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芒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喻钦了。
那个饭局之后不久,污水厂的案子便被强制搁置, 是上面不让查了, 但最后看新闻的时候她好像看见王健被抓判刑了。
离开饭局的那天下午, 她独自去医院输了液,过敏还不算严重, 可是就算过敏好了,红疹消退,心上的伤还是无法治愈。
那件事过后,她开始在网上收集关于成为战地记者的相关材料。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那个夏天和秋天都过去了,冬天很快也过去了, 到了二月份。陈青芒勤恳工作,没再听见过喻钦的消息。
她隐隐约约听祁扬提起, 他们出任务去了, 去的是祖国的边界, 昆仑山附近。出任务前他的队长, 北京亲自收集证据, 将一位企业高管送进了监狱。
而那位高管根据祁扬的消息,说是本身化工厂的王健王总。也就是陈青芒调查的那起污水厂案的犯案助教。
那几座连锁工厂排放的污水, 重金属含量超标, 还含有剧毒的氰化钾成分, 而污水却被排在工厂后方深挖的一条地下河里。
记者去采访的时候,看见那条河的水都是脏绿色,上面漂浮着很多动物腐烂发胀的尸体。
陈青芒关掉报道, 在心里感谢祁扬的队长。
她不记得自己与祁扬的队长有什么交集,自然也没有把他与喻钦联想到一起。
新年在炮竹声中过去,她的材料佐证手续签证也办得差不多了。
她申请了外派报告,直到交上去那一刻都非常冷静。
批呈下来前,陈青芒收到了宛儿落后很多个月后知后觉回复的消息。
喻钦有孩子了不会吧,没听说过呀。
是不是搞错了,我去问问。
过了一会徐宛儿回我不清楚,问了杨数,他也不知道。
不过芒芒你先别难过,我觉得这个可能不是真的。抱抱你,芒芒,要快乐。
我再去问问。
眼睛一阵湿润,陈青芒打字回不用了。
他们互相说了最伤人的话,永远不可能,是她说的吧。
一腔爱意喂了狗。
陈青芒关掉手机,闭上眼睛,泪水静静从眼角流下,她和喻钦再也不可能了吧。
外派报告下来得很快,她要去的地方是苏丹,非洲战乱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陈青芒离开的时候收获了很多支持和鼓励,她没有告诉父母,只是自己买了张飞机票离开,鲁奇和何小珊对着她招手。
冉玲玲和寝室其他姐妹看着她进了候机室,玲玲在哭,她们都对她说,“芒芒,你一定要好好的啊。”要平安,要健康无虞。
上飞机前她接到了祁扬的一通电话,那边声音断断续续的,像是在没有信号的无人区,祁扬拼命奔跑,喘息声急促,他喊着她的名字,对她大声说。
“请再等等”,“我们队长,他”他后悔了。
陈青芒站在登机口,听着那边停顿的声音,滋滋的电流声,像老旧的收音机,卡塞得不行。
陈青芒轻抿唇角,微笑着回“不用等了,祁扬,我上次看见你女朋友了,祝你幸福。”
手机关机,陈青芒握着挂在胸前的相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异国他乡的旅途。
而和她同行的是新闻社里平日里不起眼的一个小伙子,他叫舒涵。
他笑得舒朗,对她说他自愿申请外派是要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为了心中的那轮月亮。
晨昏至暮晓,十几个小时的旅途,当飞机降落在苏丹首都喀士穆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她艰难下机,贫瘠又壮阔的土地在脚下铺展开来。黄沙,荒漠,枯索,干燥,迎面袭来。这里建筑物偏欧式,可又是说不出的破败,街上游荡逃窜的是黑人,那些人的眼睛又大又亮,好奇或沉默地看着她。
陈青芒的心被抓住,她想她一定得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
她伫立在原地,目光掠过黑人,抬头看着远处天际边一轮巨大的落日,橘黄色的一大片,像是泼墨的水彩画,波澜壮阔,摄人心魄。
陈青芒目睹落日一点一点下陷,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墨黑的云层翻卷,是这样美的景色。
随后,她搭了辆出租车去大使馆,与将要一起工作的同事接洽。
异国他乡,有着同一个理想的一群年轻人聚集在大使馆内,他们开始介绍苏丹的情况,和作为一个战地记者应该怎样挖掘到有用的信息,怎样把真相展现给世界。
他们畅聊到深夜,用久违难得的中文。
最后陈青芒裹着羽绒服回到分配的房间,她打开窗户,窗外的温度是零下十几度,冷风灌了进来。
陈青芒缩了缩脖子,她抬头看向夜幕,无垠的星空,比她以往任何一次看到的夜空都要美丽。而北京的夜晚,一颗星星也看不见。
最动乱的土壤,却拥有最美的一片星空,美到惊心动魄,让人沉醉。
凝视了一会,不可避免地想到从前,天狼星,北极星,喻钦带她数过看过的星星,而那些星星,现在却没入满天的繁星之中,消失在时光的长河里了。
翌日,清晨五点。陈青芒收拾行李,和大使馆的五人一起踏上了前往要驻扎的地方的旅程。
苏丹的首都喀士穆,或许是这个国家里最平静安和的地方。陈青芒后来这样回想。
五人中有三名外国人,两名中国人。舒涵和她,ike,aice,an。
aice是个十分可爱的女孩,约莫才十八九岁,她最爱缠着她玩,让陈青芒教她中文。
aice眼睛很漂亮,深邃的蓝色,像一片大海,她用笨拙的中文说“你、好、qg、芒。”
“i ike n”
她又问她我爱你用中文怎么说。
陈青芒垂眸,思考一会,她轻轻回“祝你过得比我好。”
aice学不会,笑着用英文说她骗人,是小骗子。
陈青芒点点头,侧身看向车窗外不停倒退的树木,变得安静沉默。她在想他,想他过得比自己好。
他们沿路过来,流弹碎片飞溅,玻璃车窗被炸碎,一块玻璃深深地插进了aice的小臂中,鲜血直流。
极小的空间里血腥味溢散,aice咬着牙,忍着疼一眼不发。ike是随行的医生,他坐到车后座来,拔出了嵌在aic臂里的玻璃碎片,aice抽痛哧的一声。
陈青芒递过砂带,ike给aice做了简单的止血后,给她的手臂缠上了绷带。
缓了会,aice笑着抬头,对他们说她不疼了。陈青芒轻轻地抱着她,贴着耳边用英文对她说,“你真勇敢。”
黑皮越野车一直往东南方向开,七八个小时的路程,不停歇不休息,终于赶在傍晚前到了目的地。
五人下车,aice看了看几乎被快要散架的越野车一眼,又看了看自己的伤口,毫不在意地笑着说用英语说,“早知道,就装防弹玻璃了。”
陈青芒看着她的模样很心疼,aice却用没受伤的那只手抱她,漂亮的蓝眼睛眨呀眨,她说,没关系。
五人还没离开越野车,车旁便聚集起来了一群黑人小孩,穿着各色的花衫,又黑又瘦,颧骨突出,是明显的营养不良,那群小孩看着他们,黑亮的眼睛里满是渴望与好奇。
陈青芒微笑着走过去,她从背包内拿出的一把彩色糖果,分给那些小孩。
小孩上来哄抢一阵,嚷嚷着她听不懂的阿拉伯语,开始互相推攘,过了一会甚至还拼命地打起了架。
陈青芒用英语说让他们停下,那群小孩却像根本听不见一样,为了几颗糖果打架打得头破血流。
争吵声,尖叫声围着她,陈青芒站在那里觉得自己要崩溃了。
同行的an走过来,他不留情地捡起地上的石子一边朝那群小孩扔,一边喊,“shit aay ”走开
那群黑人小孩抢着糖果飞快地往尘土飞扬的土路的另一边跑。
an丢了石子,劝告她,“不要为他们付出感情。”
陈青芒浑浑噩噩地点头,她往回走,走了几步,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隆声,错愕转身,她看见那群小孩跑的那条路上飞溅了一个流弹,将红土地砸出一个大坑。
亲眼目睹一个黑瘦的男孩被生生炸断了胳膊,鲜血流到黄沙上,他躺卧在地上,另一只手还在努力地去够他跟前的那颗糖果。
陈青芒躬下身,捂住嘴唇,画面残酷而悲哀,她心里也像嵌进了一颗子弹,疼到流血。
舒涵个子虽小,但却很镇定,他拿出相机,义无反顾地向前走,他用胶片记录下了那一幕残酷的画面。
陈青芒看着他的背影,脊梁骨都挺得笔直,是真正战地记者的无畏和担当。
ike提着医药箱也往前跑去,他是他们同行中唯一的一位医生。
那边浓烟滚滚,尘土满天,鲜血横流,硫磺味刺鼻,他们却义无反顾,丝毫不畏惧。
那一刻,陈青芒在他们身上看见了光。
她慢慢地挺直了腰,咬着牙,往那边走去,身上没有带相机,她就用手机拍,克制着手的颤抖,和心里的恐惧。
这片广袤的红土地上的其他地方又响起了不绝的炮声和枪声,陈青芒没有后退,她用手机记录了ike救助那位黑人小男孩的全部过程。
黑人小男孩没有哭,表情很麻木,漆黑的瞳孔里是一片茫然。
他可能不知道,这断手的残疾会跟随他一辈子了;他也可能知道,只不过是见过太多这样的情景而变得麻木无感了。
不会疼吗。这是后来那则新闻的标题。
做完一切后,他们起身,站在非洲的红色土壤上。
舒涵平静却庄重地说“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就把真相告诉世界。”
他们驻扎的上尼罗州是苏丹和南苏丹交界的地方,紧邻埃塞俄比亚,是近年来动乱最频繁的地方。
他们在上尼罗州的一个名叫纳赛尔的小镇上,夜以继日地报道,拯救伤员,不辞辛劳。
纳赛尔驻扎了一支中国维和的军队,就在他们的居住地旁,但居住地也并不安稳。
陈青芒时常被床和窗的颤动声震醒,在一片炮火和尘土飞扬中醒来。
因此她很浅眠,一但有动静立刻就醒了,而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便拿出笔记本开始写稿。
南北苏丹之间内战不断,种族分裂,饥饿,贫穷,死亡,战争,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陈青芒见多了鲜血,也变得麻木,职业使然,每次无论哪里有战乱,在人们四处逃窜的时候,她总是要逆着人流往最危险的地方去,要用相机记录下一幕一幕真实残酷血腥的画面。
在这种疲累又忙碌的生活中恳恳切切地工作,时间一晃到了六月份,是盛夏的季节。
土地干裂,饥渴燥热蔓延开来。
日间太阳直射,温度能够高达四十五度以上,人走在烈阳下,几乎都要被烤化。庄稼草木因极度缺水而干枯,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像浸没在黄沙中,是荒原上最破败凄凉的景色。
陈青芒在在工作的这几天里认识了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女孩叫iia,讲话天真稚气。
她爱顶着烈日走过长长的土路,来找陈青芒玩,几乎每天都来,她用着生涩的普通话叫她“记者姐姐。”
陈青芒低头轻轻摸她的头发,微笑着教她画画,给她拍照,还喂她吃了巧克力。
只不过那巧克力因为高温已经化掉了,但iia吃得津津有味,大眼睛眨呀眨,她说着前几天陈青芒教给她的中文“我爱你,姐姐。”语调不是很准,但很真诚。
细指轻轻揉了揉iia柔软的脸,听见她的话,陈青芒心里忽的一颤。一时心绪复杂又难过。
iia天真地问她“hat039s ove ”爱是什么
陈青芒淡笑着回“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一天,突然想到他,心脏就蓦然一痛,眼泪不自觉就流下了。”
“是有他的过去,就像遥远的神话。”她用长长的中文说这句话,iia懵懵懂懂,朝她点点头,弯上唇露出小兔子一样的白牙齿,微笑回“i see ove is a ern hidg sister039s heart”我知道啦,爱就是有一个人藏进了姐姐的心里。
陈青芒欺骗自己说“我已经把他掏出来了。”
那天傍晚,她换了一件天蓝色的印花长裙,开着外派的汽车,沿着纳赛尔小镇的边缘驶出去,开了近半个小时,她到了最近的青尼罗江边,下车,伫立在江边,看着江面,波涛翻滚。
她站在一块岩石边,划燃了一根火柴,点燃了她从ike那讨的一支烟,她吸了一口,呛得眼泪都出来了。
突然无法抑制地想念起喻钦,很想很想,比来非洲以后的任一时刻都要想念。
那只烟她只吸了一口,就快要受不了,而喻钦,她好像每次见到他他都在抽,烟瘾有那么大吗,还是生活得根本不快乐。
数了数,距他们上次相见,好像已经快过去一年了,而他们在一起的那些记忆却越来越深刻,烙印在她的脑海里,无论如何也撕不碎抹不灭挥不掉。
她被困在他的囚笼里,好多年。
陈青芒在那条江边站立了半个小时,然后离开。在路上,她能轻车驾熟地避开流弹碎片,没有任何恐惧。
她见惯生死,见惯离别,却忍受不了爱恨。
翌日,上午。
陈青芒正拿着相机在外记访拍照,她意外地拍到了野生麋鹿,一对鹿角纤巧漂亮,像珊瑚枝,眼睛也很有神采,晶亮清澈。
他们之间隔着七八米,麋鹿正埋着头在吃草。
陈青芒轻轻地蹲下身,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它,轻闭左眼,用相机讲麋鹿圈进取景框里,对焦,摁下快门,“咔”的一声,麋鹿抬头与她对视,抓拍住了那个神情。
下一秒,麋鹿灵巧矫健地跑走了。
麋鹿跑走了,aice却微笑着朝她迎面跑过来。
她笑得小白牙露出来,对她开心地说“the itary district has given you a ssion to tervie the ney tr
那个饭局之后不久,污水厂的案子便被强制搁置, 是上面不让查了, 但最后看新闻的时候她好像看见王健被抓判刑了。
离开饭局的那天下午, 她独自去医院输了液,过敏还不算严重, 可是就算过敏好了,红疹消退,心上的伤还是无法治愈。
那件事过后,她开始在网上收集关于成为战地记者的相关材料。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那个夏天和秋天都过去了,冬天很快也过去了, 到了二月份。陈青芒勤恳工作,没再听见过喻钦的消息。
她隐隐约约听祁扬提起, 他们出任务去了, 去的是祖国的边界, 昆仑山附近。出任务前他的队长, 北京亲自收集证据, 将一位企业高管送进了监狱。
而那位高管根据祁扬的消息,说是本身化工厂的王健王总。也就是陈青芒调查的那起污水厂案的犯案助教。
那几座连锁工厂排放的污水, 重金属含量超标, 还含有剧毒的氰化钾成分, 而污水却被排在工厂后方深挖的一条地下河里。
记者去采访的时候,看见那条河的水都是脏绿色,上面漂浮着很多动物腐烂发胀的尸体。
陈青芒关掉报道, 在心里感谢祁扬的队长。
她不记得自己与祁扬的队长有什么交集,自然也没有把他与喻钦联想到一起。
新年在炮竹声中过去,她的材料佐证手续签证也办得差不多了。
她申请了外派报告,直到交上去那一刻都非常冷静。
批呈下来前,陈青芒收到了宛儿落后很多个月后知后觉回复的消息。
喻钦有孩子了不会吧,没听说过呀。
是不是搞错了,我去问问。
过了一会徐宛儿回我不清楚,问了杨数,他也不知道。
不过芒芒你先别难过,我觉得这个可能不是真的。抱抱你,芒芒,要快乐。
我再去问问。
眼睛一阵湿润,陈青芒打字回不用了。
他们互相说了最伤人的话,永远不可能,是她说的吧。
一腔爱意喂了狗。
陈青芒关掉手机,闭上眼睛,泪水静静从眼角流下,她和喻钦再也不可能了吧。
外派报告下来得很快,她要去的地方是苏丹,非洲战乱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陈青芒离开的时候收获了很多支持和鼓励,她没有告诉父母,只是自己买了张飞机票离开,鲁奇和何小珊对着她招手。
冉玲玲和寝室其他姐妹看着她进了候机室,玲玲在哭,她们都对她说,“芒芒,你一定要好好的啊。”要平安,要健康无虞。
上飞机前她接到了祁扬的一通电话,那边声音断断续续的,像是在没有信号的无人区,祁扬拼命奔跑,喘息声急促,他喊着她的名字,对她大声说。
“请再等等”,“我们队长,他”他后悔了。
陈青芒站在登机口,听着那边停顿的声音,滋滋的电流声,像老旧的收音机,卡塞得不行。
陈青芒轻抿唇角,微笑着回“不用等了,祁扬,我上次看见你女朋友了,祝你幸福。”
手机关机,陈青芒握着挂在胸前的相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异国他乡的旅途。
而和她同行的是新闻社里平日里不起眼的一个小伙子,他叫舒涵。
他笑得舒朗,对她说他自愿申请外派是要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为了心中的那轮月亮。
晨昏至暮晓,十几个小时的旅途,当飞机降落在苏丹首都喀士穆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她艰难下机,贫瘠又壮阔的土地在脚下铺展开来。黄沙,荒漠,枯索,干燥,迎面袭来。这里建筑物偏欧式,可又是说不出的破败,街上游荡逃窜的是黑人,那些人的眼睛又大又亮,好奇或沉默地看着她。
陈青芒的心被抓住,她想她一定得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
她伫立在原地,目光掠过黑人,抬头看着远处天际边一轮巨大的落日,橘黄色的一大片,像是泼墨的水彩画,波澜壮阔,摄人心魄。
陈青芒目睹落日一点一点下陷,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墨黑的云层翻卷,是这样美的景色。
随后,她搭了辆出租车去大使馆,与将要一起工作的同事接洽。
异国他乡,有着同一个理想的一群年轻人聚集在大使馆内,他们开始介绍苏丹的情况,和作为一个战地记者应该怎样挖掘到有用的信息,怎样把真相展现给世界。
他们畅聊到深夜,用久违难得的中文。
最后陈青芒裹着羽绒服回到分配的房间,她打开窗户,窗外的温度是零下十几度,冷风灌了进来。
陈青芒缩了缩脖子,她抬头看向夜幕,无垠的星空,比她以往任何一次看到的夜空都要美丽。而北京的夜晚,一颗星星也看不见。
最动乱的土壤,却拥有最美的一片星空,美到惊心动魄,让人沉醉。
凝视了一会,不可避免地想到从前,天狼星,北极星,喻钦带她数过看过的星星,而那些星星,现在却没入满天的繁星之中,消失在时光的长河里了。
翌日,清晨五点。陈青芒收拾行李,和大使馆的五人一起踏上了前往要驻扎的地方的旅程。
苏丹的首都喀士穆,或许是这个国家里最平静安和的地方。陈青芒后来这样回想。
五人中有三名外国人,两名中国人。舒涵和她,ike,aice,an。
aice是个十分可爱的女孩,约莫才十八九岁,她最爱缠着她玩,让陈青芒教她中文。
aice眼睛很漂亮,深邃的蓝色,像一片大海,她用笨拙的中文说“你、好、qg、芒。”
“i ike n”
她又问她我爱你用中文怎么说。
陈青芒垂眸,思考一会,她轻轻回“祝你过得比我好。”
aice学不会,笑着用英文说她骗人,是小骗子。
陈青芒点点头,侧身看向车窗外不停倒退的树木,变得安静沉默。她在想他,想他过得比自己好。
他们沿路过来,流弹碎片飞溅,玻璃车窗被炸碎,一块玻璃深深地插进了aice的小臂中,鲜血直流。
极小的空间里血腥味溢散,aice咬着牙,忍着疼一眼不发。ike是随行的医生,他坐到车后座来,拔出了嵌在aic臂里的玻璃碎片,aice抽痛哧的一声。
陈青芒递过砂带,ike给aice做了简单的止血后,给她的手臂缠上了绷带。
缓了会,aice笑着抬头,对他们说她不疼了。陈青芒轻轻地抱着她,贴着耳边用英文对她说,“你真勇敢。”
黑皮越野车一直往东南方向开,七八个小时的路程,不停歇不休息,终于赶在傍晚前到了目的地。
五人下车,aice看了看几乎被快要散架的越野车一眼,又看了看自己的伤口,毫不在意地笑着说用英语说,“早知道,就装防弹玻璃了。”
陈青芒看着她的模样很心疼,aice却用没受伤的那只手抱她,漂亮的蓝眼睛眨呀眨,她说,没关系。
五人还没离开越野车,车旁便聚集起来了一群黑人小孩,穿着各色的花衫,又黑又瘦,颧骨突出,是明显的营养不良,那群小孩看着他们,黑亮的眼睛里满是渴望与好奇。
陈青芒微笑着走过去,她从背包内拿出的一把彩色糖果,分给那些小孩。
小孩上来哄抢一阵,嚷嚷着她听不懂的阿拉伯语,开始互相推攘,过了一会甚至还拼命地打起了架。
陈青芒用英语说让他们停下,那群小孩却像根本听不见一样,为了几颗糖果打架打得头破血流。
争吵声,尖叫声围着她,陈青芒站在那里觉得自己要崩溃了。
同行的an走过来,他不留情地捡起地上的石子一边朝那群小孩扔,一边喊,“shit aay ”走开
那群黑人小孩抢着糖果飞快地往尘土飞扬的土路的另一边跑。
an丢了石子,劝告她,“不要为他们付出感情。”
陈青芒浑浑噩噩地点头,她往回走,走了几步,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隆声,错愕转身,她看见那群小孩跑的那条路上飞溅了一个流弹,将红土地砸出一个大坑。
亲眼目睹一个黑瘦的男孩被生生炸断了胳膊,鲜血流到黄沙上,他躺卧在地上,另一只手还在努力地去够他跟前的那颗糖果。
陈青芒躬下身,捂住嘴唇,画面残酷而悲哀,她心里也像嵌进了一颗子弹,疼到流血。
舒涵个子虽小,但却很镇定,他拿出相机,义无反顾地向前走,他用胶片记录下了那一幕残酷的画面。
陈青芒看着他的背影,脊梁骨都挺得笔直,是真正战地记者的无畏和担当。
ike提着医药箱也往前跑去,他是他们同行中唯一的一位医生。
那边浓烟滚滚,尘土满天,鲜血横流,硫磺味刺鼻,他们却义无反顾,丝毫不畏惧。
那一刻,陈青芒在他们身上看见了光。
她慢慢地挺直了腰,咬着牙,往那边走去,身上没有带相机,她就用手机拍,克制着手的颤抖,和心里的恐惧。
这片广袤的红土地上的其他地方又响起了不绝的炮声和枪声,陈青芒没有后退,她用手机记录了ike救助那位黑人小男孩的全部过程。
黑人小男孩没有哭,表情很麻木,漆黑的瞳孔里是一片茫然。
他可能不知道,这断手的残疾会跟随他一辈子了;他也可能知道,只不过是见过太多这样的情景而变得麻木无感了。
不会疼吗。这是后来那则新闻的标题。
做完一切后,他们起身,站在非洲的红色土壤上。
舒涵平静却庄重地说“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就把真相告诉世界。”
他们驻扎的上尼罗州是苏丹和南苏丹交界的地方,紧邻埃塞俄比亚,是近年来动乱最频繁的地方。
他们在上尼罗州的一个名叫纳赛尔的小镇上,夜以继日地报道,拯救伤员,不辞辛劳。
纳赛尔驻扎了一支中国维和的军队,就在他们的居住地旁,但居住地也并不安稳。
陈青芒时常被床和窗的颤动声震醒,在一片炮火和尘土飞扬中醒来。
因此她很浅眠,一但有动静立刻就醒了,而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便拿出笔记本开始写稿。
南北苏丹之间内战不断,种族分裂,饥饿,贫穷,死亡,战争,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陈青芒见多了鲜血,也变得麻木,职业使然,每次无论哪里有战乱,在人们四处逃窜的时候,她总是要逆着人流往最危险的地方去,要用相机记录下一幕一幕真实残酷血腥的画面。
在这种疲累又忙碌的生活中恳恳切切地工作,时间一晃到了六月份,是盛夏的季节。
土地干裂,饥渴燥热蔓延开来。
日间太阳直射,温度能够高达四十五度以上,人走在烈阳下,几乎都要被烤化。庄稼草木因极度缺水而干枯,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像浸没在黄沙中,是荒原上最破败凄凉的景色。
陈青芒在在工作的这几天里认识了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女孩叫iia,讲话天真稚气。
她爱顶着烈日走过长长的土路,来找陈青芒玩,几乎每天都来,她用着生涩的普通话叫她“记者姐姐。”
陈青芒低头轻轻摸她的头发,微笑着教她画画,给她拍照,还喂她吃了巧克力。
只不过那巧克力因为高温已经化掉了,但iia吃得津津有味,大眼睛眨呀眨,她说着前几天陈青芒教给她的中文“我爱你,姐姐。”语调不是很准,但很真诚。
细指轻轻揉了揉iia柔软的脸,听见她的话,陈青芒心里忽的一颤。一时心绪复杂又难过。
iia天真地问她“hat039s ove ”爱是什么
陈青芒淡笑着回“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一天,突然想到他,心脏就蓦然一痛,眼泪不自觉就流下了。”
“是有他的过去,就像遥远的神话。”她用长长的中文说这句话,iia懵懵懂懂,朝她点点头,弯上唇露出小兔子一样的白牙齿,微笑回“i see ove is a ern hidg sister039s heart”我知道啦,爱就是有一个人藏进了姐姐的心里。
陈青芒欺骗自己说“我已经把他掏出来了。”
那天傍晚,她换了一件天蓝色的印花长裙,开着外派的汽车,沿着纳赛尔小镇的边缘驶出去,开了近半个小时,她到了最近的青尼罗江边,下车,伫立在江边,看着江面,波涛翻滚。
她站在一块岩石边,划燃了一根火柴,点燃了她从ike那讨的一支烟,她吸了一口,呛得眼泪都出来了。
突然无法抑制地想念起喻钦,很想很想,比来非洲以后的任一时刻都要想念。
那只烟她只吸了一口,就快要受不了,而喻钦,她好像每次见到他他都在抽,烟瘾有那么大吗,还是生活得根本不快乐。
数了数,距他们上次相见,好像已经快过去一年了,而他们在一起的那些记忆却越来越深刻,烙印在她的脑海里,无论如何也撕不碎抹不灭挥不掉。
她被困在他的囚笼里,好多年。
陈青芒在那条江边站立了半个小时,然后离开。在路上,她能轻车驾熟地避开流弹碎片,没有任何恐惧。
她见惯生死,见惯离别,却忍受不了爱恨。
翌日,上午。
陈青芒正拿着相机在外记访拍照,她意外地拍到了野生麋鹿,一对鹿角纤巧漂亮,像珊瑚枝,眼睛也很有神采,晶亮清澈。
他们之间隔着七八米,麋鹿正埋着头在吃草。
陈青芒轻轻地蹲下身,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它,轻闭左眼,用相机讲麋鹿圈进取景框里,对焦,摁下快门,“咔”的一声,麋鹿抬头与她对视,抓拍住了那个神情。
下一秒,麋鹿灵巧矫健地跑走了。
麋鹿跑走了,aice却微笑着朝她迎面跑过来。
她笑得小白牙露出来,对她开心地说“the itary district has given you a ssion to tervie the ney t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