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拿出了毛笔,张安国表示“给我一支铅笔就好。”他觉得给小妹妹画铅笔的素描会比较合适,毕竟国画比较讲究意境,适合大人欣赏。

    他要画画了,一堆人都围了过去。

    张安国也不紧张,手稳得很。

    仔细的打量了一圈小妹妹,她站在桌子旁,手背在后面,一只脚有些紧张的翘起,头上扎着两只马尾,添了一丝俏皮一双黑眼睛有些紧张的盯着他。

    刷刷刷,他下笔很快,心里已经有了稿,他对照着心里的稿画出来。

    尤雅芳看着自己的女儿慢慢的在画纸上成型,这

    她看着成品,就感觉像照片一样,虽然没有照片那么真实,但那种感觉差不离。

    “我这是写实画的,看到怎么样就怎么样。”当然,是做了一点点美化的,让她更可爱了,他把画好的画拿到她面前,侧头对着小姑娘一笑“喜欢吗”

    原来自己这么可爱吗小姑娘瞪大了眼睛,声音脆甜“喜欢,谢谢哥哥我要好好收起来”

    一派欢喜的模样。

    文学倾不禁笑了。

    孙女儿真可爱。

    张保国看着这模样,突然想起来,以前他还想过要一个妹妹的。

    不过后来都是弟弟。

    如果是妹妹,一定也很可爱。

    张安国看到小妹妹的二哥也有兴趣,重新拿起笔“你要不要也来一张。”

    “好啊好啊,你把我个子画的高一点好吗。”

    他一主动问,他立刻就应上了。

    几个孩子把张安国周围围得严严实实的,文学倾有些失望,他想看他用毛笔画的。

    他那个老伙计在他面前夸过好几次了,他知道他们的渊源,说张安国是一块璞玉,很有灵性,上手快,好好栽培栽培,以后就是国画界的栋梁,国画才是他们国家的国粹,虽然西方的很受欢迎,很多人也带了西方的有天然的向往,但是,文学倾有些忧虑,多学一些没关系,就怕只学西方的,不学自己家老祖宗传下来的,这样子以后传承怎么办

    饭是苏茴和尤雅芳一起做的,很丰盛,苏茴他们过来的时候就带了一只烤鸭过来,这只烤鸭作为主菜,加上文学倾这里本身备着过年用的丰盛食物,做出了满满一桌。

    苏茴的厨艺也让尤雅芳惊讶了,她做的比她还要好吃,刀工、火候都把握的很好。

    尤雅芳和苏茴在厨房里面,其余的就是张保国他们做的,很是熟练的洗菜杀鱼剥蒜头。

    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

    第二天,苏茴跟着改了观的尤雅芳去看房子,文学倾不凑这热闹,文言实有事出去,是尤雅芳带着苏茴他们5个人去的。

    今天一起看房子的除了他们这一家,还有另外两户人家一起去看。

    这房子这些年没有怎么维护,乍一眼就能看到那些凌乱的痕迹,之前精美的门窗被拆得七零八落,被各种材料缝缝补补,看上去

    就一个字,丑。

    这房子用料是好的,但是这里隔了一段就有被煤熏黑的痕迹,还有被小孩子用石子划的痕迹,看上去就体现不出来用料了。

    这房子也是分了给好几户人家住之后被糟蹋了,还回来之后没有收拾整理,所以才是这个样子。

    张保国看得很认真,那个价格他听了心颤,这么多钱,一定要买好的,不好的就不要了,这么大一笔钱,妈妈拿出来肯定也吃力。

    另外两户人家看到这样子就砍价。

    房主是五兄弟姐妹,都来了,听到降价都不乐意“虽然这样子是不好看了一点,但是收拾收拾就好了,这房子之前那是下了大本钱的,原本是官员的房子,料子实在。”

    钱要是少了,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分到的不就少了吗他们哪能乐意啊,这谈不拢,就走了两拨人。

    他们还没走远呢,他们就有人骂了“这买不起还要装大户,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好的房子,还不值这个价钱吗没眼光,以后不定住什么棚户呢,就是穷酸。”这张嘴得罪人的本事,也是让人另眼相看了。

    苏茴也问了能不能砍价,说不能,苏茴就说考虑考虑,没有像前面两拨人那样一口拒绝,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轮番上阵“你看看,这是之前的人住的才改动的,但你看看这料子。”

    “对啊,还有这地方大啊,你家孩子多,以后各自占一角,地方都宽敞着,这里可以种些花花草草,还能种些菜补贴家用。”

    张卫国觉得没办法忍了“这料子再好有什么用,看这门都不能要了,这地板还缺了一角,不知道哪里去了,这个窗户这里,你看看,这不修,肯定冬天里面就是刮风的,买了这房子,还要花一大笔钱修房子。”

    优点倒也是有的,就是地方大,房间多,之前这还有花园,现在变成了菜苗苗,这是他们兄弟几个种的,没有卖之前这地就是他们的,他们就利用起来,给家里节省一些,还养了几只鸡,看着那地上的鸡shi,张卫国觉得,他们实在太不讲究了,要卖高价,这面子也不做的好看一点,看到这样哪个起的了出高价买的心啊

    他心里摇头,不过做主的不是他。

    看他妈这样子,他妈妈是想买的,他又换了另一种想法来看这地方,这房子用料是好的,修一修还能用很久,小修,只修门窗的话应该还好,至于这些菜和鸡也简单,一旦卖掉的话,按照他们的品行,肯定会迫不及待的把它们弄走了,之后就是把这荒废的花园,现在的菜园子整理整理,种菜就很好,而且这地方比现在住的那里还要大,就是距离他们学校有些距离,现在不方便长住,来回不方便,等之后他们毕业了,换到这里来住的话,大威也会更高兴吧,地盘大了,活动的范围也更大了。

    而且这地方,他们四兄弟各自成家确实都够了,不用再另外买房子。

    苏茴提出了一个比他们提出来的价格要低,但是又在他们的心里承受范围之内的价格,来回磨了两次,咬死了不肯再改了。

    他们想要在年前弄一个好结果,他们五个分了,每个人就是好几万块钱,一辈子都可以不用干活了,不去上班都能活得好好地,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还能细水长流。

    他们商量了一番,在年前正式过户。

    苏茴名下又多了一处房产。

    但是苏茴怎么会愿意简单收拾一下,这房子质量确实好,之前也是颇有古韵的,她特意请了行家来收拾,家具装饰的也是特意去挑的,不便宜也没关系,她现在手里有钱,这世间的钱对她来说作用不是很大,赚来就是花的,又不像灵石,能帮助她修炼。

    “噼里啪啦”

    过年了,曹燕红母女两个没有别的地方去,是跟他们一起过年的,年夜饭很丰盛。

    丰盛到曹燕红都有些合不拢嘴,这餐桌上,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里跑的全都有。

    个个菜端出来都能当硬菜。

    有烤乳鸽、清蒸鱼、老火炖鸭、红烧排骨、卤猪蹄、红烧带鱼等等等等,一桌人一起吃了个肚圆。

    这是苏茴在这里过的第一个年,四兄弟在这时候都很感性,他们也有些预感了,他们长大了,迟早会跟妈妈分开,不知道跟妈妈一起吃饭、一起过年、一起守夜的时间还有多久

    苏茴也有些感慨。

    这么丰盛的一桌,之前也不是办不到,但就是不能拿出来,现在好了。

    曹燕红在这样特殊的时候也难免想到了她的家人,那个男人不必说,她已经把他当成死人,她娘家那边,她写了信寄回去,说她安顿了下来,让他们不用担心。

    不过她没说她在哪,更没有留下地址,就这样了,以前的温馨,以前的和睦都是假象,现在才是真实的。

    没关系,她有手有脚有工作,她能养活自己和女儿。

    曹丽君十分满足,这是她长这么大,吃的最丰盛的一餐,这大概就是他们说的天堂了吧。

    不过就是有个问题,她看向苏茴,她女儿丽君到了上学的年纪了,她想送她上学,不想她做一个睁眼瞎,以后供她上小学、初中、高中,然后成为大学生,只要考上了大学,就会分配工作,旱涝保收,这一辈子就不用愁了,她也能放心了。

    她的女儿没有爸爸,但是她有妈妈,她会尽力把其他爸爸能给女儿的,都给她。

    但是她不认识什么学校的人,她只能靠苏茴了,她现在户口不在这里,想要送孩子上学,谈何容易。

    老师的话苏茴确实认识,文学倾,另外在之前做图书管理员那份工作的时候也认识几个人,苏茴答应去问问。

    他们一头年过的其乐融融,张家那一边也不差。

    今年家里出了两个大学生,加上之前的四个,这附近十里八乡,谁有他们家风光

    张根特别有面子,现在他出去,见到谁,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村里有什么事,也一定要请他到场。

    他现在看上去比之前都仿佛变年轻了好几岁。

    除了大学这一件喜事之外,还有一件喜事,那就是他们村,也出名了。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包干到户的村,他们年末拿出了一个亮眼的好成绩。

    田是按照人头算的,不分男女,户口上有多少人头,就有多少份数。

    分田那会儿,张锦华和张凤华的户口都还在,大房这一边,就是11口人,当时吴楚楚肚子里的第四代还没出生,不算人头,已经是个大家庭了。

    分的田地都是算计好的,每个人就那么多,他们这里山地多,水田少,水田每个人头07亩,旱地、山地也是按照人头,分了田,交够一定比例集体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个个使尽了浑身解数干活,之前有那些个偷懒的,现在再也不用人监督了,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就跟之前爱护自留地似地,这一番精心爱护,到了年底的时候,没有让大家失望,个个看着自己的粮仓喜笑颜开。

    这也让他们村收到了表扬,拿到了先进,然后别的村纷纷前来取经,大大露了一次脸。

    就是烧瓦的收入也翻了一倍,接下来,大队长也说了,山地也要分给大家,大家可以种果树,种树木,都可以,有人想要承包的话,到他那里去开证明。

    就有的人家去他那里包了附近人家的山头,准备用来种果树。

    包的地方不多,但是这给大家开了个好头。

    分到山地几十年呢,种什么好好打理都能成材。

    种果树可以卖果子,卖不了可以自己吃、送人,也能做果干,不种果树,种木材,成材后也能卖给打家具的、建房子的。

    这都是钱。

    就是可惜一点,他们家的名额少了一个,分的也少了。

    因为大学生户口转出去了,这个是按照户口分的。

    那一阵子,好多原先没有上户口通通跑去上户口,就怕田地没有自己的份。

    女孩的情况也改善了不少。

    男女都分田,女儿也是有用的。

    张根已经打算好了,他们家的山地外面种一些果树,里面的,慢慢打理,慢慢把杂草杂树清理出来,正在长的木材就不要动了。

    现在还小,等成材了,第四代的婚嫁也到时候了。

    张贵也差不多,大部分人家都是这样的。

    种一些果树解馋,其余的慢慢整理。

    苏家那一边这个年过的很充实,村干部还有有威望的人都去测量田地了,他们村也要包干到户了,隔壁的成绩摆在那里,容不得人不心动啊。

    现在已经差不多了,只等一开春,他们就要去伺候自家分的田地了。

    抓阄的时候手气还不错,是一块比较肥沃、靠近水源的地。

    除了这件大事之外,就是苏半夏了。

    他今年六月要参加高考

    一九八一年来临了,苏茴没有在首都待太久,他们兄弟几个开学了,她又在旁边看着曹燕红带着另一个店员把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这才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一路南下,一路轻减身上的衣服,越往南,越暖和。

    等到来到特区,身上就两件薄薄的春装了,气氛火热依旧。

    过年总有人回家的,回去把这里的经历一说,有更多的人心动,离开家乡,到这里来讨生活。

    潘佳业已经忙的好几天住在厂里了。

    这么多人来应聘,他挑拣着选了一部分,机器要购买了,他们的员工宿舍也要不够用了全都是事。

    苏茴来了,他终于能喘口气了。

    有了苏茴的加入,他确实轻松了很多,她还带来了一个大惊喜。

    她掌握了一门染色技术。

    她实验给他看了,不掉色,稳定,亮丽,尤其是那染出来的大红,亮丽的他一个男人看了都喜欢。

    不是没有红色,红色种类多着呢,但是这种红,很容易想到了生命的红,很夺目,有它在,很难看到别的颜色。

    要是做成了衣服,裁成了红裙子,肯定能风靡一片。

    眼下就是春季,很快就到了穿裙子的季节了。

    说干就干,这个是苏茴用一些化学材料,加上她用一些染色性强的植物调配做出来的新型染剂,很快就新起了一间厂房,买了机器。

    至于配方,潘佳业没有问。

    苏茴这一次就拿出了红色,据她说手里还有一个还没有调配完成的黄色,以后他们一起合作的日子还长着呢,他也提出,这个配方是她自己的,按照比例抽钱。

    他主动提出来,苏茴顺势笑纳了。

    这也是她应得的。

    用各种布料试着染了一番,各有特色。

    布料厚重的显得端庄大气,布料轻盈的飘逸轻灵各有各的好。

    周海拿着这些布料很是痴迷,灵感一下子爆发了。

    一连设计出来好几款,样品做出来,苏茴看了都喜欢,一口气定了好几条。

    苏茴还打起了外面的主意。

    跟潘佳业提出,去香港那边找模特拍几张照片,还能争取一下那边的市场。

    他们这边的产品比起那边也有自己的优势。

    不管怎么说,能赚一点外汇。

    能用外汇买更多一些的机器。

    香港的市场

    潘佳业听了这话心都颤了一颤,要是他们的货能卖到那边

    他的心里突然升起了豪情。

    跟那边人打交道,他很清楚他们的优越感,是,他也承认,那边确实比这边要发达,但是,他们会慢慢赶上来的。

    周海也是,想到能卖到那边去,或许还能让他那时候学艺的人另眼相待,都发挥出了极大地热情,让苏茴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真的就是看上了外汇想要买机器来着。

    不管苏茴的初衷是怎么样,最后都跟着他们一起奋斗在前线,以厂为家,等到产线一运作,成品一出来,立刻就开始行动。

    作者有话要说  宠幸万贵妃的第三天,打卡

    感谢火箭炮地雷营养液来求个作者收藏,作者君有点肾虚了,要补补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

章节目录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大河东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河东流并收藏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