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麻纺厂。
    麻纺车间。
    看着车间里面陈旧的设备,刘春来皱起了眉头。
    这些设备,大多数都是六十年代的,根本就没有多少竞争力。
    整个车间规模很大,拥有15000纱锭,630台布机。
    孙小玉对这些设备倒是比较熟悉,“整个车间的生产能力是多少”
    脸上的肿还没消的康全林急忙回答,“如果材料供应充足,订单饱满,三班倒,年产纱3000吨,坯布1700万米,这是整个厂产能最高的车间”
    刘春来不懂这产能是高还是不高。
    “应该不止这么点产能吧上万的纱锭,600多台布机,一年能生产这么多”孙小玉瞬间发现了问题所在。“平均算下来,一个纱锭一年生产差不多400斤而且这些纺机都已经老化”
    刘春来听不懂。
    难道产量没有这么高
    服装行业,他并不熟悉。
    之所以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他们村里就这么点东西能给他折腾。
    “如果是粗纺,产能比这还高。只不过,这些年随着棉花产量的增加以及化纤的产能增加,一直无法全功率生产”康全林解释着,“很多年这边车间都没有多少订单,厂里面也把资金投入到棉纺跟混纺等领域要不然,根本就没可能一年只需要一万的承包费。麻纺车间算是一个完整的工厂”
    要不是这样,康全林也不会想要承包。
    只要找到市场,这个车间每年能带来超乎想象的利润。
    可惜,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
    “如果有足够的经费改造纱机跟布机,产能还能提升,我们自己有设备车间”
    刘春来只是默默听着。
    不懂的事情,他不会胡乱干涉。
    孙小玉不断询问各种情况,刘春来甚至好奇,这女人难道不是制衣厂的技术负责人
    制衣跟纺织可不是相同的领域。
    一路跟着逛整个车间,从原材料的脱胶,到梳理、并条,再到最后的纱锭,进一步则是织布跟后续的印染。
    说是麻纺车间,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完整的麻纺工厂,所有工序都是齐全的。
    看着两侧密密麻麻的纺织机,刘春来想象着生产繁忙时候整个工厂纺织女工们忙碌的景象,感觉自己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家啊。
    “怎么样这个车间,绝对划算。而且一年不到一万块钱的承包费。”张建民一直跟着几人。
    他不懂这些,却能通过孙小玉跟康全林的对话了解到,这里面有很大的利润可赚。
    在整个车间溜达一圈,眼看就要中午了。
    他们身上湿透的衣服,都已经干了。
    外面的雨还在下,而且很大。
    刘春来却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如此大的产能,这么低的承包价,可能么
    张建民不清楚,他刘春来可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每年这样的产能,至少能超过2000万的销售额。
    8000块钱一年的承包费,跟这个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还有别的条件对吧一并说出来。”刘春来看着康全林,“厂里是不是要求负责所有退休干部职工的工资跟医药费报销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真的只是村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葫芦村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葫芦村人并收藏我真的只是村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