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现在很慌。
    他觉得骗子实在是厉害。
    因为他们可能不是骗子。
    包拯没办法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总之是五味杂陈。
    有慌乱、有紧张、有恐惧,也有那么一丝丝的欣喜,更多的则是担忧。
    他是什么人
    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子罢了。
    寇府别院门口那些求见的士子,随便拉出来一个,很有可能都比他厉害。
    他家里虽然有几分薄财,但并非大富大贵。
    他也不是什么官宦世家出身。
    父亲只是庐州合肥的一个小财主。
    扔到了汴京城里,只能算是一般的普通的富户。
    包拯考中进士的时候,父母都建在,并非演义和戏文里说的那样,是由兄嫂养大。包拯考中了进士以后,被授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但是因为父母年迈,所以他奏请就近在庐州任职。
    仁宗皇帝见他孝心可嘉,就破例让他回到了原籍做官,任职和州监税。
    包拯的父母不愿意包拯离开,包拯干脆辞去了官爵,回家奉养双亲,一直等到双亲亡故,为双亲守孝三年以后,才重新出仕。
    他没有晏殊、柳永那般名声,也没有身份高贵的同窗提携,他从没有奢望过,在文试考核之前,进寇府中去坐一坐。
    庐州会馆的老馆长在提点他到寇府投卷的时候,可是特别交代过。
    要找一两个能进入寇府的人带着才行。
    包拯不认为他能结交一两个能进入到寇府的人。
    所以在别人都想进了办法去投卷的时候,他悄悄的在汴京城里摆起了摊。
    包拯上京的时候,家中父母倒是给了一些钱财。
    当地的县衙们给他封了一些钱财做盘缠。
    只是那些盘缠并不够他在汴京城生活。
    汴京城的物价,远比庐州贵。
    他带着的那些盘缠,不够他从现在,生活到明年开春。
    写信让父母捎一些钱财过来的话,怕父母胡思乱想。
    所以他才到坊间悄悄的摆摊赚钱,借此赚取一点生活费。
    他就是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人。
    在汴京城的诸多士子之中,属于十分平凡的那种。
    如果非要说一个特点的话,那就是他稍微有些黑,但并不算太黑。
    依照朝廷的选官标准,他的肤色在合格之列,并没有因为太黑,被排除在选官之外。
    所以他从没想过,在开科之前,能见到寇、范两位考官。
    但造化弄人,他今天第一天出摊,就装上了寇、范两位考官,还将两位考官当成了骗子。
    此事也怨不得他。
    他此前也没见过寇、范两位考官。
    民间倒是有寇枢密的画像流传,只是那画像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加工,跟寇枢密一点儿也不像。
    眼前的寇枢密,柔柔弱弱的像是个读书人。
    可民间流传的画像上,寇枢密绝对属于那种膀大腰圆类型的。
    百姓们在为寇枢密画像的时候,大概也是觉得,唯有膀大腰圆类型的寇枢密,才能战河西、战西夏,为大宋开疆拓土,震慑天下间的宵小。
    汴京城里倒是有几幅寇枢密的正经画像。
    只不过,寇枢密如今正当红,他的正经画像早就被炒成了一个天价。
    如今仅剩下的几幅正经的画像,存在汴京城最大的扑卖场,万象楼内,据说一副要一万贯钱。
    如此高昂的价格,包拯也只能望洋兴叹。
    在包拯跟寇枢密和范仲淹初次接触的时候,二人流露出的一些话语,倒是透露出了他们的身份。
    但是包拯不敢信,也不敢往那方面想。
    我,包拯,在汴京城随随便便碰见了两个人,一个看着像是富家公子,但是连个随从也没有,一个看着像是田间的老农,牵着一头驴车。
    你告诉我,他们两个是今科主副考,你让我怎么信
    就在包拯一脸惊容,胡思乱想的时候。
    范仲淹已经跟寇府的管事见过了礼,并且将自己的驴车交给了寇府管事。
    寇季交代了管事几句,带着范仲淹往门内走去,走了几步,见包拯没跟上,回过头就看到包拯一脸惊容的站在原地。
    范仲淹好笑的对寇季道“您吓到他了”
    寇季哈哈一笑,对包拯道“小子,还愣着敢什么,还不跟着我进府。你别忘了,你可是收了我的钱的。”
    包拯在寇季呼喝下回过神,突然觉得手里的金子十分的烫手,他强忍着当场将金子送回去的念头,略显慌张的对寇季和范仲淹躬身施礼。
    “学生庐州士子包拯,见过”
    包拯话才说了一半,就被寇季打断,“在府外,你是庐州士子,进了府,你就是我府上的抄录,一切都需要听我的命令行事。”
    “喏”
    包拯不敢再多言,拱手应答了一声。
    范仲淹在一旁笑道“他就算在寇府外,也得听你的。”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失笑道“那倒也是”
    “入府吧”
    寇季没有继续跟包拯多说什么,笑着说了一句,带着范仲淹进了府。
    包拯略微有些拘谨的跟在后面。
    入了府。
    寇季让人带着包拯先去书房外候着,他带着范仲淹去洗漱。
    包拯在寇府的仆人引领下,到了寇府的书房门外。
    仆人吩咐了包拯一声。
    包拯就规规矩矩的站在了书房外。
    包拯站了没多久,就听到一声娇喝声响起。
    “喂,那个呆头呆脑的黑炭头”
    包拯听到了娇喝声,没有言语,依旧规规矩矩的站着。
    “好你个黑炭头,竟敢不回我的话。”
    赵絮气哼哼的从书房里走了出来,凶神恶煞的瞪着包拯。
    包拯瞧着赵絮,略微有些失神。
    毫无疑问,赵絮绝对是他见到过的姑娘里,最貌美的那个。
    赵絮被包拯直勾勾的盯着,略微有些不自在,哼了一声,道“你不许盯着我”
    包拯回神,赶忙拱手道“在下庐州士子包拯,见过姑娘”
    “士子”
    赵絮略微有些惊讶的轻呼了一声。
    包拯不明赵絮心中所想,但还是点了点头。
    赵絮眼前略微一亮,上下打量着包拯,道“那就是读书人咯”
    包拯拱手道“正是”
    “可读过女诫”
    “啊”
    “没读过不要紧,会写字就行。先生罚我抄写女诫中的敬慎篇,足足五十多遍,明日就要交付,眼看着太阳已经西斜了,我才写了不到十遍。
    到了明日,先生恐怕又要打我板子”
    赵絮说到了此处,做出了楚楚可怜状,盯着包拯一脸恳求的神色。
    包拯一脸懵,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眼看着赵絮流露出了一副快要哭出来的表情,包拯也不知怎么了,鬼使神差的就说了一句,“我帮你”
    赵絮脸上立马浮现出了雀跃的表情。
    “太好了”
    赵絮开心的叫喊了一声,拉着包拯就往书房里走。
    包拯很想跟赵絮说一声男女授受不亲,可不知怎么了,就是没有说出口。
    直到赵絮将他丢到了书房,欢呼雀跃的跑出去以后,他才略微回过了神。
    包拯愣愣的站在书房里,低声嘀咕,“我这是怎么了”
    一连串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他有些应接不暇,也没时间去细思。
    等他有时间细思的时候,已经被人推到了桌前,桌上摆着一堆写的十分混乱的敬慎篇。
    包拯站在书桌前犹豫了许久,终究还是握起笔,努力的模仿着赵絮的笔迹,开始写起了敬慎。
    赵絮的笔迹对包拯而言,并不难模仿。
    因为赵絮写的是飞白体。
    包拯为了应试,写的也是飞白体。
    大宋立国以后,太宗皇帝擅飞白、真宗皇帝擅飞白、当今官家也写的是一手漂亮的飞白。
    为了投其所好,读书人们也写飞白。
    飞白体几乎成了大宋必修的书法。
    所以同修飞白体,包拯模仿起赵絮的笔迹,就容易了许多。
    包拯糊里糊涂的被赵絮拉到了书房里抄书。
    寇季则在府上的偏厅里为范仲淹接风洗尘。
    偏厅内。
    范仲淹洗漱过后,换上了一身蜀锦长衫,身上的老农气息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的富贵气。
    只不过手上的裂纹,脸上风沙吹出来两团紫印,难以掩饰。
    范仲淹在河西担任的是一州主官,但并没有坐在衙门里享富贵,反而时常奔波在田间、牧场内,帮着百姓劳作,了结河西的变化。
    时间长了,手上自然有了裂纹,脸上自然多出了一些被风沙吹出的紫印。
    寇季请范仲淹坐下以后,感慨道“希文,我将你放在河西受苦,你可怨我”
    范仲淹在去河西之前,已经在汴京城的朝堂上混出了名声,他若是留在汴京城,自然能轻轻松松的享着富贵,轻轻松松的升官。
    寇季将他留在了河西吃沙子,自然比不上在汴京城做官舒服。
    范仲淹听到了寇家的话,失笑道“先生说笑了,学生此前在汴京城,虽然有一些小名声,但都是先生提携之功。
    以后如何做官,学生心里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北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圣诞稻草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诞稻草人并收藏北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