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便言道“君侯可有书信传来”
    左丞崔钧答道“主公远在边关,并无信函传来。”
    母亲点了点头,冲黄忠言道“校尉以为如何”
    黄忠抱拳道“回禀太夫人。臣以为,羌人暴乱,抄掠三辅,罪不可恕。然罪不及父母,祸不延妻儿。羌人家眷并无罪过,当善待之。”
    母亲点了点头,又冲两位家丞言道“两位丞相,如何说”
    右丞耿雍答道“臣以为,黄校尉此言大善。”
    左丞崔钧亦道“臣附议。”
    话音刚落,满堂家臣这便齐声附和“臣等附议。”
    母亲正要开口。身旁摇篮里被众人吵醒的小主人,开始放声大哭。
    “噤声、噤声”耿雍急忙示意家臣们压低声音。
    家臣这便各自掩口。
    公孙氏遂将幼子轻轻抱起,入后堂哺乳。
    家臣们这便耐心等待。黄忠不禁捋须笑道“小主人这一哭,中气十足。长大必是豪杰。”
    家臣纷纷低声附和,互相交头接耳,各有喜色。临乡后继有人,如何能不大怀欣慰。
    母亲亦笑“能吃能睡。和君侯小时候一个模样。”
    “可曾取名”黄忠又问。堂上是君臣,堂下是义亲。小主人不在,堂议暂置,聊些家常也是应当。
    “尚在怀中时,陈寔祭酒便取名封。”母亲笑答。
    “聚土曰封。此名大善。”临乡令娄圭笑道。
    南港令李永亦道附和“待主公此番功成,何愁不扩土增封。”
    “呵呵”堂上众家臣皆有喜气。长安已有消息传来。军曲候麴义领一千先登,杀敌三千余。麴义乃临乡家臣,首功自当记给君侯。
    待公孙氏将小主人抱回,轻轻放入摇篮,又坐回帘后。家臣这便正襟危坐,重启议事。
    母亲轻声道“随船有多少羌人家眷”
    上计令陈逸答道“回禀太夫人,一万零三百四十七户,计十万一千六百余人。”
    “竟有如此之多。”母亲亦颇多惊讶“路上可有死伤”
    “并无死伤。”陈逸已派人勘验“虽佩戴镣铐,无法移动,却皆能饱食。自奢延登船,入大河,一路顺风顺水。且明轮楼船宽阔平稳,便是羌人亦无不妥。”
    “如何安排,两位丞相可有决断”母亲再问。
    右丞耿雍答道“臣有二法,还请太夫人,夫人定夺。”
    “细细说来。”母亲笑道。
    “其一,选址另筑一新城,如临乡各城旧例,城内广造楼院,城外大力圩田,令其安居乐业。其二,将万户羌人均分,安置在现有十余座城池之中。登记造册,分宅均田,与临乡民众别无不同,亦可安居乐业。”
    母亲点了点头。遂问计众臣“诸位以为如何”
    临乡令娄圭这便长跪起身“羌人远来,水土不服。若聚一处,恐生事端。不妨拆散。况且,有各城临乡百姓监视照看,必不敢多生事端。再行教化,不出数年,便可真心归顺。”
    “家中只有老弱妇孺,诸多农事能否应付”母亲亦有担心。
    “回禀太夫人,临乡农事,多用机关诸器。插秧可用插秧机,收割可用收割机。便是脱粒亦有水利机械可用。老弱妇孺足矣。”左丞崔钧答道。
    “诸城可有多余良田分配”母亲仍不放心。
    上计令陈逸答曰“回禀太夫人,今春再行圩田,各城皆辟有新田,且充作官田的余田亦足量,足够分与万户羌民。”
    “诸位以为然否”母亲再无疑问。
    “臣等,附议。”生怕再惊醒小主人,家臣纷纷压低声量。
    母亲言道“君侯此举,乃是为大汉百年计。驱虎吞狼,只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刘备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熏香如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熏香如风并收藏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