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四年十月初,京城下雪了。
严成锦估计,从海南回来的大船,会运回一大批秋粮。
整个琼州府的耕地,至少能收上来几万石粮食。
可以缓解大明的灾荒,长城修建,正是需要粮食的时候。
严成锦走在积雪的路上,神宫监的小太监,还来不及清扫,有些滑。
“贤侄啊,最近有什么项目可以找我兄弟谈谈。”张鹤龄搓着手。
张延龄笑呵呵地站在旁边,托严成锦的福,他们的娱乐产业,在京城赚了不少银子。
“寿宁侯可以做雪糕。”严成锦随口道。
还没有鸣钟,有一会儿闲聊的时间,便抽空和张家兄弟谈谈生意。
张鹤龄冷哼一声“你当我们是傻子,这大冷天的,人都要冷死了,冰棍能卖钱吗”
“哥,不与他说了,咱们先进殿吧。”
还没敲鈡,兄弟俩偷偷走进殿中,引得周围大臣纷纷不满。
外头大雪纷飞,大殿里暖和,可以躲雪。
但还没敲钟的话,意味着陛下还没到东暖阁,大家只好在外头等着。
严成锦觉得,还不如在轿子里头呆着舒服呢。
“吴大人病了,很严重。”
“听说李梦阳弹劾严成锦,被反弹了,下放去了海南。”
“多事之秋啊,不过,这大雪一下,明年又是丰年。”
几个大臣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严成锦在一旁听着,浑不在意。
不知道李梦阳身子好不好,长途奔波,可能挨不到海南。
片刻之后,弘治皇帝走进东暖阁,看见还没敲金钟,就走进来的张家兄弟,脸上有些生气。
正在此时,司礼监,
萧敬泡了一杯参茶,天寒补补身子,老参是子孙孝敬的。
喝完这一杯,就去坤宁宫,侍奉陛下上早朝。
“萧爷,苗大垱回来了。”小太监急忙进来禀报。
弘治皇帝微访的时候,喜欢别人称他为朱爷。
萧敬私下喜欢子孙喊他萧爷,而不是爷爷。
这样听起来,更像男人。
虽然已是残疾之身,但心中依旧存着成为完整男人的念头,就好像断了脚的人,希望有一双能走路的腿。
萧敬在椅子上正坐起来,双眼放光,喜道“海南的夏粮,押回来了”
还不等那小太监答话。
霎时,一个人影失魂落魄撞进来,跪倒在身前,苗逵哭得撕心裂肺“爷,在松江府遇上了倭盗,船没了,粮也没了。”
七艘大船在松江府最后一次补给。
却不知道,夜里遭遇了倭盗,这些人有千余人。
苗逵的船队编制,不过五百人左右,且多为水手。
若是不是跳海逃生,他也活不了。
登岸后,就快马加鞭赶来京城。
萧敬嘴角狠狠一抽“有多少粮”
“米粮三千石,玉米四万六千余石,钱银五万七千余两”苗逵细数着。
萧敬抬起腿就是一脚,将苗逵踹到门边“你怎么不死在外头”
押运夏粮丢失,轻则丢乌纱帽,重则是死罪。
这就看文官怎么说了。
最重要的是,丢了朝廷的两艘大船,这两艘大船由清江船厂所造,每艘耗银两万余两,数量极少。
这一共加起来,超过十万两银子。
“爷,救命啊”苗逵也知闯了大祸。
“若你死在外头,咱还好向陛下交代。”萧敬露出杀人的目光“如今你却回来了”
人死了,陛下看在这个份上,不会重责司礼监。
但人回来了,这罪责就有主了。
苗逵连连磕头,嘴里喊着饶命。
从前朝至今,萧敬在两个皇帝身边呆了二十余年,很快冷静下来“起来,仔细与我说说。”
“不止是朝廷的船,良乡商队的五艘大船,也被劫了,那些倭寇,就是来抢船的”苗逵委屈道。
严成锦的船也被劫了
好事啊
眼下最重要的,
严成锦估计,从海南回来的大船,会运回一大批秋粮。
整个琼州府的耕地,至少能收上来几万石粮食。
可以缓解大明的灾荒,长城修建,正是需要粮食的时候。
严成锦走在积雪的路上,神宫监的小太监,还来不及清扫,有些滑。
“贤侄啊,最近有什么项目可以找我兄弟谈谈。”张鹤龄搓着手。
张延龄笑呵呵地站在旁边,托严成锦的福,他们的娱乐产业,在京城赚了不少银子。
“寿宁侯可以做雪糕。”严成锦随口道。
还没有鸣钟,有一会儿闲聊的时间,便抽空和张家兄弟谈谈生意。
张鹤龄冷哼一声“你当我们是傻子,这大冷天的,人都要冷死了,冰棍能卖钱吗”
“哥,不与他说了,咱们先进殿吧。”
还没敲鈡,兄弟俩偷偷走进殿中,引得周围大臣纷纷不满。
外头大雪纷飞,大殿里暖和,可以躲雪。
但还没敲钟的话,意味着陛下还没到东暖阁,大家只好在外头等着。
严成锦觉得,还不如在轿子里头呆着舒服呢。
“吴大人病了,很严重。”
“听说李梦阳弹劾严成锦,被反弹了,下放去了海南。”
“多事之秋啊,不过,这大雪一下,明年又是丰年。”
几个大臣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严成锦在一旁听着,浑不在意。
不知道李梦阳身子好不好,长途奔波,可能挨不到海南。
片刻之后,弘治皇帝走进东暖阁,看见还没敲金钟,就走进来的张家兄弟,脸上有些生气。
正在此时,司礼监,
萧敬泡了一杯参茶,天寒补补身子,老参是子孙孝敬的。
喝完这一杯,就去坤宁宫,侍奉陛下上早朝。
“萧爷,苗大垱回来了。”小太监急忙进来禀报。
弘治皇帝微访的时候,喜欢别人称他为朱爷。
萧敬私下喜欢子孙喊他萧爷,而不是爷爷。
这样听起来,更像男人。
虽然已是残疾之身,但心中依旧存着成为完整男人的念头,就好像断了脚的人,希望有一双能走路的腿。
萧敬在椅子上正坐起来,双眼放光,喜道“海南的夏粮,押回来了”
还不等那小太监答话。
霎时,一个人影失魂落魄撞进来,跪倒在身前,苗逵哭得撕心裂肺“爷,在松江府遇上了倭盗,船没了,粮也没了。”
七艘大船在松江府最后一次补给。
却不知道,夜里遭遇了倭盗,这些人有千余人。
苗逵的船队编制,不过五百人左右,且多为水手。
若是不是跳海逃生,他也活不了。
登岸后,就快马加鞭赶来京城。
萧敬嘴角狠狠一抽“有多少粮”
“米粮三千石,玉米四万六千余石,钱银五万七千余两”苗逵细数着。
萧敬抬起腿就是一脚,将苗逵踹到门边“你怎么不死在外头”
押运夏粮丢失,轻则丢乌纱帽,重则是死罪。
这就看文官怎么说了。
最重要的是,丢了朝廷的两艘大船,这两艘大船由清江船厂所造,每艘耗银两万余两,数量极少。
这一共加起来,超过十万两银子。
“爷,救命啊”苗逵也知闯了大祸。
“若你死在外头,咱还好向陛下交代。”萧敬露出杀人的目光“如今你却回来了”
人死了,陛下看在这个份上,不会重责司礼监。
但人回来了,这罪责就有主了。
苗逵连连磕头,嘴里喊着饶命。
从前朝至今,萧敬在两个皇帝身边呆了二十余年,很快冷静下来“起来,仔细与我说说。”
“不止是朝廷的船,良乡商队的五艘大船,也被劫了,那些倭寇,就是来抢船的”苗逵委屈道。
严成锦的船也被劫了
好事啊
眼下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