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城两个人云游四海,做一对逍遥自在的闲云野鹤

    “宋城,宋城”

    耳边响起焦急的喊声,宋城迷糊了足足有三分钟,才算恢复了意识。

    一睁开眼,就看到面前凑近来一张大脸。

    宋城吓得双手一挥,就把对方给推到了一边。

    “你干嘛”

    宋城弹跳起身,双脚落了地,这才发现自己身在一间茅草屋里,穿着身洗得褪了色的旧军装。

    光着一双脚,但这会儿脚上丝丝抽痛,宋城低头细看,这一双脚黝黑皴裂,脚上带着泥,裂纹里还渗着血,根本没法看

    而在他面前的,是个年轻男人。

    这人头发理得很短,穿了身深蓝色儿的旧衣裤,上衣窄小紧巴,胳膊肘上还打着两块补丁,下裤却是肥大宽松,一看就知道穿的别人打下来的。

    这人面黄肌瘦,显得两只眼睛就大得吓人,可想而知,刚刚把宋城给吓得够呛了。

    “宋城你高兴傻了不会连我都不认识了吧”

    那人被宋城推得差点摔倒,本来激动兴奋的劲儿都被泼了凉水。

    他说着就从旁边的破木桌上拿起一封信,冲着宋城直挥舞。

    “就算是省报社录取了你写的中篇,你也不至于激动得傻了吧”

    又伸手摸了摸宋城的脑门。

    “也没发烧啊”

    就这在这个时候,忽然传出来一阵叽哩咕噜的声音。

    这是肚子饿的声音

    而且还是两个肚子同时发出来的

    宋城除了在原本的世界里,在小时候饿过肚子之外,后来他能挣钱了,就没尝过饿肚子的滋味了。没想到突然来到这个世界,刚睁开眼,就先享受到了这种感觉

    “咳,我就说是饿的吧,他们还非说不信小玲还哭着跑去给你叫王大夫去了”

    青年揉着他自己的肚子,一脸深有体会状,“你先坐坑上缓缓,我去看看厨房有什么吃的没有”

    青年揉着肚子就出去了,最后那句话说得就很没底气,要是有吃的,他也不至于肚子咕咕响了。

    还别说,宋城这样站着,真的有点头晕眼花。

    这明显是血糖不足的表现,宋城赶紧扶着坑坐下,这一坐,才发现摸了一手的灰。

    原来他之前躺的是个土炕

    宋城又拿起之前青年在他眼前乱甩的信件。

    上头果然写着xx省人民日报。

    邮戳就是来自省会的,上头还有日期。

    他的目光扫过日期瞬间明白了。

    他倒没穿越到贫困的外国,而是穿越回了几十年前的平行时空。

    正是华国的困难时期。

    他是一个下乡的青年。

    他现在的位置,大概是在某中西部省份的边远乡村里。

    原身也叫宋城,他倒不像是同一个生产队的其他青年,来自五湖四海,京城海城什么的。

    他是从附近的县城乐县来的。

    乐县也是个不大的县城,县城里的人去了京城,那也是要被当成乡巴佬的。

    不过再怎么样,县城的日子,也比村子里好过多了。

    原身高中毕业以后,就响应号召下了乡。

    倒不是他觉悟有多高,而是原身家里孩子多,他亲爹亲妈生了三个孩子,他是老二,亲妈三十岁就过世了,一岁的老小就送了人,他爹又娶了个后妈,后妈带来了两个孩子,合一起就是四个,之后亲爹后妈又生了两,这样宋家就有六个孩子。

    而且关系还特别的错综复杂,同父同母的,同父异母的,同母异父的

    而原身家就住在城南的小巷子里,一处杂院两间房,得住下这么多的人,那真是每天的日子就像是在打仗。

    原身之所以能上到高中,完全是因为原身爱学习,而且高中可以住宿又不收学费,原身还能帮着老师抄写点资料挣点口粮钱。

    原身是实在不想在那个乱七八糟的大家庭里呆了。

    所以在火柴厂工人和下乡两个选择里,选了下乡,把工人的名额让给了他亲大哥。

    然而没想到下乡之后的日子,比在城里还不好过

    开头两年,原身去的村子生活过得还挺不错的,虽说农活重一点儿,可伙食还是不错的。

    五谷杂粮的都能吃到饱,偶而还能跟着伙伴们去山里套个小猎物,烤来解馋。

    到了年底,队里把养的猪和羊都杀了,每家都能按人头领到份额肉,比如说一人三两的话,原身就能分到三两猪肉,三两羊肉。

    原身还能往县城家里捎上一点做贴补。

    可自从去年开始,就逢着了大旱天气。

    去年粮食就大幅度减产了,今年又是一样。

    吃的越来越差,可不就把人都饿瘦了。

    不过好在他们这个福来村挨着山,山脚下有河,再怎么样都能捞摸点吃食,不至于饿死。

    但大环境都是缺粮少食的,让人都有了种精神官能的饥渴,每吃完了上顿,就惦记着下顿,总觉得胃里是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

    原身想着城里家人能支援他一点,好不容易抽了空,跑去看他刚成家一年的大哥。

    就看着他大哥家的锅里,煮的是一锅清得见水的玉米糊。

    看得他把自己怀里揣着没舍得吃的半拉窝窝头给放在灶台,扭头就走啊

    穷则思变,变则通。

    原身就觉得,他之前想的在村里干上几年,做出什么成绩来,就可以回城的想法,好像是行不通了。

    没看他哥家的日子都过成什么样了他大嫂还怀着呢,都吃不饱饭啊

    他不如就在这村里扎下来算了。

    反正离着县城老家也不远。

    原身就向村里姑娘小铃表达了爱意。

    这个年代的人做事说话都比较含蓄了,原身就给小铃写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也都是什么夸奖“你下地锄草的活干的比其他姑娘都利索”“你唱歌的声音也最好听”之类的,总之这是一封吹爆彩虹屁但是半个字都没提到表白的。

    但小铃姑娘却是秒懂了。

    小学毕业的她文化程度虽然不如原身吧,但也是村子里姑娘文化程度前百分之九十的了。

    好多人只上了三年小学就回家干活了

    收到人生第一封情书的小铃姑娘,就被原主给拿下了。

    男未婚女未嫁的,而且也不用担心隔得远男的会跑,比如那些外地城里青年,家离得那么远,将来万一政策不一样了,他们就拍拍屁股回城了,留下村子里的姑娘怎么办

    小铃姑娘家里的条件在福来村算是很好了。

    她爹老原是大队的支书,她家就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哥哥比小铃大好几岁,已经成家娶了媳妇,还没分家,一家人正好是没啥负担,都是青壮劳力的时候。

    原身宋城跟小铃谈起了对象以后,伙食水平一下子就上升了。

    原身就不用在青年居住点里吃那个难吃的大锅饭,经常的可以和小铃回家蹭点原家的饭。

    倒不是说老原以权谋私啥的,村子里住得近,谁家有点啥都能看得见,想谋私也不容易,而是毕竟守家在地的,能弄到吃食的办法多,而老原老婆手又巧,同样的野菜,城里青年们做出来,就是又酸又苦吃多了还跑肚拉稀的。

    而老原老婆则一焯一拌,撒点盐粒子都吃起来清爽得很。

    夏天哂干菜,冬天发豆芽,原家总能想办法来糊弄住嘴,这对于原身来说,那可真是太美了。

    原身在老原家蹭了一年的饭,这脸上也有肉了,干活也有劲了,脏衣裳都有小铃给洗了。

    原身的日子过美了,甚至还能弄出点东西给城里他大哥送,比如说个鸡蛋啦。一包嫩野菜啦,河里摸的小鱼干啦

    原身有了空闲的时间,就用来发展自己的梦想和爱好了。

    之前说了,原身是个爱学习的,在这个时代算是文化人。

    而原身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

    原身的语文老师,就是曾经给过原身抄写活的那位,就曾经让原身抄过不少诗集,散文集之类的,原身抄的时候都会尽量多抄一份自己留下,不过可惜的是他在县城的家里只有一个铺盖是他自己的,藏在铺盖里的手抄本,都被他那些兄弟姐妹们摸出来,拿去换了糖人儿了。

    这也是原身愤而下乡的原因之一。

    好歹听说知识青年们在村里还能一人一个床呢

    原身曾经去过语文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一间房,是单独拿出来做书房的,多少奢侈

    书房的书架里整齐地摆着至少有几百本书。

    里头什么都有,他就经常借机会在老师家里看书。

    只要是文学相关的,他都喜欢得不得了。

    什么诗歌,散文,有的最喜欢的,他都看过了十几遍,不说倒背如流吧,说个差不离还是可以的。

    原身之前不是一直没条件吗

    现在有了小铃在生活上帮助他,有了空余的时间和填饱的肚皮,他就开始写作了。

    之前他只是写首小诗,写篇生产大队积极生产的通讯什么的,往乡里的通信站投投稿。

    诶,大概是竞争的人少,他几乎是写一篇就能中一篇。

    每一次被选中,都会得点纪念品什么的,有时候是一块毛巾,有时候是一个搪瓷缸,或者是一支钢笔,一个塑料封皮的日记本子。

    原主可不就更积极了。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

章节目录

快穿之软饭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洛缃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洛缃月并收藏快穿之软饭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