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恳请前往安陆州,治水”谢迁咬着牙,重重地道。
李东阳靠近谢迁的耳边“于乔,知县在疏奏上,对谢迁只字未提,你莫要杞人忧天。”
弘治皇帝环视大殿一圈,着重留意严成锦的方向,最终收回了目光。
人非生而知之者。
治水,也不是天生就会,刘大夏历经三年,才摸清楚江河冲决泛滥的门道。
想从大臣中挑出天生就会的人,只怕没有可能。
治水的人,需常年游荡在大江名川,驯服江河,难有机会留在朝堂,诸如刘大夏,也是晚年才回京。
弘治皇帝深思熟虑,谢迁需坐镇内阁,并非绝佳人选。
“谢师傅视民如子,朕何尝不是,此事却不能让谢师傅去,治水非一日之工,还是由诸公推举吧。”
谢迁微微抬头,怅然“臣请旨去湖广,也有私心,臣惭愧”
谢丕去湖广治水,谁人不知。
至今没有消息传回来啊,谢家的香火,就这么让严成锦葬送了。
百官们嗟叹不已。
吴宽瞥了一眼身旁的严成锦,谢丕若是回不来,此子在朝堂中怕难有作为。
朝廷中谁敢与内阁大学士针尖对麦芒,唯刘健和李东阳而已。
严成锦微微躬身“衙役赶到京城需八日,急奏乃是八日前所写,只怕,雨势早已退去。
当务之急,是将赈粮押送入安陆州。
逢灾必有盗,还请陛下命韩文押运。”
急奏送来京城,已花去八天,从京城再赶去安陆州,至少十天,再大的雨,也下完了。
除非
萧镜腾正在安陆州开演唱会。
朱厚照不乐意了“老高,押粮此等小事,何须韩文。”
弘治皇帝看向朱厚照,露出杀人般的锋芒,吓得朱厚照忙低下头去。
朝堂廷议,事关安陆州数万百姓性命,自然不想太子捣乱。
刘健道“严成锦所言有理,飘风不终于朝,骤雨不终日。大雨下不长久,为今之急,是如何存安陆州的百姓。”
“户部三日内,可以安排粮车南下。”韩文接着道。
弘治皇帝衡量片刻,决定由户部给事中王琼亲自押送粮车,南下安陆州。
免安陆州赋税一年。
李东阳道“虽有赈粮南下,安陆州的水患若置之不理,恐怕兴王又要请乞了。”
弘治皇帝点点头。
这次请乞的大好时机,兴王怎会放过这个机会。
若他有能耐传到太后那儿,太后以此为由,弘治皇帝也难阻其升迁。
史上兴王倒是安分。
但西北丝路开启后,丝价节节飙升,宁王赚了大把的银子后,兴王便不乐意了。
严成锦抽丝剥茧,归结原因,还是他谏言打开了西北丝路。
“陛下不知,谢丕出发时,臣已将理科的治水之法,写在锦盒中,赠予他。”
锦盒中有三峡、长江、黄河的治水案例。
诸如修建堤坝、溢洪道、三峡移民。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面色惊愕,深深地看着严成锦。
“理科还能治水”
严成锦脸不红心不慌,淡定道“理科,是可以改变大明的学问。”
说错了,不必砍脑袋。
趁机给理科打一波广告,水治好了,是理科的功劳,治不好,谢丕的锅。
稳赚不赔。
百官早已听他说过这句话,不以为意。
“若谢丕束手无策,就由王卿家留在安陆州治水吧,此事,不仅事关安陆州百姓,也关乎兴王请乞。
还请王卿家,莫让朕
李东阳靠近谢迁的耳边“于乔,知县在疏奏上,对谢迁只字未提,你莫要杞人忧天。”
弘治皇帝环视大殿一圈,着重留意严成锦的方向,最终收回了目光。
人非生而知之者。
治水,也不是天生就会,刘大夏历经三年,才摸清楚江河冲决泛滥的门道。
想从大臣中挑出天生就会的人,只怕没有可能。
治水的人,需常年游荡在大江名川,驯服江河,难有机会留在朝堂,诸如刘大夏,也是晚年才回京。
弘治皇帝深思熟虑,谢迁需坐镇内阁,并非绝佳人选。
“谢师傅视民如子,朕何尝不是,此事却不能让谢师傅去,治水非一日之工,还是由诸公推举吧。”
谢迁微微抬头,怅然“臣请旨去湖广,也有私心,臣惭愧”
谢丕去湖广治水,谁人不知。
至今没有消息传回来啊,谢家的香火,就这么让严成锦葬送了。
百官们嗟叹不已。
吴宽瞥了一眼身旁的严成锦,谢丕若是回不来,此子在朝堂中怕难有作为。
朝廷中谁敢与内阁大学士针尖对麦芒,唯刘健和李东阳而已。
严成锦微微躬身“衙役赶到京城需八日,急奏乃是八日前所写,只怕,雨势早已退去。
当务之急,是将赈粮押送入安陆州。
逢灾必有盗,还请陛下命韩文押运。”
急奏送来京城,已花去八天,从京城再赶去安陆州,至少十天,再大的雨,也下完了。
除非
萧镜腾正在安陆州开演唱会。
朱厚照不乐意了“老高,押粮此等小事,何须韩文。”
弘治皇帝看向朱厚照,露出杀人般的锋芒,吓得朱厚照忙低下头去。
朝堂廷议,事关安陆州数万百姓性命,自然不想太子捣乱。
刘健道“严成锦所言有理,飘风不终于朝,骤雨不终日。大雨下不长久,为今之急,是如何存安陆州的百姓。”
“户部三日内,可以安排粮车南下。”韩文接着道。
弘治皇帝衡量片刻,决定由户部给事中王琼亲自押送粮车,南下安陆州。
免安陆州赋税一年。
李东阳道“虽有赈粮南下,安陆州的水患若置之不理,恐怕兴王又要请乞了。”
弘治皇帝点点头。
这次请乞的大好时机,兴王怎会放过这个机会。
若他有能耐传到太后那儿,太后以此为由,弘治皇帝也难阻其升迁。
史上兴王倒是安分。
但西北丝路开启后,丝价节节飙升,宁王赚了大把的银子后,兴王便不乐意了。
严成锦抽丝剥茧,归结原因,还是他谏言打开了西北丝路。
“陛下不知,谢丕出发时,臣已将理科的治水之法,写在锦盒中,赠予他。”
锦盒中有三峡、长江、黄河的治水案例。
诸如修建堤坝、溢洪道、三峡移民。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面色惊愕,深深地看着严成锦。
“理科还能治水”
严成锦脸不红心不慌,淡定道“理科,是可以改变大明的学问。”
说错了,不必砍脑袋。
趁机给理科打一波广告,水治好了,是理科的功劳,治不好,谢丕的锅。
稳赚不赔。
百官早已听他说过这句话,不以为意。
“若谢丕束手无策,就由王卿家留在安陆州治水吧,此事,不仅事关安陆州百姓,也关乎兴王请乞。
还请王卿家,莫让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