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废立新帝,位极人臣。崭露峥嵘。”贾诩言道“不久,当为王莽矣。”
    “董卓为人狡诈。素知进退。有我主在北,恐不敢逼迫太甚。”左丞李儒言道。
    “有许攸等人,从旁策应,董卓恐难善终。”右丞荀攸,一语中的。
    “许子远,足智多谋,不在某之下也。”李儒有感而发“窃以为,若未幸得主公赏识,今日之许子远,必为前车之鉴也。”
    贾诩笑道“我亦如此想。”
    “唉。”荀攸叹道“我主天下豪杰,恶奸佞,远权谋。许子远深知,若轻身来投,必无出头之日。故欲立大功以自効。”
    “此举,可成乎”李儒反问。
    “可也。”贾诩轻轻颔首。论知蓟王之深,唯贾文和是也“远有再续北海一龙衣袖,近有执子侄礼为右国令送葬。我主忠义两全,天下豪杰也。”
    李儒又说起一事“少时,我主随恩师南下平乱。誓诛黄穰三族。后于心不忍,欲全老母幼子。然卢少保言道,法不容情,如何得免。我主答曰可也。”
    荀攸心领神会“若庸主,必不言可。只推说,悉听尊便。如此,二全齐美。既扬美名,又不违法。然我主却言可。不让恩师独担恶名。此事与善始善终右国令,一脉相承也。”
    “正因我主不负天下,故天下亦不负我主。”贾诩言道“天下皆不辜负。又岂独弃许子远一人耳。”此言,含义深远。再深思。蓟王既不弃许攸,又岂能弃何后母子于不顾。
    三谋主,皆智多近妖之辈。贾诩言中深意,如何能不领会。
    “洛阳之事,又当如何。”荀攸言道。
    “我已命函陵令鲁肃,暗中接应。当不会有失。”贾诩早有所谋。
    荀攸、李儒四目相对,皆抚掌而笑。
    “不料文和早知。”
    “然也。”贾诩含笑赔罪。
    “太后携麟子外逃,当为董卓乱政之始也。”李儒目光如炬。
    荀攸一语道破“二宫之中,再无掣肘也。”
    闻此言。贾诩眼中异色,一闪而逝。似有未尽之言。
    西园,长秋殿。
    长乐太仆赵忠,不等鸡鸣便早早起身。操持太后出宫事宜。
    洛阳局势,波橘云诡。不出月半,董太师已拜丞相,总领朝政。王美人贵子,一步登天。终遂先帝心愿。若先帝泉下有知,不知是悲是喜。亦或是交加悲喜。
    西园上军校尉伍孚,被腰斩弃市。举家避入函园,因而得免。大将军何苗一系朋党,非死即亡逃。更有不下半数,转投董卓门下。为其鹰犬走狗。
    董卓又六百里密诏骠骑将军董重,入京共议朝政。言语之间,请二宫太皇回宫之心,昭然若揭。除此之外,又托董重,代为游说。安抚蓟王乃重中之重。
    并私言道若蓟王奉献如旧,可将献帝之勃海国,并入蓟国。以示恩厚。
    董重得董卓密信。并收巨额贿金。正跃跃欲试,为其上下奔走。
    蓟王虎踞在北。董卓焉敢不分蓟王一杯羹。
    勃海国,原有八城,户十三万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万六千五百。五县南皮、东光、章武、阳信、脩,三侯国高城、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刘备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熏香如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熏香如风并收藏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