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为心中微动“大兄,你怎么对这个感兴趣”
狄仁杰手抚着颔下黑须,目光四下看了一眼。
此时两人正立在通往都督府官署的道中。
四下无人。
路边的绿植刚吐新芽,带着些许春意。
狄仁杰一双带着沉稳的眸子重新落回苏大为身上“阿弥,难道你就不曾想过。”
“想过什么”
苏大为反问。
谁知狄仁杰却没继续说下去,摇了摇头“算了,不谈这个,还是快点去官署吧,王都督应该等得急了。”
苏大为跟着狄仁杰向剑阁都督府公署走去,心里充满了疑问。
狄仁杰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想问他究竟发什么了甚么事,但他却闭口不谈。
难道是为了迁都之事
据苏大为知道的那个历史,迁都不太可能,那要到武周朝,武媚娘才会将政治中心转到洛阳。
话虽如此,保不准因为蝴蝶效应,事情又会起什么变化
不过这与自己,与狄仁杰貌似关系不大。
自有朝中诸公去操心。
两人一前一后,踏入都督府。
首先入眼的是宽敞的大殿,摆设素净,透着一股雅致。
特别是在对门的壁上,以飞白体龙飞凤舞题了首诗,乃是东汉蔡邕所作。
“练余心兮浸太清。涤秽浊兮存正灵。和液畅兮神气宁。情志泊兮心亭亭。”
都督王西岳出自晋阳王氏,也算是文人一脉。
最喜蔡邕的飞白书法,平日与友人交谈,也会常提起蔡邕的诗作。
不过若以为此公只是文士便错了。
王西岳身兼剑阁都督与州刺史,在蜀地经营七载,手腕颇为了得。
令苏大为印象深刻的是,当年朝廷大军征吐蕃,十余万府兵从蜀地过,沿路被剑阁都督府安排得明明白白,后勤供应流畅无阻。
要知道这可是山高路险的蜀地。
能做到这一点,可见王西岳的能力。
而且吐蕃向着吐谷浑至蜀地一线扩张那些年,蜀中居然能保持大体平静。
王西岳功不可没。
若非这几年天灾频频,蜀地接连遇到地陷、山崩、洪灾、蝗灾,又发生疫毒之事。
王西岳现在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不少。
“见过都督。”狄仁杰见礼的声音,将苏大为的思绪拉回现实。
向着写满飞白诗的壁下看去,看到那张槐木桌案上,有一名中年文士,正提笔疾书。
他的脸颊削瘦,鼻梁高挺。
长眉微微低垂,双眸神光内敛。
执笔的手特别稳。
哪怕狄仁杰出声,依然没有打断他的书写。
直到一气写完手里的公文,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将毛笔搁下,向狄仁杰点点头,又向苏大为看过来。
“见过王都督。”
苏大为依样见礼。
“黄安县令总算来了。”
王西岳眉梢扬起,脸上瞬时露出笑意。
他的笑很有特点,先是眉梢上扬,接着是两眼微微眯起,然后带动鼻子,带着嘴角一起上扬。
鼻翼两边随之挤出笑纹。
让人看了觉得特别和蔼可亲。
“都督客气了。”
苏大为见王西岳有起身相迎的意思,忙上前几步,走到桌案前“都督不必多礼,今天召见不知是”
王西岳显然也没有真正起身的意思,屁股往下挪了挪,拈须笑道“苏县令快人快语,实不相瞒,确实有一件事。”
在他说话的时候,苏大为注意到,在殿中还侍立着一些人。
分别是都督府的署官。
有掌文书的,有掌缉盗的,有掌钱粮器物的,有管农事的。
看上去,在苏大为来之前,王西岳与这些官员正在议事。
狄仁杰向苏大为递了个眼色,径自走到一侧站入署官行列中。
都督府有自己的一套行政机构。
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而且在唐时,常将管军的都督与管民的刺史合二为一,权力更大。
只不过还缺了“假节”这一项,所以仍是流官,做不得“土皇帝”。
“苏县令,你看如何”
王西岳柔和而富有磁性的嗓音,令苏大为愣了一下,他略有些尴尬的抱拳道“王都督刚才说的什么,能否再说一遍”
这话说出来,立刻惹恼了旁边站着的一名官员。
乃是都督府中司马,名许穆之。
此人身高七尺余,双眉浓黑,双眼炯炯有神,唇上生着一圈虬髯。
双肩雄阔,神情彪悍。
他向苏大为冷冷道“都督与你说话,你却心神不定,苏县令未免有些失礼。”
随着他的声音,站在他身边的一些官吏,录事参军、司功、司仓等官员,一齐向苏大为看了过来。
殿中空气霎时有些凝滞。
狄仁杰轻咳一声道“苏县令近几日在下面忙蝗灾的事,颇为辛劳。”
“辛劳这里谁不辛苦”
许穆之一指身边的录事参军牛大年道“牛参军为了公务,已经两日夜没合眼,难道只有苏县令辛苦,大家都不辛苦”
苏大为眉头微微一皱,心里略微有些不快。
他虽然在蜀中任黄安县令,但那是朝廷,具体来说,是天子的紧急任命。
是为了扑灭蜀中疫毒。
单以品级和履历而论,他也未必就比王西岳弱。
区区一个司马,从五品上,距离苏大为的品秩还差着老远。
居然也敢大言不惭,当堂质问。
“大家都辛苦,但也没必要小题大作。”狄仁杰也有点脾气上来。
一双眸子微微一眯,眸中透出锐利光芒“都督与苏县令议事,我等还是不要打扰得好。”
“狄法曹还真是护着苏县令,听说你们私交不错,莫非”
“穆之”
王西岳提高声音喝了一声“不得无礼。”
“喏”
一句话喝退许穆之,王西岳转向苏大为,脸上重新堆起笑容“下面的人不懂事,苏县令千万别往心里去。”
“呵,许司马说得不错,大家都很辛苦,这话我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苏大为向着王西岳,微微一笑“王都督有事尽管吩咐。”
“哎呦,这话说的。”
王西岳忙不迭的站起来,绕过槐木桌案,主动握上苏大为的手用力摇了摇,一脸真诚的道“若不是苏县令一肩担下黄安县的事,只怕我这都督都做到头了,苏县令与我有恩,咱们的交情,岂可用吩咐二字。”
说完,转头目视许穆之,厉声道“还不快过来,向苏县令赔罪”
许穆之脸色微变。
脸颊上的咬肌隐隐浮起。
在王西岳的目视下,硬着头皮站出来,刚要上前赔罪,苏大为淡淡的道“不必了。”
一句话,把许穆之钉在原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尴尬到极点。
苏大为看也不看,转向王西岳,不动声色的抽回自己的手“公务繁忙,王都督有事还请示下。”
“哎”
王西岳长叹一声,袖手来回踱了几步,似乎鼓足了力气,向苏大为道“听说苏县令与武后关系”
这句话,立刻引起全殿中所有官吏们的注意。
哪怕正在处理公文的官吏也不自觉的停下手里的动作,向着苏大为投来惊羡的目光。
谁不知道,如今“二圣临朝”。
陛下龙体欠安,朝中大小事务,悉决于武后。
没想到,这位苏县令居然抱有这么根粗大腿。
难怪,难怪连王都督见了他,都有些气短,颇有些曲意讨好的味道。
这么一想,殿中有不少官员,脸色不由微变。
想起平日里对这位苏县令,好像并不怎么尊重。
如今回想起来,悔得肠子都青了。
更有一些曲意钻营之辈,在心里不断回忆与苏大为有没有能攀上交情的地方。
想起之前居然错过与这位“贵人”结交,心中悔恨如百虫噬心。
苏大为目视王西岳,心中猜测着对方的意图。
口中平静的问“王都督此言何意”
“哦,没,没什么别的,就是为了蜀地的百姓。”
王西岳抖了抖衣袖,长声叹息。
脸上的神情,透着凄然之色。
“这几年天灾太多了,幸得去岁有苏县令相助,才算略定,但都督府的府库早已空了,而现在百姓田地里才刚刚播种,距离收成,还不知要等多久,我是怕”
“都督还请直说。”
“苏县令在长安人脉深厚,你看能不能,托人跟朝廷说一声,求朝廷拨点钱粮赈济灾民”
王西岳一直留意着苏大为的表情。
见对方没表情,心里微微一紧,改口道“若是没有钱粮,能否减免一些租赋”
苏大为还是没有回答。
王西岳的笑容渐渐僵住,感觉自己这次有些失算了。
没想到许穆之居然会和苏大为起了龌龊,导致出师不利。
可千万别关系没攀上,倒是得罪了这位“贵人”。
自己在这都督的位置上不知还能待多久,若是日后回长安,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敌人。
更何况苏大为是“简在帝心”。
等回长安,必然会受到武后重用
王西岳舔了舔唇,颇有些底气不足的道“苏县令若是我的请求太过唐突”
“王都督一心为民,我甚是钦佩。”
苏大为终于开口了。
听到他开口,王西岳心中一块大石这才落地。
“我可以去信长安,托人问一声,但是成与不成,并不能保证。”
苏大为当然有与长安联络的办法。
不是走的传信驿站。
更直白点说,他手里至今还有属于都察寺的最高通信权。
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秘报呈于李治和武媚娘的桌案上。
当然,这些是他的秘密,自然没必要挂在嘴上炫耀。
狄仁杰手抚着颔下黑须,目光四下看了一眼。
此时两人正立在通往都督府官署的道中。
四下无人。
路边的绿植刚吐新芽,带着些许春意。
狄仁杰一双带着沉稳的眸子重新落回苏大为身上“阿弥,难道你就不曾想过。”
“想过什么”
苏大为反问。
谁知狄仁杰却没继续说下去,摇了摇头“算了,不谈这个,还是快点去官署吧,王都督应该等得急了。”
苏大为跟着狄仁杰向剑阁都督府公署走去,心里充满了疑问。
狄仁杰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想问他究竟发什么了甚么事,但他却闭口不谈。
难道是为了迁都之事
据苏大为知道的那个历史,迁都不太可能,那要到武周朝,武媚娘才会将政治中心转到洛阳。
话虽如此,保不准因为蝴蝶效应,事情又会起什么变化
不过这与自己,与狄仁杰貌似关系不大。
自有朝中诸公去操心。
两人一前一后,踏入都督府。
首先入眼的是宽敞的大殿,摆设素净,透着一股雅致。
特别是在对门的壁上,以飞白体龙飞凤舞题了首诗,乃是东汉蔡邕所作。
“练余心兮浸太清。涤秽浊兮存正灵。和液畅兮神气宁。情志泊兮心亭亭。”
都督王西岳出自晋阳王氏,也算是文人一脉。
最喜蔡邕的飞白书法,平日与友人交谈,也会常提起蔡邕的诗作。
不过若以为此公只是文士便错了。
王西岳身兼剑阁都督与州刺史,在蜀地经营七载,手腕颇为了得。
令苏大为印象深刻的是,当年朝廷大军征吐蕃,十余万府兵从蜀地过,沿路被剑阁都督府安排得明明白白,后勤供应流畅无阻。
要知道这可是山高路险的蜀地。
能做到这一点,可见王西岳的能力。
而且吐蕃向着吐谷浑至蜀地一线扩张那些年,蜀中居然能保持大体平静。
王西岳功不可没。
若非这几年天灾频频,蜀地接连遇到地陷、山崩、洪灾、蝗灾,又发生疫毒之事。
王西岳现在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不少。
“见过都督。”狄仁杰见礼的声音,将苏大为的思绪拉回现实。
向着写满飞白诗的壁下看去,看到那张槐木桌案上,有一名中年文士,正提笔疾书。
他的脸颊削瘦,鼻梁高挺。
长眉微微低垂,双眸神光内敛。
执笔的手特别稳。
哪怕狄仁杰出声,依然没有打断他的书写。
直到一气写完手里的公文,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将毛笔搁下,向狄仁杰点点头,又向苏大为看过来。
“见过王都督。”
苏大为依样见礼。
“黄安县令总算来了。”
王西岳眉梢扬起,脸上瞬时露出笑意。
他的笑很有特点,先是眉梢上扬,接着是两眼微微眯起,然后带动鼻子,带着嘴角一起上扬。
鼻翼两边随之挤出笑纹。
让人看了觉得特别和蔼可亲。
“都督客气了。”
苏大为见王西岳有起身相迎的意思,忙上前几步,走到桌案前“都督不必多礼,今天召见不知是”
王西岳显然也没有真正起身的意思,屁股往下挪了挪,拈须笑道“苏县令快人快语,实不相瞒,确实有一件事。”
在他说话的时候,苏大为注意到,在殿中还侍立着一些人。
分别是都督府的署官。
有掌文书的,有掌缉盗的,有掌钱粮器物的,有管农事的。
看上去,在苏大为来之前,王西岳与这些官员正在议事。
狄仁杰向苏大为递了个眼色,径自走到一侧站入署官行列中。
都督府有自己的一套行政机构。
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而且在唐时,常将管军的都督与管民的刺史合二为一,权力更大。
只不过还缺了“假节”这一项,所以仍是流官,做不得“土皇帝”。
“苏县令,你看如何”
王西岳柔和而富有磁性的嗓音,令苏大为愣了一下,他略有些尴尬的抱拳道“王都督刚才说的什么,能否再说一遍”
这话说出来,立刻惹恼了旁边站着的一名官员。
乃是都督府中司马,名许穆之。
此人身高七尺余,双眉浓黑,双眼炯炯有神,唇上生着一圈虬髯。
双肩雄阔,神情彪悍。
他向苏大为冷冷道“都督与你说话,你却心神不定,苏县令未免有些失礼。”
随着他的声音,站在他身边的一些官吏,录事参军、司功、司仓等官员,一齐向苏大为看了过来。
殿中空气霎时有些凝滞。
狄仁杰轻咳一声道“苏县令近几日在下面忙蝗灾的事,颇为辛劳。”
“辛劳这里谁不辛苦”
许穆之一指身边的录事参军牛大年道“牛参军为了公务,已经两日夜没合眼,难道只有苏县令辛苦,大家都不辛苦”
苏大为眉头微微一皱,心里略微有些不快。
他虽然在蜀中任黄安县令,但那是朝廷,具体来说,是天子的紧急任命。
是为了扑灭蜀中疫毒。
单以品级和履历而论,他也未必就比王西岳弱。
区区一个司马,从五品上,距离苏大为的品秩还差着老远。
居然也敢大言不惭,当堂质问。
“大家都辛苦,但也没必要小题大作。”狄仁杰也有点脾气上来。
一双眸子微微一眯,眸中透出锐利光芒“都督与苏县令议事,我等还是不要打扰得好。”
“狄法曹还真是护着苏县令,听说你们私交不错,莫非”
“穆之”
王西岳提高声音喝了一声“不得无礼。”
“喏”
一句话喝退许穆之,王西岳转向苏大为,脸上重新堆起笑容“下面的人不懂事,苏县令千万别往心里去。”
“呵,许司马说得不错,大家都很辛苦,这话我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苏大为向着王西岳,微微一笑“王都督有事尽管吩咐。”
“哎呦,这话说的。”
王西岳忙不迭的站起来,绕过槐木桌案,主动握上苏大为的手用力摇了摇,一脸真诚的道“若不是苏县令一肩担下黄安县的事,只怕我这都督都做到头了,苏县令与我有恩,咱们的交情,岂可用吩咐二字。”
说完,转头目视许穆之,厉声道“还不快过来,向苏县令赔罪”
许穆之脸色微变。
脸颊上的咬肌隐隐浮起。
在王西岳的目视下,硬着头皮站出来,刚要上前赔罪,苏大为淡淡的道“不必了。”
一句话,把许穆之钉在原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尴尬到极点。
苏大为看也不看,转向王西岳,不动声色的抽回自己的手“公务繁忙,王都督有事还请示下。”
“哎”
王西岳长叹一声,袖手来回踱了几步,似乎鼓足了力气,向苏大为道“听说苏县令与武后关系”
这句话,立刻引起全殿中所有官吏们的注意。
哪怕正在处理公文的官吏也不自觉的停下手里的动作,向着苏大为投来惊羡的目光。
谁不知道,如今“二圣临朝”。
陛下龙体欠安,朝中大小事务,悉决于武后。
没想到,这位苏县令居然抱有这么根粗大腿。
难怪,难怪连王都督见了他,都有些气短,颇有些曲意讨好的味道。
这么一想,殿中有不少官员,脸色不由微变。
想起平日里对这位苏县令,好像并不怎么尊重。
如今回想起来,悔得肠子都青了。
更有一些曲意钻营之辈,在心里不断回忆与苏大为有没有能攀上交情的地方。
想起之前居然错过与这位“贵人”结交,心中悔恨如百虫噬心。
苏大为目视王西岳,心中猜测着对方的意图。
口中平静的问“王都督此言何意”
“哦,没,没什么别的,就是为了蜀地的百姓。”
王西岳抖了抖衣袖,长声叹息。
脸上的神情,透着凄然之色。
“这几年天灾太多了,幸得去岁有苏县令相助,才算略定,但都督府的府库早已空了,而现在百姓田地里才刚刚播种,距离收成,还不知要等多久,我是怕”
“都督还请直说。”
“苏县令在长安人脉深厚,你看能不能,托人跟朝廷说一声,求朝廷拨点钱粮赈济灾民”
王西岳一直留意着苏大为的表情。
见对方没表情,心里微微一紧,改口道“若是没有钱粮,能否减免一些租赋”
苏大为还是没有回答。
王西岳的笑容渐渐僵住,感觉自己这次有些失算了。
没想到许穆之居然会和苏大为起了龌龊,导致出师不利。
可千万别关系没攀上,倒是得罪了这位“贵人”。
自己在这都督的位置上不知还能待多久,若是日后回长安,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敌人。
更何况苏大为是“简在帝心”。
等回长安,必然会受到武后重用
王西岳舔了舔唇,颇有些底气不足的道“苏县令若是我的请求太过唐突”
“王都督一心为民,我甚是钦佩。”
苏大为终于开口了。
听到他开口,王西岳心中一块大石这才落地。
“我可以去信长安,托人问一声,但是成与不成,并不能保证。”
苏大为当然有与长安联络的办法。
不是走的传信驿站。
更直白点说,他手里至今还有属于都察寺的最高通信权。
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秘报呈于李治和武媚娘的桌案上。
当然,这些是他的秘密,自然没必要挂在嘴上炫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