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漫散着橙黄色的暖光, 照进吴勉的眼眸, 有小小一团光亮。
    月牙儿微微一怔,靠过来执起他的手。
    “赤子之心,尤为可贵。哪里不好呢”
    她将掌心贴在他的面颊上, 很温柔的说“你只管依着自己的本心去做,人生不过百年,总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才好。”
    其实段翰林为何会说吴勉的想法“傻气”, 月牙儿心里很清楚。本朝被世人视作康庄大道的官途,无非是以进士及第,入翰林院, 再入内阁,终修成首辅。细数下来,那么多首辅, 有一大半都是从翰林院出去的。若是以进士之身到地方任职, 那顶天了不过做一个封疆大吏, 几乎没有几个能入内阁的。
    可月牙儿听了吴勉的话,心里却不经柔和下来。为一地父母官, 真真切切的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又何尝比在京城官场勾心斗角差呢
    “我也有一事想要同你商量。”
    吴勉将月牙儿轻轻拢入怀中,说“我听着呢。”
    “还是清福店的事。”
    如今清福店在百姓间的口碑渐渐好转,积累下来的茶叶存货也在日益出手,就是贵妃娘娘看了账本,也觉得很满意。可月牙儿心里却另有想法,这么些上好的茶叶, 明明还能卖个高价出去。
    她其实对于茶叶懂得并不很多,自接手清福店以来便买了几本茶谱、茶经回来,得空的时候便努力钻研。月牙儿本是做事就要做好的性子,这两天稍稍得了空,便开始在京城各大茶铺茶店走动起来,看看如今京城的茶叶是怎么个市场。
    瞧来瞧去,她发现了一件与江南茶坊所不同的事。在这里,花茶的普及率远远比不上江南。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京城因为水土以及气候的原因,没有栽种那么多花田。她问过郭洛才知道,如今京城里除了皇宫南苑有一处暖室,专门栽种茉莉花以供贵人们泡茶吃之外,再没有什么成规模的花田。
    “贵妃娘娘自幼喜欢花茶,尤其是茉莉香茶,不然宫里也不会专门拨出一块地方种茉莉花。也有些京城贵妇想学着娘娘的举止喝香片,可是也很难弄得同等品质的花茶。”
    月牙儿听了,央求郭洛替她寻一点宫里用的花茶来。
    好说歹说,郭洛还真弄了一点子给她,只够泡一盏茶的分量。
    茶是好茶,是御茶之中最上等的那一种。茉莉花也不错,带着淡淡的香气。总体而言,除了茶叶更好些,同月牙儿在江南吃过的花茶味道差不离。可她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翻阅几本茶谱之后,月牙儿才渐渐明白为何她觉得当下的花茶少了些滋味。有一本茶谱上说,制作木樨花花茶,主要的工艺是“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入锅汤煮之,焙干收用。”
    也就是说如今,制作花茶的工艺是将花与茶相间放好,一同煮过之后,再用火烘焙至无水汽,不过三四道工序。
    可月牙儿隐隐约约记得,她从前去一家老字号茶厂参观过,人家可是有十多道工序。这样便说得通了,一定是花茶窨制工艺在此后不断发展,才将花茶的味道改良得更好了。
    她便琢磨着改良一下花茶窨制工艺。可这件事,不是她一个人能做成的,清福店上下,也没个真正懂制茶工艺的人,都是卖现成的茶。月牙儿想了又想,觉得这事还是要找江南的制茶师傅。
    “这个时节,本是江南花市提前订茉莉花的时候,我掐着这个时间回去,说不定到花开的时候,这事便能有眉目。否则,非要等到明年去了。”
    月牙儿同吴勉解释说“可是我若这个时候回江南去,岂不是不能陪你考完殿试。”
    “我又不是小孩子。”吴勉哑然失笑,说“本来上京赶考,就很少有带家眷来的,譬如我的同窗雷庆,他们都是一个人来的。你能陪我这么久,我已是再幸运不过了。”
    他瞧见月牙儿眉眼间还有愧疚之色,连声安慰说“再者,你若回去,也可替我看望一些爹爹。殿试出了成绩,我该家去,算起来也没差几个月。”
    两人商议定,月牙儿便在一个春雨朦胧的清晨,独自回江南去了。
    鲁伯与鲁大妞倒是留在京城,打点店铺。除了杏糖记之外,还有一家新开的成衣铺子、一家茶店要打理。
    行船的时日里,月牙儿大半的时间花在了查证花茶窨制的工艺上,她随船带着一箱与花,专门用做试味。
    但到底术业有专攻,直到弃船登岸的时候,这花茶窨制的工艺也没研究透彻。
    自打收到月牙儿寄回来的信,薛令姜与柳见青便算着时日,派人到桃叶渡等候,若是消息立刻来报。因为杏花船宴离桃叶渡不远,所以这些天每当得了空,薛令姜便会自己到桃叶渡转一转。
    还真让她等到了。
    船还未停靠,月牙儿便已迫不及待地走出船舱,立在甲板上远眺。
    等她瞧清渡口边有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美人小吃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银河灿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银河灿烂并收藏美人小吃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