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城外几十里处, 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正缓缓朝兖州城走去。
    流民中一对母子,瘦骨嶙峋的小女孩儿, 看上去五六岁的样子,脏兮兮的小手, 紧紧拉着走在前面的农妇, 小姑娘饿得肚子轱辘叫,“娘”
    “别停,继续走,不能落下”农妇转头, 同样面黄肌瘦, 紧紧抓着小姑娘的手,一遍遍强调,“别停,继续走。兖州有粮, 我们得去兖州”
    农妇语气坚定, 既是告诉小姑娘, 其实也在说服自己。
    到了兖州,就能活下去了这一路上,她和同行的人们都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的。
    农妇本是益州人士, 是个寡妇, 日子虽过得清苦,但好歹一家勉强能果腹。可一场饥荒, 加之益州的赋税一直颇重,整个村都饿得啃树皮了, 连山上的树皮都差不多被啃尽了, 几乎没了活路, 只等死了。
    这时,村里有人用最后一点粮食换了消息,说兖州没遭灾,粮库都是满的,且兖州州牧还在城外接济流民。
    村里人打定主意朝东走,农妇一咬牙,也带上女儿,跟着一齐来了。
    而此时几十里外的兖州城门外,陆陆续续有流民而至,他们大多是在家乡活不下去了,才宁肯背井离乡,也要来兖州,只为了能有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州牧大人。”负责安置流民的官员过来,拱手道,“城外又来了一批流民,约有三百余人。”
    这算是兖州开始接济流民起,遇到的最大的一批了,接济流民是件大善事,可也是最容易出事的事。男女老少一路长途跋涉过来,谁知道其中有无染病的人,更何况,人群里鱼龙混杂,更容易让人钻了空子。
    裴延乍一听闻这个数字,也是微微蹙眉,继而道,“先叫州医看一遍,尤其是老弱妇孺,有咳嗽、发热之症的,先另外安置。”
    官员忙应下,“是,下官这就去。”
    “等等”裴延又喊住他,沉吟着道,“你传话下去,青壮年可以劳易食。过几日,会出具体的章程。”
    官员稍有踟蹰,“这会不会那些老百姓会不会有意见。接济灾民原是好事,若是要安排他们做事,岂不是与初衷相违背”
    裴延笑问,“你以为侯爷派我来接济雍益二州的灾民,是为了扬名天下,图一个好名声”
    官员哽住,他还真是这么想的。这年头,谁不是自扫门前雪,哪管旁人的闲事。更何况,各州各自为政,其他州越倒霉,对他们不是越好麽
    这时候接济灾民,不是图名声,是图什么
    裴延摇头,“你不必想这么多,照我的话做就是。不必对流民太过宽容,闹事之人,立刻赶出去。自然,也不许发生欺侮之事,盯好你手下之人。”
    负责流民安置的官员连声应下,一时间倒觉得没那么棘手了。
    若不是为了图名,那便不用那么束手束脚了,该如何管便如何管,这几日越发挑事的那几个刺头,也能即可处置了。
    官员一走,裴延摇头一笑。
    也不怪此地官员这样想,便是他刚接到接济灾民时,心中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也是这是一次扬名的好机会。
    侯爷所辖境内收成虽也有损害,少了几成,但大抵上没有太大的压力,这与过年那一场鸿门宴逃不脱关系。
    在各州遍地饿殍的时候,的确正是侯爷扬名天下的时机,若这一招用得巧妙得当,离那个位置,能更近一步。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还真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在主公心里,怕压根不屑用这种手段。
    似主公这样光明磊落之人,实在是乱世明主,怕是从未用过这等卑劣手段,干何事都是举止磊落
    裴延一顿感慨,外加自愧不如,低头开始给家中回信,想起出自兄长之手的那封家书,提笔,落字。
    “兄长不必为我担心,吾主公乃明主,行事磊落,且对弟十分关照。年前主公曾万分忧虑,怕弟孤身一人,费神替弟寻妇,虽事未成,但弟感激万分,借古人一言,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罢。兄长听弟一言,主公接手并州后,还请兄长万勿心怀芥蒂,吾裴氏上下,需得一心奉陆侯为主。”
    写到这里,笔尖微顿,裴延继续落笔,写道。
    “时移世易,如今已到分久必合之际,主公虽出身微末,但有大才,且常怀爱民仁德之心。万望兄长相劝阿父,勿要固执己见,需得以并州百姓为重。纷争不止,百姓苦已久矣”
    “阿兄,珍重。弟延留。”
    裴延与一般的士族郎君最大的不同,便在于他身上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傲气,他十几岁起,便跟着师长师兄弟们游历天下。
    是真正的游历,而非乘着昂贵舒适的马车,四处游山玩水。
    他亲眼看到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一年辛苦劳作之后,来之不易的粮食,是如何被当地的豪绅夺走。
    也曾踏进那破败的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嫁千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白鹿谓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鹿谓霜并收藏嫁千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