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翻译官
    说是铁轨有些夸张,其实是在枕木上方铺设外包n字型的铁衣的水泥轨道,宽度也只有二指,很细。
    不过这样就可以用十六匹马拉动连接在一起的四轮马车车厢,一次运送上千吨货物,一趟下来,已经比眉山二型大船的运载量都要更加厉害了。
    这东西在安宁河矿区早已投入使用,如今技术已经成熟,四通商号董事会便想将它弄到蜀中来。
    这个思路是苏油的,具体的可行性分析,实地勘察,方案规划,具体技术难题,便是眼前的刘嗣搞定。
    有了这条线路,川峡四路就会被横向串联起来,川中几个大城市间,会形成一个初步完善的水陆交通网络。
    这个计划非常庞大,已经进行了两年,预计完成时间还得年以后。
    苏油也有野心,有他坐镇夔州,本来计划四年以后才兴建的大环线最后一部分出川通道之一的夔州段,可以提前开始了。
    打通峡州到渝州的陆上通道恢复汉代诸葛亮修建的夷陵故道改善三峡航运条件
    一切,从零开始。
    两人带来的理工小组,都是后来陵井民工子弟里培养出来的年龄较小的一批,苏油已经不是太熟悉,现在也都围拢了过来。
    苏油笑道“来了我就不客气了,先期测量永安宫大码头,是一次很好的实践课。这里要最早恢复出来。需要的东西那么多,如今却连眉山二型都靠不了。”
    大家一起往府衙走,路上苏油又问道“元贞呢他现在如何”
    龙昌期回到眉山,继续著书立说,两年前,得到苏油中探花之后,哈哈大笑,饮了几杯酒为贺。
    第二天,人们发现,老人微笑着走了,终年九十一岁。
    老人去世后的第七天,眉山,二林,大理,川峡四路学宫,举行了大型的祭奠仪式。
    消息传到汴京,苏油大哭了一场,关起门来,在苏洵的主持下,与三苏进行了一场私祭。
    连续三天,每一位到方知味就餐的客人,都会附送一小份雪花鸡淖,苏油通过这种方式,纪念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老人的学说不被宋廷认可,但是苏油认为,其实龙昌期是将佛学六明中的因明学,正式引入儒学的第一人。
    再过几十年,儒学会大量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苏油相信等到那时,人们会给予这位老人应有的待遇和评价。
    刘嗣说道“元贞回二林部了,龙老走了,他如今在范先生和唐先生手下继续学习。”
    苏油点头“我这里有一套新科进士题录,还有三年来做过的所有文卷,一会儿写封信给他,愿意的话,就来跟着我。”
    十五日,夔州集市。
    夔州城里,总算有了一些人气。
    一半是夷人,穿着蓝色的麻衣麻库,上身窄紧,下身裤腿宽大,领口袖边是彩带,脚下是麻鞋或者草鞋。
    倒是女子身上,有些铜器和银器,裙子也是艳丽,估计是把一身的家当都穿身上了。
    苏油让糟娃带着几个娃子支了一个摊子,摆上大锅烧起了水,一边一口小炒锅,找梁员外从乡间收来一两百个鸡蛋。
    没错,这娃要卖煎蛋面。
    看着一条街的衣衫褴褛,苏油实在是忍不下心来收他们的税。
    除了判官和推官,夔州城里还有一支十几人的管理队伍,朝廷任命的知县,一般都在汴京混日子托门路,等着换地方,来都不会来。
    十几年不动窝的推官就代理了县尉税司,组织几个年轻人,负责政府职能。
    老吴还是尽责,仓场上的竹木和苎麻,就是他收起来的,不过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收起来干嘛用。
    苏油在面馆边上一张小桌子上泡了一杯茶,观察着这个集市。
    这里的水的确好,泡茶很香。
    面馆的生意也很不错,煎蛋面的香味吸引了不少乡亲,夷人那就更多了。
    一个穿着夷人服装的汉人大摇大摆地来到面棚“哟,这是啥新奇吃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苏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二子从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子从周并收藏苏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