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侍卫、奴仆见状暗暗松了口气。
    阿弥陀佛,好歹哄住了
    蔡全走在后面,和李笠并肩走着,他拍拍李笠肩膀,笑道“还是你有办法,早知如此,昨晚我就该找你来救火,真是多谢了。”
    “唉,什么谢不谢的”李笠一脸淡定,“马容对小人多有照顾,能帮,那就要帮。”
    见蔡全兴致很高,他得寸进尺“马容,若有空闲,不如小人请马容,还有兄弟们一起去吃酒”
    蔡全点头“不错,成日里憋在王府里,确实无趣。”
    “要不,也请十一郎君去喝个酒,让十一郎君也高兴高兴,不然事后郎君可不会放过小人。”
    “你来安排,姑母院主不会责怪的。”
    上午,湖畔,李笠正在骑马,他的骑术只是达到了“能骑马”的水平,所以不敢策马狂奔,就这么缓缓走着。
    萧勤在读书、练字,李笠才有机会骑马兜风,旁边,同样骑着马的蔡全见李笠骑得有模有样,觉得奇怪
    “李郎,你如何学会骑马的”
    “实不相瞒,其实我只会骑驴。”李笠小小撒了个谎,蔡全点点头“原来如此,唉,十一郎不愿学骑马,有些害怕。”
    “那大王会要求郎君学骑马么”
    “不,郎君们想学就学,不想学,也没什么。”
    “我听说,建康城里,许多世家子弟都以骑马为耻”
    “是啊,他们看不起骑马的。”蔡全苦笑着摇摇头,“在建康,郊郭之内罕见士大夫骑马,若士族出身的官员骑马,极易招来弹劾。”
    李笠听了,不住腹诽贵族们这么排斥骑马,可想而知“武德”有多差。
    没办法,魏晋风流,高门士族看不起骑马这种行为,以至于整个士大夫圈子都看不起。
    行伍出身的官员,为了融入士大夫的圈子,出行也坐起了牛车。
    整个上流社会鄙视武人,鄙视骑马,可想而知马政好不到哪里去,本来就缺马,马政还不行,就没有充足的战马。
    如此一来,军队在平原地区的战斗力就不行。
    北面那两个邻居,成日里打仗,打起来时骑兵一群群的对冲,朝廷诸公是不知道,还是装作没看见
    想想李义孙所说“国朝极重军功”,再想想梁国迟早会的侯景之乱,李笠只有叹息。
    有钱崇佛,没钱整顿军备、提升军人待遇、多养战马,看上去幅员辽阔的王朝,实际上就是身材臃肿的肥猪。
    北面那两头成日厮杀的猛虎,迟早要把目光转到南边。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李笠打岔“我见郎君读书写字,说日后要去国子学读书,不知学成之后会如何”
    蔡全回答“在国子学读书,通过策试,就能入仕。”
    李笠只是随便一问,听到这里,愣住了,心中惊讶考试做官不是九品中正制的投胎做官
    蔡全见李笠发呆,解释“我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梁国以国子学、太学教育人才,并以策试录用入仕,此为经学生策试入仕制度。
    若按晋以来的惯例,以九品官人法与门第直接入仕,不通一经的士族子弟需年满三十岁方可,寒族子弟好像要年满四十岁才行。
    不过,国朝实行的经学生策试入仕,就不受这个年龄限制。
    在国子学读书是为国子生,入学条件当然有,一看门第,二看资质和学业。
    至于入学年龄,就有十岁入国子学的世家子弟,一般而言,入学的学子年纪在十二到十五岁为多。
    国子生数额有限,想要入学,得经过考核,或者“召补”、“选补”,也就是有缺额时补入。
    资质太差的人,即便入了国子学,也会被同学嘲笑,颜面大失。
    入学后,国子生会分科学习,譬如明经科,根据所学经学典籍,又有别称譬如周易生,礼生,正言生等。
    国子学和太学都允许旁听,旁听条件较为宽松,有时旁听生的人数可以达到数百。
    国子生经过一年左右学习后,接受“射策”即经学考试,依成绩高下入仕,获得不同的官职。
    射策成绩,大概分高第、中第、下第三等,高第又称甲科,为第一等成绩,称“射策甲科”,极难获得。
    天监年末、普通年初,宗室子弟也要策试入仕。
    李笠听到这里,有些失神这不就是科举么或者说是科举的雏形
    虽然门槛很高,范围很窄,但毫无疑问这就是科举的雏形。
    如果梁国国祚持续数十上百年,这制度会不会演变成科举
    然而没有如果,梁国在国家间的竞争之中败北,自己崩溃,再好的“文”没有“武”的保护,也就只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

章节目录

乱世栋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米糕羊并收藏乱世栋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