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一家人吃完饭,阿绣给了一个香囊二个小荷包宋二才,三种不同的花样子,针法也各不相同。
    宋二才看见那香囊目光闪了闪,用匣子装好,明日进城便带给曹老爷。
    阿绣端着热水回到房中,宋添正在灯下看书。
    搬到这儿来,房里的油灯都比村里的要大很多。
    常氏怕两个小娃费眼睛,特制了小指粗的灯芯,一盏灯就能照亮整个房间。
    来到这儿,两人还是住在一起的,虽说院子收拾出来有四间房,实则也是刚刚够用。
    后日开张,常氏的外甥女要来,十四五岁的大姑娘肯定要单独住。
    加之两个娃娃一间,宋二才夫妻俩一间,最后一间当作房用,已经没地儿了,宋二才明天带回的小伙子还得在杂货房那边挤一挤。
    房间里有两张半旧的简易木板床,都是先前宋二才备下的,跟在村里的时候差不多,不过地方宽敞了许多。
    “添哥,先洗洗吧。”
    阿绣已经洗漱好了,说完坐在灯下又拿出绣绷来绣。
    宋添抬眸,看了看她,悄悄拿出压书本下的团扇递了过去。
    “送你的。”
    这便是今日下午宋添在书斋上买的那把团扇,只不过买时是白面,此时那上面有他抄写的一首古人描写夏日景色的小诗词。
    这几日正是热得难受的时候,阿绣接过那团扇欣喜一笑。
    “谢谢添哥。”
    来到这里几个月,阿绣的脸明显圆润了,小姑娘笑起来时明眸皓齿,天真娇憨。
    宋添受了感染,也憨憨地笑了起来。
    “再等我两年,等我的字练好了,就可以帮书斋那边抄书挣银子,到时给你买好东西。”
    橘黄色的油灯下,少年郎的眼中好似藏着无数期望与星光。
    阿绣怔了怔,之后垂眸点头。
    翌日,天没亮常氏就起了,她下了鸡蛋面条,一家人早早吃完便一起出门送宋添去学馆。
    清早的河口镇寂静无声,一路走来街边的铺子也没开门,只有学馆里传出朗朗读书声。
    来到学馆门前,阿绣跟常氏就要停步了。
    今儿不是一年一度的正经开馆,学馆不给人围观,除了宋二才能陪着进去,婆媳俩只能打道回府。
    “中午下学早点回来。”
    常氏整理了一下宋添崭新的学子衫,目送父子俩进门。
    宋添又不住号舍,到了饭点就会归,常氏就跟儿子出了远门似的,两眼欲穿。
    阿绣见常氏一直伫在那,轻声说道“娘,我们回吧。”
    常氏也是感慨,儿子上了长学感觉就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一般。
    她回了神,拉上阿绣的手赶紧回铺子。
    “走,还有好多事要忙。”
    那厢,宋添已经见到丁班的另一个谭姓夫子。
    学馆里长学班四个品级共计十个班,其中丁班就有四个,丙班三个,乙班两个,甲班一个。
    宋添并没有分到宋虹那班,对他来说这是好事。
    谭夫子年过半百,身形削瘦,背微驼,留着青色长须,看着即严肃又刻板。他在学馆已经教书多年,言行举止自有一种威严。
    宋添的情形昨天李馆主已经跟他提过了,此时看见他脸上的伤倒是没有什么特别反应,见小少年恭敬向他行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锦绣农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箫九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箫九六并收藏锦绣农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