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一直呆在南直隶,严成锦问道“王公猜测是谁”
“老夫不知道。”
老夫知道还让你查干什么王恕面色认真。
“无确凿证据,让本官如何查王公回去吧。”
江南有火器需求的人,只有宁王,别人吃饱了撑的买火器严成锦猜八成是他。
四年前,就知道宁王有一天会造反,为何本官不抓
这就好比知道有人要犯罪,但他却迟迟不动手,你总不能先把他关到局子里去。
所以,王越来向他揭举,也无用。
王恕捋着胡须“可知,老夫为何认出你的轿子
老夫是特意入京的。”
严成锦看向王恕,可以笃定,这老头应当是入京找他。
否则,岂会街头初次碰见,就认出他的轿子。
王恕一定调查过他,身为四朝元老,在京城留有门生故吏,并不奇怪。
“王公不妨直说”
“东南和内省要大乱。
传闻白银要贬值,加上流通弘治银票,东南的盐商,已开始大量囤积盐引。
盐商停止向内地各省供盐,百姓无盐可食,内省的盐价,又会上涨,手头稍宽裕的大户,再过一段时间,也会为吃盐发愁。”
王恕一本正经“这些,都是传闻白银贬值的缘故。”
盐引,是朝廷发放的凭证,有盐引才能卖盐。
这就决定了,坊间的盐是有一定数量。
商人怕手里的银子贬值,换成了盐引,以求保值,甚至赚银子。
这就好比他将白银,全部换成宅邸和田地,一个道理。
严成锦蹙眉“朝廷没有奏报。”
“奏报很快就会入京了”王恕眸中闪过不容置疑地目光。
严成锦提防地看着王恕,王恕弹劾过的官员不计其数,能活到今日,定然是有城府的。
“王公为何偏偏要找本官”
“本官看你实诚。”
东暖阁,
天寒了,萧敬小心翼翼在弘治皇帝的膝盖,盖上一张薄衾,陛下独自一人在暖阁时,舍不得烧地龙。
“陛下,方才王恕和太子去了严府。”
弘治皇帝微微怔了一下,转头看向萧敬。
萧敬吞吞吐吐“两人还、还把严府的宅门拆了,严成锦说要宫里赔银子”
闯官宅就罢了,还把别人的门给卸了弘治皇帝僵在御座上,王师傅品行端正,怎会干这种勾当,太子唆使的
“王师傅昨日才骂严成锦,去严府做什么”
“奴婢不知,王公似乎有要事,要见严成锦,才将门卸了。”萧敬道。
他在英宗朝时,就认识王恕,那时,还是司礼监的小太监。
但历经英宗、代宗和宪宗朝,与王恕一起共事。
凭他对王恕的了解,只怕是有事才去见严成锦。
正在这时,内阁值房。
刘健翻开松江府传回的疏奏,骤然瞳孔一缩“东南有大事了。”
少见刘公这般失态,李东阳走过来,只见疏奏
沿海各府奸商,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每引纳银五分,买各场余盐,两淮之地,旧引至一百五十万,盐法大坏
谢迁蹙着眉头“陕西和云贵传回的奏报,盐每大引涨至五百贯,百姓无盐可食。”
刘健和李东阳错愕,两件事,实则是一件事。
东南的盐商破坏盐法,导致了内省各地的盐价,大幅上涨。
怎么会突然如此
很快,三人拿着疏奏来到东暖阁
“老夫不知道。”
老夫知道还让你查干什么王恕面色认真。
“无确凿证据,让本官如何查王公回去吧。”
江南有火器需求的人,只有宁王,别人吃饱了撑的买火器严成锦猜八成是他。
四年前,就知道宁王有一天会造反,为何本官不抓
这就好比知道有人要犯罪,但他却迟迟不动手,你总不能先把他关到局子里去。
所以,王越来向他揭举,也无用。
王恕捋着胡须“可知,老夫为何认出你的轿子
老夫是特意入京的。”
严成锦看向王恕,可以笃定,这老头应当是入京找他。
否则,岂会街头初次碰见,就认出他的轿子。
王恕一定调查过他,身为四朝元老,在京城留有门生故吏,并不奇怪。
“王公不妨直说”
“东南和内省要大乱。
传闻白银要贬值,加上流通弘治银票,东南的盐商,已开始大量囤积盐引。
盐商停止向内地各省供盐,百姓无盐可食,内省的盐价,又会上涨,手头稍宽裕的大户,再过一段时间,也会为吃盐发愁。”
王恕一本正经“这些,都是传闻白银贬值的缘故。”
盐引,是朝廷发放的凭证,有盐引才能卖盐。
这就决定了,坊间的盐是有一定数量。
商人怕手里的银子贬值,换成了盐引,以求保值,甚至赚银子。
这就好比他将白银,全部换成宅邸和田地,一个道理。
严成锦蹙眉“朝廷没有奏报。”
“奏报很快就会入京了”王恕眸中闪过不容置疑地目光。
严成锦提防地看着王恕,王恕弹劾过的官员不计其数,能活到今日,定然是有城府的。
“王公为何偏偏要找本官”
“本官看你实诚。”
东暖阁,
天寒了,萧敬小心翼翼在弘治皇帝的膝盖,盖上一张薄衾,陛下独自一人在暖阁时,舍不得烧地龙。
“陛下,方才王恕和太子去了严府。”
弘治皇帝微微怔了一下,转头看向萧敬。
萧敬吞吞吐吐“两人还、还把严府的宅门拆了,严成锦说要宫里赔银子”
闯官宅就罢了,还把别人的门给卸了弘治皇帝僵在御座上,王师傅品行端正,怎会干这种勾当,太子唆使的
“王师傅昨日才骂严成锦,去严府做什么”
“奴婢不知,王公似乎有要事,要见严成锦,才将门卸了。”萧敬道。
他在英宗朝时,就认识王恕,那时,还是司礼监的小太监。
但历经英宗、代宗和宪宗朝,与王恕一起共事。
凭他对王恕的了解,只怕是有事才去见严成锦。
正在这时,内阁值房。
刘健翻开松江府传回的疏奏,骤然瞳孔一缩“东南有大事了。”
少见刘公这般失态,李东阳走过来,只见疏奏
沿海各府奸商,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每引纳银五分,买各场余盐,两淮之地,旧引至一百五十万,盐法大坏
谢迁蹙着眉头“陕西和云贵传回的奏报,盐每大引涨至五百贯,百姓无盐可食。”
刘健和李东阳错愕,两件事,实则是一件事。
东南的盐商破坏盐法,导致了内省各地的盐价,大幅上涨。
怎么会突然如此
很快,三人拿着疏奏来到东暖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