,都必须看到。
    此事不难看出来武媚娘的意见,她是同意此事的,相对李初作为公主说的话,一个垂帘听政,早年就帮着李治处理朝事的皇后,更令他们不得不重视她的意见。
    可是有些事不能开头,如同武媚娘参政的事,那是李治不得而为之的事,不过站在李治的立场,此事又是必须要做的,便造就武媚娘眼下的权力和地位。
    朝中有多少是武媚娘的人,或是因为利,或是因为臣服,但不得不承认,武媚娘早就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武媚娘。
    为什么的为什么,就是一句句的为什么,生生把很多问题,他们不愿意,不想去面对的问题尽都披露出来。
    “皇后娘娘,若是这般当论起阴阳。”
    “阴阳,天生而分阴阳,各司其职,各尽所用,难道古来圣人有谁说过,阴盛于阳,分出高低”武媚娘亦是善言之人,问起人来咄咄逼人,一步不退。
    李治其实很乐意看到下面的臣子争辨,他们争即证明他们的想法并不一致,不一致就能让他听到更多人的声音,不会一家坐大,正是作为皇帝希望看到的局面。
    再说臣子相执各人所见,代表不同人的利益,李治更需要从中找出利于大唐,利于江山的做法。
    但是改服齐衰一事,算不上损及大唐的利益,李治原本的心即偏向李初,李初第一次进表,事说得有理有据,挺好的,他一个当父亲的人得表示支持。
    臣子和武媚娘争执起来,有站在武媚娘一边的人,也有表明反对改制的人,吵了半天,武媚娘倒是道“皇上,此事不如放一放。”
    改制一事要说想要急于定下的人该是武媚娘,偏偏武媚娘出声表示这件事不如放一放
    李治看不清臣子的脸,但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心急,语气中的不喜,不愤,他能听得出来。
    听出来也没打算由着他们,偏偏最急于定下此事的武媚娘不急。
    一时不知武媚娘打的什么主意,李治征询一般地看过去,武媚娘道“原是关乎天下人的事,谁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政事堂诸位想法不同,外人亦是不同,何不令天下人一道说说,父母共服齐衰三年,有人不愿意吗”
    好啊,反向思维,一年和三年只是数字的改变,但是连三年的孝都不乐意守,品性有没有问题。
    就算一开始喊起改制不宜的人,听到武媚娘的话,震惊一般地看向武媚娘,想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
    武媚娘道“为人子女皆盼父母健康长守,一世平安。然生离死别原是定数,改不得,变不了。我们所能做的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待他们好,来日他们不在,为他们守孝何尝不是略表孝心”
    “一年改三年,不愿意的人更多的想什么母亲生养之恩,三年的守孝多了”行啊,吵来吵去的,总得问问你是不是因为不乐意,所以才会反对
    肯定会有人说不是的,而是规矩区分。
    那么现在不区分,仅仅把事情变成一样,都是给人机会尽孝,不同意的人是不乐意尽孝
    啊,不乐意尽孝关系重大,忠孝礼义,一个不孝的人,官也当到头了吧。
    武媚娘反问得好,好得就算再想反问的人,这个时候都不敢作声了。
    生怕自己说得多,落得一个不孝的名声,别说有进政事堂的人位高权重,纵是寻常的官吏,难道不孝还能当官
    李治笑了,武媚娘一招以退为进,端是甚好,不过李治同样不急,“好,此事暂时放一放,不急于一时。”
    得,连李治都说要放一放,总是给人一种不好的预感。
    但是反对的人最是惊心,他是拿不准为什么李治突然说要放一放
    武媚娘的意思倒是上人看得分明,武媚娘就是想把事情闹大,让天下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孝顺的人,更是要为天下的女人争得一个公平的机会。
    李初把奏表一递上去,她倒是想走正常程序,只是交到曲和的手里,让曲和去办。
    至于曲和怎么送到中书省,李初便不管了。布坊开张了,昨天赚了不少,还得要再接再厉才行,钱,多多益善。
    太后们满心地记挂着李初上表的事,七嘴八舌的在群里讨论,倒是都急于想弄明白,此事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定下来。
    因此李初能定下心来设计衣裳的款式,她们都没眼看了。
    李初倒是鄙视起她们来了,“太后们,此事必成,你们着什么急事若成,我还不是得想想挣钱的事。你们莫忘了我欠着人的钱。”
    忘记是忘不了的,但是设计衣裳的事,她们和李初有代沟,要说成品好看的衣裳她们穿过不少,让她们看着李初画出来的线条想像成衣裳,太难。
    李初拿着炭笔画着,没办法,不然她只能用毛笔
    那就是糊纸了,不是设计衣裳。
    李初朝太后们问起“你们心中的儿媳人选是怎么样的”
    她可记得李弘年纪不小,上回武媚娘已经开始准备帮李弘准备选儿媳,她不能确定武媚娘喜欢什么样的儿媳,干脆问问太后们吧。
    宣太后“当然是自己家的。”
    想当年宣太后是楚国人,想让大秦和楚国强强联手,就给自家的儿子挑了楚国公主,但是好像儿子并不喜欢。
    吕太后“选儿媳的事不是单纯考虑我们自己,我当年选的是自己的外孙女。”
    李初倒是想起来两位太后的做法,“需要我给你们普及一下什么叫做基因遗传,三代近亲内不宜联姻”
    将来太后们有可能会重生的,有些错犯过一次就好,千万不可能犯第二次,
    萧太后更好奇,不解地问起“什么基因遗传,三代近亲不宜联姻”
    系统抢答“系统科普时间到”
    干脆地把一通述语说来,看得太后们都觉得头痛,李初鄙视一把系统,“总而言之一句话,三代近亲因为基因相似太高,两家结合要么生出来的孩子是天才,要么是残疾蠢才,还有另一个可能,亲近结合的人生不出孩子。”
    说那么一通述语,都不过是为了说明最后的危害,为什么不让人联姻。
    宣太后想了想答,“别说,以前从来都是亲上加亲,压根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内情,现在细细的想想,确实如此。”
    确实如此什么的,很是可以。
    吕太后思量半响也说话,“好些表兄妹成亲的,最后的结果多是没孩子,或是生下的孩子病怏怏的。”
    孝庄太后“确有此事”
    李初回答“确有此事,在以后我们的时代里,律法明文规定三代近亲不宜结婚,基因研究发现的问题,以前没有人重视,到了最后都已经研究清楚。不过古人啊,一个个追求的都是血统纯净,所以很多人都是血亲联姻,仅为了让后人更聪明。”
    萧太后“因为你说过的,近亲联姻结合所得的孩子,要么是傻子,要么是天才,用九十九个傻子换一个天才,没有人会不愿意换。”
    精辟了,正好说中人的心理,说来说去这些人都是因为想要家族繁荣,一个聪明人能带动家族百年的荣誉,拼死也要造出一个聪明人来带动他们的家族。
    人心如此,谁都逃不了。
    李初一下子把楼歪了,只好正回来“看来问你们我是问了一个傻问题,每个人对于儿媳的要求都不一样,我怎么能问你们呢。”
    可算想到关键的一点了,萧太后“你怎么不去直接问武后,难道武后会不肯告诉你”
    问得真好,一语惊醒梦中人,她就应该直接去问武媚娘,为什么要在这儿问太后们
    从聊天群里撤出来,李初赶紧的把图画好,交给曲和道“让人按这个图样把衣裳做出来,叮嘱他们小心一些,还要尽快。”
    曲和接过拿在手上,应下即准备走人,李初看看时辰,李治和武媚娘这个时候都忙完了,正好她可以去问问。
    武媚娘同李治说要把事情放一放,所谓的放一放,放多久,什么时候把事情定下,都需要一个机会。
    思量如何同李初说起,才回到宫殿就听说李初在逗李末玩,正等着她。
    李末已经几个月,能坐能爬,基因好的人家,生出来的胖娃娃都分外好看,让人一眼看着喜欢极了。
    “末儿,末儿,看这里,看这里。”武媚娘进屋的时候正好看到李初拿着一个五颜六色的绣球上下摆动,球上绣着小小的铃铛,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得李末寻着声音,也是追着颜色看过去。
    “末儿真棒,姐姐亲一个。”某个当姐姐的自然不会承认自己就是想趁李末还小占人便宜。
    李末倒是极喜李初的亲近,被亲一记,小手往李初的身上捉,很想爬上李初。
    李初看出她的意图将人抱在怀里,绣球塞到她的手里。
    虽然是个孩子,李初总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除了李贤,像李显还有李旦,李初时常会和他们讲故事,李显还是由李初启蒙的。
    武媚娘走进来没有作声,站在一旁看着李初姐妹,竟觉得从未有过的岁月静好。
    “皇后。”李初玩得专心,群里的太后们已经不断地在吐槽李初有像母亲的样儿,哄孩子一流。
    李初当作没听过,她喜欢和几个弟弟妹妹们玩,感情是要笼络的,相互之间你用心,我用情,自然就能长长久久的相处下去。
    听到一声叫唤皇后李初立刻抬起头,李末似乎也听到皇后两个字,朝着武媚娘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母亲。”李初唤一声,武媚娘看着一大一小的两张笑容只有一个想法,往后李末定也要像李初一般。
    至于像李初什么,或许此时此刻的武媚娘都不能完全说清楚。
    武媚娘道“末儿该睡了吗”
    问的是一旁李末的乳母,乳母是个二十五六岁的人,低眉垂眼,很是温和,倒是和奇娘有些相像。
    \aquot是。安定公主,奴抱小公主去喂奶。\aquot乳母应着是,上前从李初的手里接过李末,李初亲了亲李末的小脸,“我们末儿要吃饱睡觉,养小猪了。这样我们末儿才能长高长大。”
    李末呀呀的说着话,乳母上前接过李末,武媚娘叮嘱地道“看好末儿,别总让她哭。”
    李初倒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最近李末总在夜里哭,一回两回,为此李治都让太医来查看了,最后太医只说让看护李末的人小心的庇护,千万别让她惊着。
    因此武媚娘才会特意叮嘱一句,仅仅是想让李末好一些。
    乳母更是顺从的应下,武媚娘朝李初招手,李初乖乖的跟着武媚娘往外走。
    “改服齐衰一事要放一放。”武媚娘和李初并肩而走轻声地说起。
    连原因都不问,李初点头,武媚娘看了李初好几眼,“你不问是不在意结果,还是早料到事情不会那么容易做成”
    讨好地冲武媚娘笑了笑,李初答道“母亲做事比我细致,心中自有章程,凡事做来有了由头,也不急于一时定论,若能借此事做成其他事更好,母亲莫不以为我不懂此理”
    武媚娘能说什么,李初连她的立场都想到了,还不急于利己。
    “你想参政吗”武媚娘突然犀利地问起,想知道李初到底有何打算,将来李初要做到什么事。
    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李初微微一怔,宣太后提醒“群主,你不会把系统任务告诉你娘吧”
    李初看起来有那么傻
    李初侧过头问武媚娘道“母亲觉得我看起来像是要参政”
    武媚娘摇了摇头,“说不清感觉,说你想参政,或许你只是想做实事。一些利于国利于民的实事。”
    被夸着,李初有点不好意思,她是赶鸭子上架,被逼无奈又正好碰上,不能不去做所以才去的。
    武媚娘道“你想像母亲一样吗”
    问得李初的心一惊,李初细细一想真诚的答道“母亲,我只是想成为一个可以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如此回答应该是相对可以让武媚娘满意的,武媚娘微微一愣,意识到李初在她所不觉的情况下已经长大,都想到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了。
    武媚娘想说李初已经是公主,已经足够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了,但是话到嘴边武媚娘又止住了。
    有些事她应该比谁都更清楚,如同她在思量李弘的婚事时,她要考虑的问题,到了李初身上,其实也得考虑。
    萧太后“群主群主,你要小心了,武后一定已经在考虑你的婚事,你要是再不把握时间,把握机会,接下来你会怎么样,不用我说了吧”
    李初完全没看出来武媚娘已经想给她选驸马了啊
    “你怕母亲将来会把你嫁给你不喜欢的人”李初不相信萧太后的推测时,武媚娘已经问起,李初
    “公主,公主,皇后。”李初正想问问武媚娘怎么想的时候,曲和急急地行来,李初才吩咐曲和出宫,曲和神情着急地行来,急切想寻李初,看到武媚娘没有忘记见礼。
    李初看他神色有异,直接地道“有事直说。”
    武媚娘双手交握于腹下,何尝不是等着,曲和道“拾遗坊着火了。”
    李初拧紧了眉头,“着火了怎么着火了,伤着人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武媚娘初儿想同我一般
    李初摇头不不不,不敢
    肥肥的九千加更,求赏求灌溉

章节目录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意元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意元宝并收藏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