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成锦回到值房中,心想闵珪应当是回府找画去了。
这幅画的真容现世,必定朝野震动,不啻于血月现世。
弘治皇帝登基以来,四海升平,朝中的大臣也想不到,
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下,还有人吃饱了撑的,想造反。
郑乾缓步过来通报“大人,魏公公来有事找您,就侯在外头。”
严成锦没有出去的意思,吩咐“让他自个儿进来,你站在这儿别走。”
魏恩听到后,堆着笑意走进去“方才在殿里,咱误会了大人,大人不要放在心上才好。”
咱是御前伺候的人,他严成锦再记仇,能不给咱面子
魏恩带着几分傲然,看在严成锦受陛下宠信,才特意来一趟。
严成锦客气道“魏公公严重了,本官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不怪公公。”
这小子识趣啊。
魏恩心中大喜,脸上挂着笑意“咱抽空在陛下面前,替你奉承几句。”
严成锦微微躬身,道“有劳公公了。”
华盖殿,
弘治皇帝在殿中坐了一个时辰,准备去奉天殿阅奏。
这两月,李东阳三人有意将不重要的疏奏压下,减轻他的负担。
所以,能传到御前的疏奏极少。
小太监禀报“陛下,闵大人求见,说是来送画。”
弘治皇帝又坐下来,心中有些疑惑,闵珪给朕送画做作什么
“朕对画有兴致,但不收受大臣献礼,让他回去吧。”
小太监没退出去,面露难色道“陛下,闵大人说,画是您丢的。”
朕丢的
弘治皇帝更纳闷了,朕的画一幅都没缺,且宫里丢的画,怎么会落到闵珪手里。
“让他进来。”
片刻后,闵珪踏入大殿中,将画呈递上去。
“陛下,臣听严成锦说,您要找这幅画。”
萧敬放在御案上,拉着画轴,缓缓摊开。
弘治皇帝面色由疑惑慢慢变为惊叹,粗略扫过,入目便知道,作画人画技之高深。
先观其全,再观其细。
从触笔到构图,精细且传神,一看便知是大师之作。
一人坐在苍松下的木椅上,画得极像吴伟的手笔。
真有这幅画
但,整幅画却没有印章。
“宣吴伟来看看这是谁。”弘治皇帝吩咐道。
小太监急匆匆跑出去,很快便将吴伟带入大殿中。
吴伟看了画后,大惊失色,他噗通一声跪下来“陛下,画此画的人想造反”
弘治皇帝愣住了,再看画却看不出来,片刻之后,才问“卿何出此言”
“陛下看这黄袍衣,再看这玉座。”吴伟指着两处提醒。
大明律法,百姓穿衣需避开姜黄色、深黄色,只能穿蓝色或白色的衣服。
到了英宗朝时,律法变得宽松许多,虽有人偷偷穿偏黄的衣裳,也没人会举报。
但穿着黄衣,坐在御座上,就值得令人深思了。
弘治皇帝怒道“闵珪这画室从何而来”
闵珪惊得如半夜听见鬼叫一般,身体颤抖起来,身为老臣,更知造反二字的严重。
“臣在午门捡的四下无人,便带回了府中,臣哪敢找人画这样的画”
闵珪再看这幅画时,发现了不对劲,很快便冷静下来。
有人想陷害本官
以他在刑部断案的经验,冷静了一些“陛下,那日出宫时,臣瞧见了严成锦,他定然也看到了画。”
内阁小院,
李东阳票拟天津港口传回的疏奏,谢迁小声道“宾之兄,锦衣卫搜查了严成锦的府邸。”
搜查府邸,便是要查案了,严府中有一座新宅,不过,李东阳倒是未向他人提起过。
他疑惑“严成锦一向谨慎,怎么会触犯律法
这幅画的真容现世,必定朝野震动,不啻于血月现世。
弘治皇帝登基以来,四海升平,朝中的大臣也想不到,
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下,还有人吃饱了撑的,想造反。
郑乾缓步过来通报“大人,魏公公来有事找您,就侯在外头。”
严成锦没有出去的意思,吩咐“让他自个儿进来,你站在这儿别走。”
魏恩听到后,堆着笑意走进去“方才在殿里,咱误会了大人,大人不要放在心上才好。”
咱是御前伺候的人,他严成锦再记仇,能不给咱面子
魏恩带着几分傲然,看在严成锦受陛下宠信,才特意来一趟。
严成锦客气道“魏公公严重了,本官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不怪公公。”
这小子识趣啊。
魏恩心中大喜,脸上挂着笑意“咱抽空在陛下面前,替你奉承几句。”
严成锦微微躬身,道“有劳公公了。”
华盖殿,
弘治皇帝在殿中坐了一个时辰,准备去奉天殿阅奏。
这两月,李东阳三人有意将不重要的疏奏压下,减轻他的负担。
所以,能传到御前的疏奏极少。
小太监禀报“陛下,闵大人求见,说是来送画。”
弘治皇帝又坐下来,心中有些疑惑,闵珪给朕送画做作什么
“朕对画有兴致,但不收受大臣献礼,让他回去吧。”
小太监没退出去,面露难色道“陛下,闵大人说,画是您丢的。”
朕丢的
弘治皇帝更纳闷了,朕的画一幅都没缺,且宫里丢的画,怎么会落到闵珪手里。
“让他进来。”
片刻后,闵珪踏入大殿中,将画呈递上去。
“陛下,臣听严成锦说,您要找这幅画。”
萧敬放在御案上,拉着画轴,缓缓摊开。
弘治皇帝面色由疑惑慢慢变为惊叹,粗略扫过,入目便知道,作画人画技之高深。
先观其全,再观其细。
从触笔到构图,精细且传神,一看便知是大师之作。
一人坐在苍松下的木椅上,画得极像吴伟的手笔。
真有这幅画
但,整幅画却没有印章。
“宣吴伟来看看这是谁。”弘治皇帝吩咐道。
小太监急匆匆跑出去,很快便将吴伟带入大殿中。
吴伟看了画后,大惊失色,他噗通一声跪下来“陛下,画此画的人想造反”
弘治皇帝愣住了,再看画却看不出来,片刻之后,才问“卿何出此言”
“陛下看这黄袍衣,再看这玉座。”吴伟指着两处提醒。
大明律法,百姓穿衣需避开姜黄色、深黄色,只能穿蓝色或白色的衣服。
到了英宗朝时,律法变得宽松许多,虽有人偷偷穿偏黄的衣裳,也没人会举报。
但穿着黄衣,坐在御座上,就值得令人深思了。
弘治皇帝怒道“闵珪这画室从何而来”
闵珪惊得如半夜听见鬼叫一般,身体颤抖起来,身为老臣,更知造反二字的严重。
“臣在午门捡的四下无人,便带回了府中,臣哪敢找人画这样的画”
闵珪再看这幅画时,发现了不对劲,很快便冷静下来。
有人想陷害本官
以他在刑部断案的经验,冷静了一些“陛下,那日出宫时,臣瞧见了严成锦,他定然也看到了画。”
内阁小院,
李东阳票拟天津港口传回的疏奏,谢迁小声道“宾之兄,锦衣卫搜查了严成锦的府邸。”
搜查府邸,便是要查案了,严府中有一座新宅,不过,李东阳倒是未向他人提起过。
他疑惑“严成锦一向谨慎,怎么会触犯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