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捞钱,也容易被嫁祸。
    赵祯明显是想将杨太妃的兄弟等人先架上去,然后再精挑细选的给他们安一桩足够诛九族的大罪,然后顺势将他们砍一个干净。
    只要赵祯给他们安的罪名足够大,足够引起天下所有人的愤恨。
    杨太妃的余荫也罩不住。
    杨太妃兄弟等人兴高采烈的走马上任的时候。
    赵祯挥下了血腥的第一刀。
    第一刀砍的不是陈氏、苏氏、刘氏的人,而是宫里的人。
    宫里的魑魅魍魉们,不论跟此事有没有牵连,只要被查出来,都被赵祯送上了断头台。
    赵祯血腥的长刀挥起以后,就没有停过。
    宫里的魑魅魍魉们杀完了,宫外该杀的人也押解到了。
    首先被压入刑部大牢的,是刘氏的族人。
    但刘氏父子仍旧被关在宫里,刘亨如今还没有押解进京,所以刘氏族人并没有最先被送上断头台。
    最先被送上断头台的是苏氏的族人。
    苏氏九族尽数擒获以后,足足有近八百多人。
    八百多人一次被押服到了刑场上,场面十分壮观。
    刽子手一轮一轮的砍脑袋。
    砍下的脑袋在刑场上堆成了一座小山,鲜血染红了整个刑场。
    场面十分骇然。
    寇季知道苏氏并没有参与杨太妃和刘从美做下的事情,所以他稍微关注了一下苏氏一族被斩的罪行。
    其中有一条,寇季觉得应该是苏氏一族被斩的真正的罪行。
    那就是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在乡间侵占民田。
    其侵占的良田,多达十万亩。
    小小的一个御女而已,在宫里还不如一些有身份的女官重要,家中的父兄就敢如此胆大妄为,被拉出来斩首,也不奇怪。
    临死之前还被赵祯利用了一下,用于混淆视听。
    苏氏被斩以后没多久,陈氏的族人就被尽数押解进了汴京城。
    奇怪的是,陈氏的族人中,并没有女眷,清一色的男丁。
    押服到了汴京城当日,就被一体斩绝。
    陈氏女眷去了何处,无人知道。
    寇季觉得,赵祯大概是觉得将陈氏全部砍了,实在太便宜陈氏了,所以将陈氏的女眷另外发放到了别处去受刑。
    受的什么刑,寇季猜测不到。
    但寇季却可以断定,一定是一种极其屈辱的刑罚。
    陈氏族人被斩以后。
    赵祯并没有动手砍了刘氏族人,而是恢复了常朝。
    但寇季请了病假,并没有去。
    上朝第一日。
    有侍御史上书,称赵祯大行杀伐之道,有失仁和,直言后宫里的事情存在着疑点,要求赵祯给出真相,再行杀伐也不迟。
    赵祯又罢朝了。
    罢朝以后,下了一道旨意。
    侍御史被罢官去职,流放千里。
    此举激起了御史台一众官员的不满,他们纷纷上书,为其辩解。
    赵祯在御史台一众官员的辩解声中,改判了那位侍御史斩刑。
    御史台一下子炸了。
    御史们集结在一起,炮轰赵祯。
    然后,御史台大小官员,被降了两级。
    御史们不甘心,决定跟赵祯斗争到底。
    然后赵祯开始一天贬一个,一天贬一个。
    眼看着御史台官员们没有几人了。
    吕夷简三人进宫请李太后出面,阻止赵祯如此荒唐之举。
    然后,一向对李太后孝顺有加的赵祯,这一次非但没有听从李太后的劝诫,反而因为吕夷简等人请李太后出面的缘故,迁怒到了三人头上。
    赵祯没有动他们三人。
    但他们三人最看重的一些门生故旧,集体被降了职。
    同时,赵祯再次延长了辍朝的时间。
    吕夷简三人彻底坐不住了,但他们拿赵祯无可奈何,不得已再次到了寇府别院。
    寇季不想见他们,但寇准却放了他们入府。
    他们三人入府以后,直奔寇季的书房。
    寇季正在书房里打哈欠,王曾三人如同强盗一般的闯进了寇季书房。
    一进门,王曾就叫道“你还有闲情雅致在府上躲着,朝堂如今已经乱了套了。”
    寇季明知故问的道“枢密院乱了”
    王曾一愣,缓缓摇头。
    寇季淡然道“枢密院没乱,朝堂怎么可能乱了呢”
    王曾瞪着眼道“可是御史台的官员,快被官家罢干净了”
    寇季又打了一个哈欠,懒洋洋的道“我是枢密使,掌管的是枢密院,又不是御史台。御史台官员就算真被官家罢干净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有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管好我的枢密院就行了。”
    吕夷简咬牙道“你乃是中枢之臣,怎么能有文武之分,只要是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你都有责任出面。”
    寇季一脸愕然的盯着吕夷简。
    “吕公,中枢之臣,没有文武之分你说这话,难道不脸红吗平日里针对武臣,喊的最凶的就是你。”
    吕夷简脸上不见任何羞愧之色,他盯着寇季狠声道“中枢之臣,难道该有文武之分吗寇季,你是想挑起朝堂上文武之争吗”
    寇季撇了撇,心里暗骂了一声。
    不要脸
    “我刚刚听府上的仆人禀告,说是官家降了三位门生的职位。想必官家降至的那些门生,是三位的挚爱吧。不然三位也不会心疼成这样。三位找我说项是假,其实是害怕官家再次降罪吧”
    “”
    吕夷简和王曾听到这话,脸色有些不好看。
    张知白倒是一脸坦然,他虽然也有门生故旧,但是他平日里不收礼,也不帮门生故旧办事,所以他跟自己门生故旧们并不亲近。
    赵祯别说降了他们的职,就算将他们一口气全罢了。
    张知白也不会心疼。
    张知白心疼的是御史台的官员。
    赵祯若是罢黜一两个御史台的官员,那倒是没什么。
    可赵祯一口气罢黜了御史台九成的官员,御史台已经瘫痪了。
    御史台可是朝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御史台瘫痪了,对朝政影响极大。
    所以他急着找寇季出面,去找赵祯说项,让赵祯尽快恢复御史台。
    吕夷简和王曾二人对寇季怼的说不出话。
    张知白一脸凝重的道“如今御史台已经瘫痪,各地巡察的奏报递到了汴京城以后,无人过问。百官们没有御史监督,也是人心浮动。
    此事已经影响到了大宋的安定。”
    “哎”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张公一片公心,我能够体谅。只是官家如今在气头上,谁去劝诫也没有用。三位已经劝过了,明知道没有用,为何要让我去触这个霉头”
    吕夷简三人齐齐皱起了眉头。
    王曾沉声道“你素来跟官家交好”
    寇季撇撇嘴道“我跟官家交好不假,可要我去找官家说项,那也要看什么事情。官家现在明显不愿意听我说项,不然他也不会对外宣称,说将我禁足在了府上。
    所以即便我出面去找官家说项,也不会气任何作用。”
    “难道就要眼睁睁的看着御史台的官员被罢黜的干干净净吗”
    王曾咬牙切齿的道。
    寇季叹了一口气,“你们让御史台的官员闭上嘴,别去触官家的霉头不就行了官家明显不愿意让人提及后宫的事情,御史台还有人追着不放。
    他们跑去找官家不自在,官家能让他们自在”
    张知白感叹道“要御史台的官员们闭上嘴,除非杀了他们。”
    言外之意,让御史台的官员们闭上嘴,很难。
    寇季道“他们为何非盯着后宫的事情不放,弹奏弹奏其他事情不好吗后宫里的事情刨根问底的问清楚,对他们没好处,对朝廷也没好处。”
    吕夷简皱着眉头道“老夫派人给御史台的人传话了,让他们别盯着后宫的事情不放。可是老夫越提醒,他们弹奏的越凶,老夫也没办法。”
    寇季脸色微微一冷,“他们自己非要找不自在,你们还干嘛为他们操心。”
    “他们可以罢,御史台不能瘫”
    张知白郑重的道。
    张知白不是迂腐的人,他不在乎一群不知死活的官员的生死,他在乎的是朝堂能不能正常运转。
    “那你们就加紧时间,从地方巡察中,抽调一批人补足御史台的空额就是了。”
    “可官家如此胡为,对朝廷的危害更大。”
    王曾咬牙道。
    寇季略微挑起了眉头,“你们压根就不是请我出面去为御史台的人说情的,你们其实是想让我想办法让官家恢复冷静对吧”
    王曾三人迟疑了一下,一头。
    寇季果断摊开手道“我没办法”
    “为何”
    因为刘氏父子还活着,刘亨还没有入京,赵祯想杀的人还没有杀完,他胸膛里的气还没有散。
    在想杀的人没有杀尽前,劝诫赵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赵祯虽然一个劲的在折腾御史台,可朝堂上的其他衙门,赵祯一动也没动。
    御史台对朝廷而言,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御史台就算被他折腾没了,大宋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赵祯只折腾御史台,不折腾其他衙门,就说明他现在很理智。
    他理智下做出的决断,很难因为谁的三言两语更改。
    。

章节目录

北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圣诞稻草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诞稻草人并收藏北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