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各地采盐的工艺不同。
内陆有两个盐产地,一个是宁夏的盐地,另一个是山西的解州。
解州有一块含盐量极高的盐池,有晋商通过层层过滤提取,山东等沿海一带,取盐的方式通过抄和晒。
说是精盐,提取得并不纯正。
重量对比就知道,有的盐一升重达十两,有的盐一升只有七两。
大明有史记载,盐吃多了,会患上黑血病,或许是提纯不够的缘故。
严成锦吩咐何能“找铜盆、木炭、细布和木桶来。”
何能不知道少爷想干啥,连忙去将东西找来,春晓姐妹拿来细的纱布。
严成锦把一袋盐全倒进木桶里,溶解干净。
“少爷糟蹋了”何能心痛大呼。
盐本就比米粮贵,大雪封城,盐就更贵了。
“拿刀子,在这木桶底下,钻一个小孔,不要太大。”拿刀子这么危险的事,当然要交给何能去办。
何能不一会儿就转出来小孔,提着木桶回来。
只是严成锦还不满意,让他又去钻了几个,家里八个木桶,钻空了六个。
还有两个装着盐水,才没钻。
严成锦也没闲着,命人将木炭拿到庖房,全部倒进锅里,用清水煮开。
他要制作活性炭,叫庖厨和何能过来看。
“这口锅不能用了,你懂本少爷的意思吧”
何能委屈地点点头“买一口新的”
连忙命人下人去买了两口新锅,抗着回来。
煮沸后,严成锦命人将木炭捞起来,这个步骤有些危险,就不亲自操作了。
木炭用清水重洗干净后,放到锅盖上,烤干。
烤干后,换了一口新锅,再次倒入锅中,继续煮沸,然后捞起来,再烤干。
如此反复三次,用掉三口锅,才将烘干的活性炭拿起来。
在有小孔的木桶底层,铺上五层纱布,倒入草木灰,再铺上五层纱布。
三个桶都如此操作,为的是去除盐中的氯化镁,除苦涩。
最后,在两个有小孔的木桶下,铺上五层纱布,倒入活性炭,顶上再铺上五成纱布。
两个开孔的桶,皆如此操作。
严成锦将盐水倒入木桶中,经过纱布草木灰活性炭纱布,这样的过滤。
盐水从小孔滴落出来。
最后得出来一桶澄清的盐水。
提到庖厨,用大锅煮,得到一锅雪白的盐粉。
比刚才的黄盐,足足缩水了近八分之一。
“看清楚了吗以后给本少爷吃的盐,要这样提炼。”
何能目瞪口呆。
弄这一桶盐,花去近两个多时辰,严成锦才坐在火炉旁,微微转动烤全羊,身旁是半桶接近雪白的盐粉。
“去喊王不岁来。”
谢玉回江南过年节了,严成锦便找王不岁。
片刻后,王不岁来到严府,还带来了一幅字画,当做年礼送给严成锦。
“少爷找小人,有何吩咐”
“今后良乡的商会也贩盐。”严成锦道。
王不岁面色青一阵白一阵,解州有一个天然盐池,方圆一百二十多里,取之不尽。
晋商几乎是北直隶最大的盐商,良乡的盐,还不知上哪儿找去呢。
“少爷,咱们良乡没有盐池,也没盐土。”
良乡离海远,上哪儿弄盐去,弄到盐也拼不过晋商,他们的渠道遍布天南海北,连边境的一些马市茶市也有他们的身影。
“咱们买他们的盐,做精盐。”
严成锦掀开纱布,露出一桶接近雪白的盐,王不岁用手指蘸取一点,伸到嘴中,瞪大眼睛,这是盐竟然不苦涩
“少爷,这怎么提炼出来的”王不岁没见过这么精
内陆有两个盐产地,一个是宁夏的盐地,另一个是山西的解州。
解州有一块含盐量极高的盐池,有晋商通过层层过滤提取,山东等沿海一带,取盐的方式通过抄和晒。
说是精盐,提取得并不纯正。
重量对比就知道,有的盐一升重达十两,有的盐一升只有七两。
大明有史记载,盐吃多了,会患上黑血病,或许是提纯不够的缘故。
严成锦吩咐何能“找铜盆、木炭、细布和木桶来。”
何能不知道少爷想干啥,连忙去将东西找来,春晓姐妹拿来细的纱布。
严成锦把一袋盐全倒进木桶里,溶解干净。
“少爷糟蹋了”何能心痛大呼。
盐本就比米粮贵,大雪封城,盐就更贵了。
“拿刀子,在这木桶底下,钻一个小孔,不要太大。”拿刀子这么危险的事,当然要交给何能去办。
何能不一会儿就转出来小孔,提着木桶回来。
只是严成锦还不满意,让他又去钻了几个,家里八个木桶,钻空了六个。
还有两个装着盐水,才没钻。
严成锦也没闲着,命人将木炭拿到庖房,全部倒进锅里,用清水煮开。
他要制作活性炭,叫庖厨和何能过来看。
“这口锅不能用了,你懂本少爷的意思吧”
何能委屈地点点头“买一口新的”
连忙命人下人去买了两口新锅,抗着回来。
煮沸后,严成锦命人将木炭捞起来,这个步骤有些危险,就不亲自操作了。
木炭用清水重洗干净后,放到锅盖上,烤干。
烤干后,换了一口新锅,再次倒入锅中,继续煮沸,然后捞起来,再烤干。
如此反复三次,用掉三口锅,才将烘干的活性炭拿起来。
在有小孔的木桶底层,铺上五层纱布,倒入草木灰,再铺上五层纱布。
三个桶都如此操作,为的是去除盐中的氯化镁,除苦涩。
最后,在两个有小孔的木桶下,铺上五层纱布,倒入活性炭,顶上再铺上五成纱布。
两个开孔的桶,皆如此操作。
严成锦将盐水倒入木桶中,经过纱布草木灰活性炭纱布,这样的过滤。
盐水从小孔滴落出来。
最后得出来一桶澄清的盐水。
提到庖厨,用大锅煮,得到一锅雪白的盐粉。
比刚才的黄盐,足足缩水了近八分之一。
“看清楚了吗以后给本少爷吃的盐,要这样提炼。”
何能目瞪口呆。
弄这一桶盐,花去近两个多时辰,严成锦才坐在火炉旁,微微转动烤全羊,身旁是半桶接近雪白的盐粉。
“去喊王不岁来。”
谢玉回江南过年节了,严成锦便找王不岁。
片刻后,王不岁来到严府,还带来了一幅字画,当做年礼送给严成锦。
“少爷找小人,有何吩咐”
“今后良乡的商会也贩盐。”严成锦道。
王不岁面色青一阵白一阵,解州有一个天然盐池,方圆一百二十多里,取之不尽。
晋商几乎是北直隶最大的盐商,良乡的盐,还不知上哪儿找去呢。
“少爷,咱们良乡没有盐池,也没盐土。”
良乡离海远,上哪儿弄盐去,弄到盐也拼不过晋商,他们的渠道遍布天南海北,连边境的一些马市茶市也有他们的身影。
“咱们买他们的盐,做精盐。”
严成锦掀开纱布,露出一桶接近雪白的盐,王不岁用手指蘸取一点,伸到嘴中,瞪大眼睛,这是盐竟然不苦涩
“少爷,这怎么提炼出来的”王不岁没见过这么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