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不是常人能忍的,一天掉队好几个。
    但李煦给的待遇丰厚,每日训练之后伙食比别处好上太多,还给家人置备专门宅子和一片土地,连俸禄也高出威武营,想进来的人钻破头,逼得里面的人也只能咬牙练。
    张相离世突然,突厥人尚未见踪影,皇帝亲自下旨彻查各大城门出入口,又严惩在市井造谣的混混,即给了张家交代,同时也是在帮钟家洗脱嫌疑。
    知内情的都知道这是太子殿下的推动所为,但此举也说得过去,威平候府是一大助力,张相又是太子亲外祖父,两方都得公正对待。
    只能说的是威平候世子运气好,她出现在张家的时机不对,但也正因为这不对,大大减少了她的嫌疑,如果张相是在她走之后没多久出的事,事情就算与她无关,这嫌疑她也得沾上大半,无法辩解。
    皇帝今日早朝依旧没来,李煦坐在龙椅侧左方,听京兆尹周吝汇报这几日彻查的情况。他的手搭在扶手椅上,手指不自觉地摩挲。
    周吝当年还是颗墙头草,哪边有利往哪边倒,李煦平顶大司马内乱后,他比谁都懂风向,看得出三皇子无心皇位,立即投诚到东宫门下。
    “禀太子殿下,经日所排查到的所有突厥人中,只有三个不能证明自己当时所在何处,但其中两个都已经年有六十,一个虽年轻,但十二岁爬树断了腿,目前尚无可疑人等。”
    京城中的突厥人虽少,但也是有的,不过经过几代交融,大部分都已经和京城人同化。
    李煦沉声道“既能无视那么多侍卫逃出相府,说明武功高强,普通排查或有困难,最坏的可能是人已经逃离京城,本宫觉得他若是有心来挑拨世家关系,那日后还会再次动手,加强各处的守卫,不得疏忽。”
    周吝应声是,也没出声质疑这个传说中的突厥是否真的存在,退了回去。
    魏尚书出列道“邺城传来消息,有艘船突然出意外沉没,当地府尹派人打捞船只,发现货船的干草之下藏着弓弩,造艺精致牢固,虽与稍加改良过,与平日所用军弩稍有不同,但小儿函青回信说,他觉得是大蓟营内所出,很大可能是运往突厥。”
    魏尚书话一出,顿时让底下的人都议论起来,突厥抢豫州过冬粮的事还没过去,这种事情又出来,岂不是代表大蓟内有人叛变
    李煦脸色没变,开口道“颁旨昭告天下,若有人能举发此事,赏千金,田百亩,论功行赏封爵,荫后世。”
    这事谁主导的可能性大,李煦清楚,昭王的胆子一直很大,李煦上次去雍州就已经摸个半透。
    他以器换马,给突厥的东西确实数一数二,但能用的次数不多,劣物换壮马,甚为划算。
    李煦不制止,只不过是想看两方的戏。
    朝中大事总共就那么几件,更多的是琐碎杂事,李煦不像皇帝那样把有用的时间花在这些事上,他觉得不仅不划算,还很可能浪费掉。
    他下早朝后就直接去军营巡视,骑着高头大马,期间盯着几个长得不错的姑娘看,人走了视线都还留着。
    随行的官员还以为他看上了人,忙跟他道“殿下三思,使不得,那些都已经嫁做人妇,若是动了,有辱您的名声。”
    太子从交州回来后名声比从前大大提升,保家卫国会打仗的男人素来就得大蓟百姓崇拜。
    李煦莫名其妙道“她们梳的发髻好看,本宫多看两眼怎么了”
    他的回答让人琢磨不透,但至少不是看上人,旁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松了口气,以为他爱好特殊。
    从前京城有个郑邗就已经人人自危,不敢让自己家妙龄女子出门,要再来个太子,那京城女子就没活路了。
    李煦握住缰绳,说“今日巡营速度须加快些,本宫要同父皇谈谈钟家离京的事。”
    钟家几代单传,钟华甄没有什么叔伯兄弟,父亲去得早,她连他面都没见过,长公主是她唯一的亲人,她也最亲近长公主。
    他昨天去试探过,不管怎么看都觉得只要长公主不松口,那钟华甄就不会留在京城。
    倒不如让皇帝下令,这样大家都不用急。

章节目录

初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镜里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镜里片并收藏初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