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跟着费氏兄弟进了船舱,此时地上的血污已经被擦干净了。

    众人落坐后,费宏和颜悦色地问“老夫听民献费懋贤的字说,令尊乃弘治十六年秀才”

    徐晋点头道“正是,然家父四年前已经离世。”

    费宏喟然叹道“天妨英才,家里可还有什么人”

    “家母三年前也走了,现家中唯余晚辈和拙荆两人。”

    费采捋着胡子暗叹道“幼失怙恃,不曾想这位倒是个可怜人儿,难怪年纪轻轻便如此稳重,逆境最是能磨砺人。”

    “徐小友此去县城作何打算”费宏越发的和颜悦色了。

    徐晋答道“晚辈打算参加明年的县试,奈何囊中羞涩,故变卖家中几亩薄田,准备搬到县城安心读书,科举不中誓不还乡。”

    费宏微微动容道“徐小友卖田立志科举取士,破釜沉舟的决心可嘉,但卖了田地今后如何维持生计”

    徐晋微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的,更何况晚辈有手有脚,能写会算,总不至于饿死街头。”

    此言一出,费家众人都不由眼前一亮,费采抚掌赞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此句甚妙,敢问徐小友出自何处”

    徐晋微愕,这句俗语在后世流行到妇嬬皆知,敢情现在还没出现啊。

    确实,这句在后世耳熟能详的俗语出自增广贤文,这是一部宣扬道家思想的儿童启蒙读物,虽然最早出现在明朝,但最终是经过明清两代不断地收录编撰才形成了后世的版本,所以此时的增广贤文中并没收录有这句经典。

    徐晋自然不知此句出处,于是糊弄道“晚辈随口杜撰的,让大家见笑了”

    费懋贤佩服地道“徐兄高才,口吐珠玑”

    费宏微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暗含道家的无为理念,民受你且记下,日后或可收录到增广贤文中”

    费宏倒不是托大,他当年中了状元便被封为翰林修撰,这官就是专门负责各类书籍的编写修订,即使他现在已经辞官闲赋在家,以他曾任内阁大学士的影响力,要收录一句话进增广贤文还是容易的,去信给昔日的同僚便能办到。

    费懋中两兄弟都露出羡慕之色,著书立说名留千古,这可是文人士子梦寐以求的美事啊,虽然只是收录一句话,但足以让人艳羡,毕竟徐晋才十四岁。

    徐晋不禁有些瞠目结舌,没想到随便说句话也能出名,同时心里怪怪的,若后世的增广贤文若出现了自己的名字,算不算改变了历史

    费宏显然对徐晋越发的欣赏了,捋着胡子微笑道“徐小友身处逆境,难得还如此乐观,对了,在县城可有落脚的地方”

    徐晋摇头道“还未曾有,晚辈打算今晚先住客栈,明天再寻一处房子租下”

    费宏微沉吟了一下,抬头问道“周管家,你对上饶县城的情况熟悉,下船后给徐小友寻一住房吧。”

    周管连忙答应道“是老爷,正巧老奴月前置宅子时,也看过几家小院,条件都挺好的,待会下船便带徐公子去瞧瞧”

    “谢过费前辈”徐晋连忙道,若是有熟人介绍就最好了,省了自己很多麻烦,明天便可以去信江书院报道了。

    费宏微笑道“徐小友客气,另外,徐小友到了县城,可有读书的去处”

    徐晋点头道“书塾的夫子推荐晚辈到信江书院。”

    费懋贤和费懋中不由相视一笑,费宏点头道:“那便好”

    接下来费宏又勉励了徐晋几句,彼此闲聊了一会,徐晋便离开了船舱。

    约莫一个小时后,大船在上饶县城外的码头靠岸,很快,上饶县县令便亲自带着捕快和仵作登船。

    县令刘清源是个四十岁许的黑脸男子,并没有因为费宏曾经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而卑躬屈膝,仔细地询问了案发的经过,并且做了详细的笔录,可见是个一丝不苟的官儿。

    徐晋和谢小婉做完笔录后,费宏便让他们先行下船安顿,免得耽搁找房子。

    徐晋和谢小婉跟着周管家下了船,此时,一大批人也赶到了码头迎接费宏,均是闻讯赶来的广信府各级官员和文人士绅,可见费宏虽然闲赋在家,但在士林中的影响力并不小。

    周管家虽然之前对徐晋的“不自量力”颇有些不喜,但经历了水贼事件后,这点不喜自然荡然无存了,甚至心存感激,再加上老爷明显十分器重此子,他自然不敢怠慢,尽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王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陈证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证道并收藏明王首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