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都知道李勣叫苏大为,必是有要事要商议。
诸将都是有眼力的,自然不会在此多耽搁。
“大总管,召我来不知何事”苏大为向李勣叉手见礼。
“咱们之间,不用虚头巴脑的。”
李勣强打精神,向他摆了摆手,伸手又指了一下,示意苏大为在对面坐下。
桌上的地图还没收起,苏大为扫了一眼,见地图是高句丽各城,隐隐划了几个区。
结合方才李勣对诸将说的话,苏大为猜想,是要各将分别领兵,镇守诸城。
当然,这个过程里,各部唐军免不了新一轮的劫掠和搜刮。
对高句丽的普通人来说,自然是一场劫难。
但对唐军来说,却是一场盛大的丰收。
“大总管,兵卒们的劫掠还要继续吗”
苏大为一句话说出来,自觉得有些失言,住口不说。
李勣撩起眼皮扫了他一眼“怎么你还为高句丽人担心”
说着摇了摇头,指了指脚下“这片地方,我料陛下之后会依百济例子,建立都督府,然后再在辽东设个都护府,如安西都护。
不过就像在西域一样,我们在这里留不下太多人,短时间内可能无事,时间一长,只怕本地那些扶余族,又会闹将起来。
与其如此,不如趁此机会多多劫掠,士兵欢喜,也可消除一部份乱民的做乱潜力。”
苏大为默默点头。
打仗,从来不是温情脉脉,而是要见血,要死人的。
双方的仇恨已经够多了。
也不在乎再添上几笔。
我之英雄,彼此仇寇,仅此而已。
“是我有些妇人之仁了,站在大唐的立场上,自是应该一绝后患。”
说着,想了想又道“不过我在征倭国时,倒是有一套成法,不必太伤百姓,又能解除后患,令百姓归心,不如”
他说的,自然是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办法。
想仿在倭国做的故事,将高句丽乃至辽东,再“革”一次土地的命。
可惜,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勣打断了。
“阿弥,我是视你为子侄,才和你说几句贴心窝子的话。”
李勣雪白的眉头皱在一起,眼中闪过一抹凌厉“你在倭国做的事,非但不要宣扬,最好连提都不要提,否则只怕惹祸上身。”
“嘶”
苏大为心里突的一动,向李勣抱拳道“还请大总管指点。”
李勣历经大唐三朝,堪称大唐版的不倒翁。
不但擅于军事,更擅于政事,擅于谋身。
有他指点,自然会令苏大为看得更明。
“这还用得着我说吗”
李勣看着他,上下打量一番,然后嘿嘿一笑。
他这笑容,纯朴得像个老农,却让苏大为心里生出毛毛的感觉。
“请大总管多指点。”
“呸,你少在老夫面前矫情,之前倭国之事,你做得那么大,但却尽力低调,想必也知道,有些事是犯忌讳吧看你在百济,也没敢做那等事,怎么倒敢在高句丽,旧事重提,真不怕”
他向上指了指,一抚白须,眯眼道“做人,做事不可做太绝,要留些余地,方才合中庸之道。”
“英国公指的是我在倭国吸纳农户”
“嘿嘿,你那岂止是对农户,分明是掘断倭王室的根子,也是掘断贵族的根,贵族之所以为门阀贵族,就因为掌有大量的土地、人口,拥有庞大的财富,再以巩固手中之权。
你在倭国,那边隔着大海,不管怎么闹,陛下也不会太计较。
可一但这种东西,用到百济,用到高句丽
不用陛下如何,只怕朝中就有无数人,会对你出手。”
苏大为不由默然。
他得承认,李勣说的是对的。
自古以来,想掀起变革的人,都会招致既得利益的疯狂反扑。
苏大为这招吸纳底层百姓,打土豪的做法,无疑是站到天下世家门阀的对立面。
甚至是李治的对立面。
皇帝本人,正是大唐最大的世家门阀。
“谨受教。”
苏大为向着李勣微微鞠躬,谢过他的指点。
其实道理,他都明白。
但有时候,却又忍不住想要尝试,步子迈出更远会如何。
手握屠龙宝刀,怎么可能忍住一辈子不用
在倭国,不过是牛刀小试。
证明此法可行。
那么在大唐
可惜现在李勣明白的告诉他,这么做,是死路一条。
“好了,这些事休要再提,我找你来,是为了另一件事。”
“何事”
“陛下急召你回去,你准备一下,须立刻启程。”
李勣向苏大为轻抚白须。
诸将都是有眼力的,自然不会在此多耽搁。
“大总管,召我来不知何事”苏大为向李勣叉手见礼。
“咱们之间,不用虚头巴脑的。”
李勣强打精神,向他摆了摆手,伸手又指了一下,示意苏大为在对面坐下。
桌上的地图还没收起,苏大为扫了一眼,见地图是高句丽各城,隐隐划了几个区。
结合方才李勣对诸将说的话,苏大为猜想,是要各将分别领兵,镇守诸城。
当然,这个过程里,各部唐军免不了新一轮的劫掠和搜刮。
对高句丽的普通人来说,自然是一场劫难。
但对唐军来说,却是一场盛大的丰收。
“大总管,兵卒们的劫掠还要继续吗”
苏大为一句话说出来,自觉得有些失言,住口不说。
李勣撩起眼皮扫了他一眼“怎么你还为高句丽人担心”
说着摇了摇头,指了指脚下“这片地方,我料陛下之后会依百济例子,建立都督府,然后再在辽东设个都护府,如安西都护。
不过就像在西域一样,我们在这里留不下太多人,短时间内可能无事,时间一长,只怕本地那些扶余族,又会闹将起来。
与其如此,不如趁此机会多多劫掠,士兵欢喜,也可消除一部份乱民的做乱潜力。”
苏大为默默点头。
打仗,从来不是温情脉脉,而是要见血,要死人的。
双方的仇恨已经够多了。
也不在乎再添上几笔。
我之英雄,彼此仇寇,仅此而已。
“是我有些妇人之仁了,站在大唐的立场上,自是应该一绝后患。”
说着,想了想又道“不过我在征倭国时,倒是有一套成法,不必太伤百姓,又能解除后患,令百姓归心,不如”
他说的,自然是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办法。
想仿在倭国做的故事,将高句丽乃至辽东,再“革”一次土地的命。
可惜,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勣打断了。
“阿弥,我是视你为子侄,才和你说几句贴心窝子的话。”
李勣雪白的眉头皱在一起,眼中闪过一抹凌厉“你在倭国做的事,非但不要宣扬,最好连提都不要提,否则只怕惹祸上身。”
“嘶”
苏大为心里突的一动,向李勣抱拳道“还请大总管指点。”
李勣历经大唐三朝,堪称大唐版的不倒翁。
不但擅于军事,更擅于政事,擅于谋身。
有他指点,自然会令苏大为看得更明。
“这还用得着我说吗”
李勣看着他,上下打量一番,然后嘿嘿一笑。
他这笑容,纯朴得像个老农,却让苏大为心里生出毛毛的感觉。
“请大总管多指点。”
“呸,你少在老夫面前矫情,之前倭国之事,你做得那么大,但却尽力低调,想必也知道,有些事是犯忌讳吧看你在百济,也没敢做那等事,怎么倒敢在高句丽,旧事重提,真不怕”
他向上指了指,一抚白须,眯眼道“做人,做事不可做太绝,要留些余地,方才合中庸之道。”
“英国公指的是我在倭国吸纳农户”
“嘿嘿,你那岂止是对农户,分明是掘断倭王室的根子,也是掘断贵族的根,贵族之所以为门阀贵族,就因为掌有大量的土地、人口,拥有庞大的财富,再以巩固手中之权。
你在倭国,那边隔着大海,不管怎么闹,陛下也不会太计较。
可一但这种东西,用到百济,用到高句丽
不用陛下如何,只怕朝中就有无数人,会对你出手。”
苏大为不由默然。
他得承认,李勣说的是对的。
自古以来,想掀起变革的人,都会招致既得利益的疯狂反扑。
苏大为这招吸纳底层百姓,打土豪的做法,无疑是站到天下世家门阀的对立面。
甚至是李治的对立面。
皇帝本人,正是大唐最大的世家门阀。
“谨受教。”
苏大为向着李勣微微鞠躬,谢过他的指点。
其实道理,他都明白。
但有时候,却又忍不住想要尝试,步子迈出更远会如何。
手握屠龙宝刀,怎么可能忍住一辈子不用
在倭国,不过是牛刀小试。
证明此法可行。
那么在大唐
可惜现在李勣明白的告诉他,这么做,是死路一条。
“好了,这些事休要再提,我找你来,是为了另一件事。”
“何事”
“陛下急召你回去,你准备一下,须立刻启程。”
李勣向苏大为轻抚白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