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福香居开张大吉 (2/2)
福露之后,便是试吃美食,全以荷叶盛装,足让人吃得意尤未尽,又不会太亏,这法子是李氏想出来的。
“唔,这糕点,好香啊”
“这菜味道,真是特别啊”
“哎呀,这米真是咱们红鲤村的吗怎么这么香”
众人惊讶赞叹,好评如潮,立即引来更多路人围观,争相传颂“福香居”美食。
看着后厨房源源不断,端出大盘食物做分装时,杨小米满意地点点头,觉得一切都上轨道了,便催促着小哥杨竞柏,要去见识一下朔阳城的节日气氛。
重点是,摘掉古代土老帽。
杨冠松和李氏要留下帮着马骥,照应来自红鲤村的村民们。
李氏不放心,让忠叔跟着三小。后来田二叔带着田大壮来,保证会看好小丫头们,李氏才放了行。
那时,人群里有个穿着破旧的小童,为自己的花眼老奶奶要了一叶福露,只为给老人讨个节日欢喜。老人喝下后,又被孙儿拿福露洒了脸,高兴个笑不停。
未想灵泉水滑进老人眼角,浸润了老人已经多年不曾看清事物的双眼,老人眨眨眼,竟觉模糊的视线渐渐清晰,哑声道,“虎子,你说你今天穿的新衣,怎的还是奶奶以前给你补过的旧衣啊”
小童刚拿到一碟点心,惊得掉落在地,“奶,你怎么知道我穿的是旧衣,你你能看到我了天,是福露,福露真的灵验了,我奶奶能看到我了,福露有福,名不虚传”
本来还有人以为小童与老驱是托儿,然而现场有认识他们的邻居作证。
随即便有感冒咳嗽时久,喝了福露立马全身通畅了;还有体虚气弱者,喝了之后顿感身体轻快;更有人拿福露浴过带血的刀疤,竟然立即止血结了痂子;就是小食菜品,也有人吃了后称精力十足。
如此种种神迹,仿佛春风化雨,一传十,十传百,福香居的名声不迳而走,当日便有人专程上门,以重金求福露。
马骥见此情形,当场震住,被随侍又晃又叫才回了神儿。
“先生,咱们福露都用光了,现在到哪儿去寻呀哎,杨家三娘他们都离开好一阵儿了,也不知他们游的是哪条街。要不我现在就派两人去寻”
“不,不用。有,有备好的福露。”
马骥带着随待和两个小工到了后院,打开一辆马车后箱,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排排小陶盅,红泥封口,盅身上浮游着一只红色锦鲤,同时写着“福香居”三黑字,再转过180度,另一边写着“福露”二红字。
随待和小工们看了均喜笑颜开,均赞马骥这个老板当得精妙,纷纷抱着陶盅去了前店。
马骥托着小陶盅看得眼发热,只觉得内心鼓荡如泉涌。
那小丫头离开时,只是随口给他提了一句,若是有人还要买福露,便到店后院,他们驾来的马车箱里取,价格一定要比店内所有的东西精贵。
想到此,随待又忙忙地跑来问福露的卖价。
马骥想了想,咬牙道,“十两银子,一盅。小本经营,概不赊欠。”
随侍被吓了一跳,“先生,这价钱,够一家四口吃上一年了啊就是燕北楼最贵的浑羊殁鹅,也不过五两银子。”
浑羊殁鹅,即是肥羊空腹,腌鹅入羊腹中封实,炙烤而成。所需腌料和炙烤手法都是厨师秘伎,只有达官显贵的宴会上才吃得起。
当然,羊肉和鹅肉只是寻常之物,岂能跟福露相比。
按杨小米的想法,奇货可居是其一;其二最重要的还是怕事情捅大了,招来怀璧其罪。以她和杨家目前的社会地位来说,怕做得太显眼,反而招来祸事。
马骥也是明白人,便道,“此乃福水,福神所赐,哪是人想要就能要到的东西。这个价格,也是福神所定。咱们一介凡人,岂能跟神讨价还价要是冲撞了福神,可是大不敬的事儿。”
川北人多信佛教,随侍和小工们都点头称是,回头招呼客人时便按马骥的话,绘声绘色地又说一遍,众食客纷纷称是,欣然接受。
半日未到,马骥在掌柜台内称算着一袋袋银两,这比他之前预计的开张免费畴宾“不亏太多”,简直是翻天覆地的结果,直接实现了赢利,且还是翻了十几倍的赢利。
这结果是他行商多年,都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看着这么多银子,他都有种呼吸困难,觉得做在做梦的晕眩感了。
神,这可真是神了。
杨家的小丫头,不仅是小福神,更是大财神。
“老板,我要十罐福露,价钱随便你开”
一个圆溜溜的金元宝,正正砸在黑漆的柜台上,让前后左右的人看得眼前都是一震。
好家伙,这么饱满周正的大金锭子,他们活了大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
福香居的福露,一下子炸出这么大笔银钱来,当真了不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