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国宿吏皆瞠目。只差哗然。
    然,大夏令人选乃二国相,共同举荐。必然有理有据。不可能只因其是蓟王同门。
    须知。按蓟国惯例,比二千石高官,若政绩斐然,不出数年,当兼领宫职,且还酌情授予民爵。年十五便居如此高位,享三食俸,年龄是否太轻。
    刘晔有王佐之才,又喜机关术。按刘备心中所想,可先继任大利城令,千石起步为宜。谁知二位国相,竟一把将其推上风口浪尖,成为“弄潮儿”。
    刘晔洛阳时,与周瑜形影不离。周瑜举家迁入蓟国,其父周异拜领京沚令。周瑜为江淮孤生,入学太学坛。却并未重换师门。博论一鸣惊人,大杀四方。然因无同门相助,常被群起而攻。
    收周瑜书信,刘晔辞别恩师,星夜来援。同门师兄弟,共入学坛,博论无敌手。号“江淮双生”。刘晔年十五,而小师弟周瑜,开年亦不过十岁。堪比“圣童”之名。
    兹事体大。所谓内举不避亲。蓟王专开朝会,令六百石及以上,悉数与会。蓟国宿吏,当殿相问。
    且看刘晔如何以对。
    百官就位,蓟王身披冕服,隆重登场。
    “召刘晔上殿。”左国令士异,直入正题。
    只见一江淮书生,儒服束发,趋步入内。伏地行礼“太学生刘晔,拜见王上。”
    “赐座。”刘备居高言道。
    “谢王上。”刘晔起身就落。
    百官同朝,初登大殿。面不改色,举止如常。让为大师兄的刘备,亦暗自点头。
    环视百官,刘备又看向文臣之首“二位国相。”
    “臣在。”耿雍、崔钧双双起身。
    “何不当文武百官,言明因何则选。”
    “喏。”右相耿雍,主内政。遂奏曰“长芦、长汀二县,除去盐渍滩涂。北部尚有良田待辟。一心不可二用。二位县长,当尽早抽身,专管薮中屯田。”
    刘备轻轻点头“事急从权,乃其一也。”
    “主公明见。”耿雍又奏“然,盐田不同稻田,如何耕种收割,皆无先例可循。故需随机应变,见机行事。换言之,无论国中宿吏,还是学坛新人,对盐田所知,皆等同。”
    刘备亦点头“新生之物,皆无旧例,乃其二也。”
    “刘晔师出名门,学识渊博。虽少年,却才高。且兼通机关奇术。主公曾言,盐田需借机关诸器,方能事半功倍。刘晔正当大用。”
    “年少才高,又精机关。乃其三也。”刘备轻轻颔首,又问道“何以知之”
    此乃代百官发问。耿雍笑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主公何不问大利令苏越。”
    “哦”见刘备看来,大利城令苏越,起身奏曰“刘晔献发石车,现已造毕。”
    “原来如此。”刘备恍然大悟。
    话说,官渡之战时“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传闻,发石车的设计图,便是刘晔所献。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亦称“抛车”。
    抛车,并非刘晔发明。春秋时已开始使用。为古代战车之一种。称“飞石车”。车上置粗竹,人力拉拽,可将筐中石块抛出。乃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远射兵器。
    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
    刘晔所献,必与先秦之物,大有不同。
    果然,待图卷徐徐展开。刘备一眼辨出。乃集塔吊、打桩机,所用机关,三合为一。先借绞盘上劲,将配重端升起,待搬动弩机,配重下落,将另一端投石抛出。乃是非常先进的“配重式抛石机”。细细观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刘备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熏香如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熏香如风并收藏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