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永平求法”的万里征途。历尽艰辛,终在大月氏国,遇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又见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便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原,弘法布教。十年,二位高僧与东汉求法使团一道,以白马驮佛经、佛像同返洛阳。
    明帝龙颜大悦。对二高僧极其礼重。不但亲自接见,还安排在鸿胪寺暂住。十一年,又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源于“鸿胪寺”之“寺”。从此,“寺”字便成为寺院的泛称。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的四十二章经,为现存第一部汉译佛典。继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域高僧陆续来到白马寺译经。其后一百五十余年里,共计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
    需要注意的是。
    时下,白马寺的僧人,皆来自西域。并无汉人削发为僧。
    直到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才有名叫朱士行的信众登坛受戒,成为第一位汉地僧人。法号八戒。人称朱八戒。
    这座充满了身毒天竺建筑风格,又融入汉式亭台楼阁造法的宏大建筑群,充满了一种冲突又和谐的美感。
    洛阳信众不少。却无人剃度。
    穿街过市。刚入西郭。寺之东南,一座高五百余尺,“珠宫幽邃,遥瞻丈六之光,窣堵凌云,依稀尺五之上”,岌若岳峙,号“齐云”的舍利塔,便耸立在天穹之下。人称齐云阁。齐云塔乃是后世称呼。塔字,除了临乡一地,中原还未出现。
    将信物交给寺中僧人。不久便回,请刘备入内。
    沿大殿一路穿行。入西院,止步在一间厢房前,引路藩僧自行离去。
    刘备示意贾诩轻轻叩响了房门。
    “请进。”字正腔圆的京畿官话。
    史涣上前替刘备推开房门。飞快扫过,又无声退下。
    厢房四壁空空,别无它物。只居中置一卧榻,前设矮几。
    白眉垂肩,鹰目勾鼻的麻服老僧,正打坐榻上。
    刘备脱鞋入内,肃然行礼“刘备拜见高僧。”
    “檀那陀那钵底danaati,施主不必多礼。”老僧回以佛礼。
    刘备这便与贾诩走到近前,隔几落座。
    老僧慈悲的目光,皆落在刘备身上。未曾看侧坐一旁的贾诩半眼。
    “见到檀那,老僧方参透因果。”高僧先开口“心愿已了,此去再无牵挂烦扰。”
    刘备一愣“我与高僧素未谋面,何来因果”
    不会见到我,你就要圆寂了吧
    “你替她来,便是因果。”高僧一声叹“老僧只怕穷尽毕生修为,亦消不掉檀那一身执念。”
    “我之执念,无需高僧费心。”刘备微微一笑。
    “切记。世间因果,皆在我。”高僧用梵文吟唱一句佛语后,再无声息。
    许久。贾诩探手一试,已无气息。
    “这就圆寂了”惊诧之余,刘备徒生出一丝无法冲破的愠怒。
    怎么个意思

章节目录

刘备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熏香如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熏香如风并收藏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