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击溃一千五百人的大理兵马并不难。
    但是要尽数歼灭一千五百大理兵马,一个活口也不留的话,需要一定的兵力,还需要一些周密的部署。
    以上两点,不是寻常的土匪和流寇可以做到的。
    能做到的土匪和流寇,不可能盘踞在大理。
    即便是盘踞在大理,也不可能岌岌无名。
    而大理各个山头上,都盘踞着一些小部族的族众。
    土匪和流寇们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所以大理境内并没有什么成规模的土匪和流寇。
    小毛贼倒是不少,但即便他们聚集在一起,也很难对大理的正规兵马产生威胁。
    “还真有可能是你们在背后捣的鬼”
    种世衡盯着杨允贤冷冷的道。
    杨允贤擦拭着额头上的细汗,辩解道“我王绝对不敢冒犯大宋皇帝陛下。”
    种世衡冷声道“有没有冒犯,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还跟他说什么,此事一定是他们在背后捣鬼,我们现在应该发兵打过去。”
    朱能摩拳擦掌的道。
    杨允贤咬着牙道“此事断然不是我王所为,贵国若是因此再侵犯我大理的话,我大理势必会还击。”
    朱能一听这话,恼了,“你们可以试试”
    种世衡抬手制止了朱能发火,“眼下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此事是大理兵马所为,所以不能轻举妄动,破坏了两国邦交。”
    “哼”
    朱能哼了一声,没有再开口。
    种世衡看向了杨允贤冷声道“我给你们时间,让你们去查清楚此事。若此事不是你们大理兵马所为,你们又按时送上了赔偿我大宋的钱财,我可以当没发生过。
    可若查出此事是你大理兵马所为,那就只能兵戎相见。
    我大宋官家不可辱。”
    杨允贤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对种世衡郑重的一礼。
    “多谢种知事体谅。”
    种世衡摆摆手,“我也是为了避免兵戎相见。”
    种世衡刚说完此话,一个帐前亲兵突然急匆匆的闯进了中军大帐。
    “启禀种帅,斥候营有消息传回。”
    帐前亲兵入了中军大帐,单膝跪倒在了地上,沉声禀报。
    种世衡脸色一正,道“讲”
    帐前亲兵拱手道“斥候营的斥候抓到了一个从蜜纳甸逃过来的人,经过盘问得知,此前发生在蜜纳甸的劫案,是一支大理兵马所为。”
    说到此处,帐前亲兵顿了一下,略微瞥了杨允贤一眼。
    杨允贤脸色微微变白。
    帐前亲兵继续讲道“从蜜纳甸逃过来的人称,劫案发生以后,在劫案发生地留下了不少尸骸,其中有穿皮甲的,也有穿布甲的,无一例外,都是大理人。”
    杨允贤脸色再变。
    种世衡的脸色铁青,盯着杨允贤咬牙道“我想大理郡王应该不会派遣两支兵马护送那些财货吧。”
    朱能在一旁冷声道“大理都城的兵马,几乎都身穿着皮甲,唯有地方兵马才会穿戴布甲。从大理都城派遣出来护送那些财货的兵马中,绝对不可能有穿布甲的。”
    种世衡突然开口喝道“我当你是朋友,选择相信了你的话,但你却隐瞒了如此重要的消息。你们不仅在欺辱我大宋的官家,也在欺辱我。”
    “此事”
    杨允贤要开口辩解。
    种世衡冷冷的打算了他的话,“事到如今,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你们敢欺辱我大宋官家,敢欺辱我,那就做好承担我大宋怒火的代价。”
    “朱能”
    “在”
    “命令天武军全军出击,剑指建昌府府城”
    “明白”
    “”
    朱能痛快的答应了一声,出去调兵遣将。
    种世衡在朱能走后,抄起的宝剑和长弓,也跟着出了中军大帐。
    临走的时候,还冲着杨允贤冷哼了一声,道“回去告诉大理郡王,我在拿下了建昌府以后,会奏请朝廷,请求朝廷派遣兵马驰援大理。
    让他洗干净脑袋,等着。”
    杨允贤惊恐的瞪着眼,几次张嘴,都没说出一句话。
    种世衡出了中军大帐。
    朱能已经召集齐了天武军的将士。
    为了攻打建昌府,他们准备了很长时间。
    如何行军、如何分兵、如何破建昌府府城,早就经过了无数次的磋商。
    如今正式攻打建昌府府城,天武军上下根本不需要多思,直接依照计划行事即可。
    “今日,破建昌”
    种世衡站在点将台上,抽出长剑,剑指建昌府。
    天武军将士如同潮水一般扑了出去。
    种世衡突然发兵,建昌府府主一点预料也没有,一点儿准备也没有。
    天武军快要杀到建昌府府城的时候,建昌府府主才得到了消息。
    建昌府府主慌忙召集了建昌府府城内外的兵马爬上了城头守城。
    同时派人去向建昌府内最大的虚恨部、勿邓部、落兰部三部求援。
    种世衡率领着兵马赶到了建昌府府城下的时候,建昌府府主才勉强将城头上的防守布置完。
    然而。
    不堪一击。
    十八门火炮齐发,轰塌了建昌府府城的城门楼子以后,建昌府府城城墙上的兵马就乱成了一团。
    种世衡和朱能原以为有一场恶仗要打,可是看到了一轮炮轰以后,建昌府府城城墙上的乱象以后,顿时对建昌府府城失去了兴趣。
    他们在攻打建昌府府城前,调查过建昌府府城的情况。
    知道建昌府名头大,实力弱,不经打。
    只是没料到如此不经打。
    “大理还真是”
    种世衡看着那乱成了一团的敌兵,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建昌府之所有如此不经打,天武军强悍,占据的比重并不大。
    占据比重最大的是大理的制度。
    大理虽然划分了郡、府,可盘踞在郡、府内的最大的势力是三十七部,三十七部并不受郡、府管束。
    三十七部几乎都是自治的。
    有点像是盘踞在大理境内的三十七个诸侯。
    建昌府内有三个大部族,占据着建昌府近六成的疆土,掌控着建昌府内近六成的人口。
    三个大部族在建昌府的话语权,远比建昌府府主要大。
    建昌府府主手里不过握着六个已经彻底依附了大理朝廷的小部族而已。
    没办法跟三大部族相比。
    建昌府府主掌控的六个小部族中,有四个已经被种世衡攻克,所以他能调动的力量,只剩下了两个小部族,以及一些建昌府府城内的兵马。
    如此力量,自然没办法跟种世衡率领的天武军抗衡。
    不仅如此,建昌府府城内的兵马,还没有多少战斗力。
    因为他们很少参与大战,没经历过多少厮杀场,平日里只需要守着建昌府府城即可。
    一般大理发生了大战,也用不到他们。
    大理朝廷会下令给三十七部的首领,命令他们领着族兵,凑成一股数量庞大的三十七部联军御敌。
    所以,建昌府府城的兵马,有点像是大宋境内的守城兵,挡一挡土匪还行,面对强大的敌军,根本难以抵挡。
    种世衡率领着兵马到建昌府府城,到攻克建昌府府城,一共花费了三个时辰。
    三个时辰后,种世衡已经进入到了建昌府府城内,坐在了府主府邸上的大堂内,开始新一轮的排兵布阵。
    建昌府府城被攻破容易,但是能不能守住,就不好说。
    毕竟建昌府府城以北还有三个大部族,以南临近着会川府,以西是大理最大的郡善巨郡。
    三面受敌,不得不防。
    经过了一轮协商,最终种世衡派遣朱能率领两万兵马,挥军北上,去攻克建昌府府城以北的三大部族。
    天武军大将军率领一万兵马,南下去荡平建昌府内的屈部、巴翠部等地。
    种世衡自己率领剩余的兵马,坐镇建昌府府城之余,顺便扫清建昌府府城以西的洢笼、沙城两地。
    三支兵马中,朱能率领的两万兵马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
    他要应对的是建昌府内的三大部族。
    三大部族十分强悍,且部众十分团结。
    朱能要对付的不仅仅是三大部族的族兵,还有三大部族的老弱妇孺。
    老弱妇孺齐上阵,在大理三十七部中,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三十七部能在大理的统治下,维持着各自的部落制,就是因为他们够团结,够拼命。
    大理此前的帝王们,也想过灭了三十七部,将大理境内所有的土地彻底纳入大理朝廷的管束下。
    为此,他们派遣的一支大军去荡平各部族。
    然后就碰了一个硬钉子。
    五万平定各部族的大军,出了大理都城,攻打一个只有六千人的小部族的时候,愣是被人家老少齐上阵的拼命打法给打怕了。
    小部族的六千人,在战后无一生还。
    但大理朝廷派遣出去的五万平定各部族的大军,也损失惨重。
    其他各部族在小部族被灭了以后,聚集在一起,向大理皇帝施压。
    大理皇帝被迫放弃了剿灭各部族的想法。
    并且再也无人提及此事。
    由此可见,三大部族的人一起跟朱能拼命的话,朱能未必能讨得了好。
    为了避免朱能遭遇到不要命的强敌,种世衡在攻打建昌府以前,就特地去了一封信给朝廷,请求朝廷调遣嘉定府、川府,两府内的所有地方兵马,汇聚到川府路的黎州汉源。
    黎州汉源紧挨大理的虚恨部,可以随时驰援朱能,配合朱能两面夹击建昌府内的三大部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北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圣诞稻草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诞稻草人并收藏北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