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了张全的电话,立刻就关心上了张根的病情。

    张卫国和张安国立刻就请假了, 大伯说的这样严重, 他们生怕这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爷爷生病在医院, 这种情况下请假,除了实在走不开的,都会酌情处理,张卫国现在这段时间比之前没那么忙了, 而且他都没有休假过, 现在的交通也比之前要方便了一些, 香港那边的机场新投入使用,他们从首都飞去香港,再从香港回去他们老家的话,时间能节省一半不止。

    张卫国也打电话给了大伯, 说如果在镇上疗效不好的话就转去市里, 或者去省里, 他们这么多人, 医药费不是问题,先把病治好。

    这也是张锦华和张凤华的意思, 张贵他在外面跑,又没有随身携带手机之类的, 一时根本就联系不上, 就张锦华和张凤华比较好联系,他们一个在市里面,一个在省城, 都有单位,打个电话过去,他们就请假回来了。

    问了爷爷的情况,就说要转去医疗资源更丰富的省城。

    但是张根不愿意动,他觉得自己要是挺不过去这道关卡了,就要死在别的地方,他不想死在陌生的地方,他要死在家乡。

    这老人家脾气一上来,那是很固执的,他说什么都不愿意动,也不能强硬的让他转院,只好顺着他,跟医生频繁交流,问他的状态。

    其实他的伤不重,就是扭了腰,但是架不住他年纪大了,而且之前底子就不太好,这一次受伤一下子爆发出来了,给他开了药,打了针,他还是一副恹恹的样子,没什么精神,也没什么力气,周身无力,可不就让老人觉得自己大限将至。

    就跟张根想的一样,张保国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儿。

    在前线,有什么事,根本没办法及时传递给他。

    苏茴和张卫国、张安国、张定国坐飞机去香港,张定国出国留学来回都是坐飞机的,张卫国和张安国还没坐过飞机,第一次,很新奇,也亏得他们不晕机,就是在高空上面有些心慌气短,风景很美丽,白云蓝天,心旷神怡,就是不能往下看,一往下看,总感觉自己要掉下去了,他们第一次知道自己可能有点恐高。

    而且这个恐高还很难克服。

    飞机飞得这么高,又没有多少乘坐飞机的机会,以后怎么克服

    张卫国和张安国都是请了假,张定国他刚回来的时候本来是有假期的,他没用,直接就回去上任了,现在有事了,就先放下手里的事回老家一趟,他这种研究也不是急于一时的,有什么情况,批假比张卫国他们两个容易。

    他们都各自带了些礼物要回去送给爷爷奶奶,飞机上带的东西有数的,都没什么分量,但他们带了钱,他们要先去香港,从香港买东西回去也不迟。

    飞机悠悠的在机场上降落平稳,舱门打开,乘客排队下来。

    张卫国表示,以后要回来了,他一定还要坐飞机,这节省时间啊,实在是太方便了。

    虽然坐飞机会有点害怕高空,但是习惯就好了,这困难他们可以克服。

    他们去了香港这边,买了不少的东西,大头就是各种药品,从跌打损伤、蚊虫叮咬的药,到补品、营养品等等,应有尽有。

    他们人多,也不怕东西拿不了。

    张安国之前在张保国受伤的时候回了老家一次,虽然时间很短,但也足够他大致了解一下他想要知道的事情,对比一下张卫国和张定国,他知道的是最多的,就跟他们说一些村里面的情况。

    “我去看了一下村里面的路,队长伯伯主持下修建的,水泥大量的不好买,不过我们村边上不是有一条河吗,有很多石子,就捡了那些石子来铺路,看上去整齐,又好看,下雨天小心一点也不用担心全是泥泞,村里面的变化可大了,现在他们攒钱修房子都不修青砖瓦房了,他们修楼房,那种一层二层的楼房,用红砖。”

    “在家里面种地挣不到那么多钱,村里面很多壮劳力都出去找活干了,相对比总数来说其实还好,但是相对比其他村,我们村出去找活干的人算多的了。”

    感觉更有拼劲,想去外面闯荡闯荡,一般来说一个大家庭里壮劳力不会全都出去,就像他们爷爷家现在的情况,大伯和小叔两兄弟,有一个人留在家里,有一个人出去外面挣钱,总有人在家里照应家里的田地,田地那是没办法放手的。

    而且他们村烧瓦的生意不错,好几个人一起给家里寄钱的家庭才能建得起楼房,要是人少的,或者说不敢出去的、怕被骗的,也就只能修建原来的那种款式,要是全靠地里的那点出息的,只能铺个瓦片之类的。

    相对比起来,在家里的人还是最多的,所以村里烧瓦的生意很好,这个是他们村的生意,只要户口在村里,都有一份钱,在那里做工的,也是有工资的。

    之前是工分,现在没工分了,就直接给钱。

    “有那些留在家里照应的,有空了就会去帮忙烧瓦,烧瓦挣的钱,比不得在外面打工挣得多,好处就是自由,还能随时照顾家里。”

    而且现在他们村,基本没有饿肚子的情况了,田地分到了手里,只要勤快,就饿不死人,以前还会要求一定要种什么,现在呢,随便他们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不够吃的,就多种植一些耐饿的、产量大的作物,吃得饱的,就会多种一些大米和小麦等细粮。

    养鸡养猪的数量翻倍,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能听到咯咯的鸡叫声,大家吃鸡蛋也不像之前那么稀罕了。

    还有就是他们村里的小学扩建了一次,能收更多的人入学了,还有别的村的人特意到他们村上小学,就因为他们村小学的人有能耐,都是有本事的知青留在这里。

    他们现在也是领工资的人了,有了钱,就更细心,想着要交出一份成绩优良的成绩单,才能让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他们。

    毕竟在那里生活了许久,苏茴也听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在听到张成业一些措施的时候,他是想要他们村越来越好的,修路是一个,果树也是一个。

    这是一个很称职的村干部。

    当然免不了要说起张家现在的情况。

    张根和李满芬还在下地,对于他们来说,不可能因为年纪不小了就待在家里,只要能动弹,就不会不管地里的活,不过年纪大了,他们做的都是一些轻省的活计。

    他们家还养了牛,有牛在,干活就容易多了,家务就交给了几个小孩帮忙。

    他们养了不少的鸡和鸭。

    这次张根住院了,李满芬看他一直没见什么起色,就忍着心疼给他杀鸡炖汤,补补身体。

    他们先回了村里。

    在得到他们口信说要回来的时候,张全就先抽空把他家的情况稍稍打理了一下,把被子拿出来晒晒,到时候再仔细清洗一下,这房子就能住人了。

    他们回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这个时间点不适合去看病人。

    张定国就跑去老宅那边通知,其余人打了水开始打扫卫生,他们回来的时候,见到了几个村民,大家都变得既熟悉又陌生,对着他们几个,他们很多都不敢认,频频打量,就是没一个主动的招呼的,还是他们先叫了人,对方应声之后问起,才敢确定。

    哎呦喂,真的是他们兄弟回来了,变化大的,他们都不敢认了,那一身的气派呀,看着就不一样,不愧是首都来的,有本事在首都安家,那可不就是气派人吗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也把厨房收拾出来了,他们在下火车的时候顺带着买了一些粮食。

    种类不多,就大米、油、盐、糖,还有面粉。

    其余的东西,跟周围的人换换就有了。

    张定国过去,张全立刻就跟着过来了,看他们在打扫卫生,转了一圈,回去带了些吃的过来,就是一些口粮,有粗粮有细粮,另外还有青菜鸡蛋之类的东西。

    苏茴收下了,给了他两包糖,让他带回去先给家里的小孩尝尝,明天一早就去镇上看张根。

    李满芬现在是不在家里的,她住在医院里面陪房,赵来娣也不在,去给他们送晚饭去了,四个小孩也纷纷跟着张全过来看情况。

    这几个孩子,年纪最大的是张贵的儿子张明顺,今年十三岁,然后是张贵的女儿张明欣,今年十一岁,再然后是张锦华的一对女儿,他的两个女儿,大的那个7岁,小的6岁,看到大伯爷爷手上的五彩斑斓的糖果,立刻就缠上了张全。

    张全解开袋子,给他们一人抓了几颗。

    “你们叫人没有”

    张明顺好奇的看着他们,乖乖叫人“二伯母、哥哥。”

    张锦华的两个女儿小了一辈,性子似乎有些怕生,小小声叫人“二奶奶、叔叔好。”

    听到这个称呼,张卫国就觉得自己一震,叔叔、咳。

    他也是个正经的叔叔辈的人了,要早点习惯。

    他应了一声“哎,堂哥的两个女儿都这么大了,第一次见面,以后天天向上。”他给他们四个各给了一个红包。

    “谢谢叔叔。”看到红包,他们欣喜的收下了。

    房子之前张全就收拾过,他们再打扫一遍不花费多少时间,点了灯,大家一起坐着。

    “明早过去看吧,是吧”张全确认。

    “对。”

    “好,我明天跟你们一块去,爸看到你们回来了,肯定会高兴的。”就连他看到他们回来,心里都高兴着呢。

    没有什么多说的,坐了一坐,张全就带着几个孩子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还有人在家门口专门等着他路过呢。

    “是你弟媳妇回来了吗”

    “是,还有三个侄子。”

    “除了当兵的那个都来了是吧。”

    “是啊,那还挺有孝心的,一听说爷爷病了,就千里迢迢回来了。”

    “他们带了什么东西回来”

    “我看到了,四个人,大包小包的,肯定有不少好东西。”

    “有出息,每次送来的东西都是好的。”

    每一年都会寄东西回来,李满芬也不是一个内敛的,她喜欢告诉别人,听别人夸她有福气,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他们收到了什么。

    加上每年除了他们,还会送东西给大队长那边,大家都觉得他们几个孝顺呢。

    对于张家,他们嘴上羡慕,心里也是羡慕的。

    张全呵呵笑着,没怎么回答,手里的东西他们也看见了,就是两包五彩斑斓的糖果,上面印的字都是外国的。

    怪不得这么好看。

    第二天一早,他们早早的起来,做了早餐,还跟邻居买了两只鸡,立刻杀了一只炖汤。

    做好了,放进饭盒里,过去找张全他们。

    赵来娣他们都在。

    看到他们手里拎着东西过来,脸上笑眯眯的,全是和蔼“好久不见了,这是卫国啊,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

    “这是安国和定国,长得真好,这个头,有多高啊。”

    “你们拿的什么东西”

    除了鸡汤,还有营养口服液、奶粉之类的东西。

    “这些都是给爷爷奶奶吃的,这些我们带去医院,这些放家里。”

    “好好好。”

    “堂哥堂姐回去了吗”

    “哎,对,他们先回去单位了,等周末了他们会再过来。”

    小孩子都去上学了,就连最小的那个,也被送去了学校,早点上学早点毕业早点出来挣钱,反正这年纪也做不了什么活,所以六岁就已经上学了。

    他们六个人出去,走在路上,有不少特意在那里晃悠的,他们就是想见见他们的,昨晚时候不对,他们一时也有些气短,不敢上门去打探消息,现在在路上,就没有那个顾虑了,在路上遇到了,唠嗑几句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不过张卫国他们一心想着去看爷爷,没什么心情闲聊,匆匆说几句就走了。

    他们去到的时候,张根半靠在床上,头上的头发一片花白,找不出一根黑色的了,没什么精神的躺在床上,一只手上还吊着水,旁边李满芬正在折腾几张旧报纸。

    “爷爷、奶奶。”张卫国看到张根这头发,就感觉鼻子有些酸。

    他去上学离家的时候,这头发还有些黑色的,现在已经全白了。

    在妈妈身上,他感觉不到时光的残酷,几乎没什么变化,但是爷爷这里,他清晰地感觉到了时间的无情。

    爷爷的头发白了,背佝偻了,脸上多了老人的沟壑,而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男子汉了。

    “你们是卫国这是安国和定国吧。”他一下子就来精神了。

    张卫国和张保国长得像张平,也是最好认的,张安国张定国是双胞胎,现在两个站在一起,他有点分不出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大河东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河东流并收藏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