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被人羡慕、恭维的优越感,要是吃了好吃的,肯定见人就夸,逢人就说,还会带起一帮妇人的购买欲。

    杨小米立即跑去厨房,拿了两只热呼的猪油粟米粑出来,故意在人家小少年面前晃一圈儿,还不给吃。

    可怜的小少年,看着小丫头当着自己面吃得津津有味,瞬间就弃甲投降了。

    田大壮的内心不,他才不是因为贪吃,他只是他就是想知道那是什么秘密。

    之后,杨小米每日都会出一个新菜式。

    狍子肉做成了酸辣肉包,精面有限,仅仅只出了四个白胖胖的大包子,送了两只给刘氏,称为福神包。

    包与狍谐音,倒是很合这道小吃的意境。

    但这个时代并没有“包子”之称,倒是有“蒸饼”,包括了所有需要发酵的面食,不论是否有心馅儿。元明时期,南北方多称其为馒头。正式区别,便要到清朝了。

    刘氏吃了之后,惊为天人,直问田大壮从何而来。

    田大壮按着杨小米教的,说,福神包出自福香居。

    刘氏知道燕北楼,却是第一次听说还有福香居。开始还并不相信,以为田大壮忽悠人。但过了一日两日,她害喜严重,吃啥吐啥,饿得头昏眼花时,田大壮送上了桔香饼。

    刘氏光是闻到桔香味儿,就没了呕感,吃下一个后,香腻甜脆,还有花生米可以磨磨牙,没有吐。

    孕妇口味本就古怪,这一下就不得了了。开始托人甚至花银钱,让人到朔阳镇寻福香居,买包子和桔香饼,当然无果。憋得她整日见了一群村中孕妇,都要叨叨上好一阵儿,说得众孕妇一个个也跟着犯毛病,全跟家里男人叫着想吃包子和桔香饼。

    女人怀孕就成了家里的太岁,男人们被闹得不行就四处打听。很快就打听到,杨竞柏吃过好多香喷喷的桔香饼,以为是经常来往村镇上的忠叔,给杨家人从镇上带来的,便要出钱购买。

    当然,这也是杨小米每天下午,都要背着小背娄给小哥送吃食,经营出来的口碑效应。

    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王妈妈做桔香饼,就把家里的桔饼用光了,卖掉了百多个饼。

    这一晚,睡前。

    杨小米把装满了铜钱的陶罐子倒在暖炕上,一个一个数。

    李氏坐在一边绣花,把油灯挪到了女儿身边。这油灯也是王妈妈得了杨小米的提醒,把那猪皮又狠狠刮了一层,省下不少文钱,让老人家很得意了一阵。

    “一,二,三一,二三”

    每数完一百,田小米就用自制鹅毛管子蘸水笔,在纸上写划一笔,写了两个半“正”字。

    “娘,娘。”

    李氏看一眼,笑道,“米丫儿真能干,咱们这是赚了一吊钱,有一两银子。”

    一吊钱,就是一千多个铜板,一个铜板称一文,相当于一两银子。铜板是普通老百姓中流传的常见交易货币,就像现代社会大家都用纸币,支票那种东西都是商业往来,日常生活是不用的。

    “娘。”

    杨小米把铜板装好,推给李氏,“大哥。”

    李氏不解,“这个钱,给大哥让他帮你进食材”

    杨小米晃头,一字一句道,“讨,嫂嫂。”

    李氏真没想到小丫头会说出这话,心想该是前段时间太多媒婆上门说亲,就拿着丫头的采礼谈条件。

    村里人虽纯朴,在婚姻嫁娶上也很市侩,都觉得生养女儿是赔钱货,大多成年后被家人换成采礼钱。可是,他们杨家人从来没有把女儿当成累赘。

    李氏一下抱住女儿,亲亲那可爱的小脸蛋,声音有些抖,“傻丫头,哥哥们讨嫂嫂,他们自己要努力。哪有妹妹给哥哥赚聘礼钱的,我可不养这么没用的哥儿。

    米丫儿是娘的心肝宝贝,是咱们杨家的小福娃,娘只盼你能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长大,快乐地过一生。”

    李氏认为女儿是怕家里人嫌弃她累赘,被家人换银子抛弃掉,才努力想法子做吃食赚银两,这么小小的人儿,瘦伶伶的胳膊就要揉面、拿菜刀,愈想愈是让人心疼得紧,连连宽慰承诺。

    “这些钱,米丫儿自己赚来的,都是米丫儿的。要是米丫舍不得用,那娘帮米丫儿存着,做米丫儿以后的嫁妆。”

    李氏将小陶罐子封好了,塞进炕头里的暗隔。

    杨小米被李氏亲了又亲,和前世的亲妈一样,对她是真的疼到骨子里的好,更是感动,更想赚更多的银钱,改善家庭条件,大家都过上更舒服的日子。

    之后,杨小米便开始拓展自己的菜单。

    又捣腾出香椿芽炒大鹅蛋,取名,春神报喜

    猪网油裹香葱豆皮油炸条,取名,佛手酥。

    猪油鸡蛋抱鲜胡萝卜丁,取名,金玉满堂。

    这些食材,都是村人们见过,却从未想过能做出来的吃食,经过杨小米巧妙心思,便成了众人交口称赞的美味儿。

    不过没几日,家里能用的食材,都被杨小米撸了个遍,便有些捉襟见肘,尤其是最佳美食伴侣猪油消耗过快,所剩无几了。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食大计暂时告一段落。

    隔了几日,没有点心解馋压喜症的孕妇们,就受不了了,众人合计着,撺掇刘氏当先锋,找上杨家向杨二郎讨食。

    刘氏撑着腰,腆着才三个月不到的肚子,埋怨道,“杨二郎,你也忒不厚道了,拿那么多好吃的勾了咱们一肚子馋虫。现在大家伙儿的馋虫都被养大了,你撒手说没好食料了,这可不成啊”

    “是呀,二郎,你快想想法子,去那个什么福香居再进点那小糕点,成不我们给你加一成跑路费。”

    “二郎,我就好那口佛手酥,你多进点来,我,我给你出两成跑路费。”

    刘氏大叫一声,“喂,你们什么意思明明是我先来杨家找二郎的,我就要桔香饼,二郎你能拿多少我全要。好歹咱们做了几十年邻居,米丫儿跟大壮又那么好。”

    她一边说着,一边蹭上前腼着脸做娇羞状、商量折价,吓得正啃着甘庶棒解渴的杨竞柏,一蹦而起,跳到了层檐上。川北屋均修平顶,可晒干货,还能纳凉休闲。

    这时,离开近半月的马骥终于带着一大马车的食材,到了杨家。

    大黄汪汪叫唤着,甩着大尾巴冲上前,就被扔了一块大骨头,立马认了好。

    马骥笑嘻嘻地走进院子,隔着一人多远,朝众妇人行了礼,便道,“几位孕娘子,在下马骥。你们想吃的福香居小食,正是在下专营。”

章节目录

穿成锦鲤打造一个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小二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二甜并收藏穿成锦鲤打造一个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