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弟,你估算一下,在那边凿盐井,一年能赚多少钱”李成器把李易成功拦住,问。
    “现在咱大唐有多少盐池、盐井”李易问出另一个问题,他要看看能多少盐。
    “眼下盐池九处,盐井二百七十六。”李成器数据。
    这跟李易看的资料不一样,少,少许多。
    不过李易一想便明白了,之后唐朝开始收盐税,必然大力增加盐池和盐井。
    数据记载的不是开元二年。
    此时还没有那么多,长安主要依靠山西那边的湖盐和漕运过来的海盐。
    蜀盐陆路慢,不好走,一般是走长江,转一大圈。
    从长江进大运河,从大运河转漕运,船装载的货物多,比起陆路运输,还是划算。
    “沿海一带,百姓可安稳”李易又问一个问题。
    “近几年没打打仗,所耗不多,还算是不错。”李成器对此并不太清楚。
    “煮海为盐,成本太高,蜀地井盐冲击,盐价将一降再降。陛下应允合作,朝堂百官或有怨怼。”
    李易在事情确定了后,开始进一步推进。
    李成器听着,不时点头,没说什么他们敢不服就杀这等话。
    “所以要收盐税,收池盐和新式井盐的盐税,陛下的钱是私钱,盐税是公钱。
    弟以为,新式打井法,可或钱财无数,蜀地出盐过多,沿海盐场难以活。
    征蜀地新发采盐之税,盐价平稳,有利社稷,可宽内藏,亦能平百官之怨。”
    李易认真了,说出情况。
    跟李隆基合作,是李隆基和几个兄长赚钱,包括自己。
    井打多了,出盐太快,海边专门煮盐的人怎么办难道现在就拿出来晒盐之技
    还没到那一步,平稳推进才行。
    资料上有显示,沿海地区始终不是太安稳。
    李隆基赚钱了,百官看着,这钱天哪国家财政没钱,陛下你要干啥呀
    收税,收上来的税给户部,其他地方再管户部要钱,大家都开心。
    李成器停迷茫了,或者说是听傻了。
    还能这么玩盐税不就是商税么大张旗鼓推行商税,百官必然为了各自背后的利益不答应。
    可是盐那么赚钱,朝廷没钱,百官要钱,收税正常啊,百官要支持,总不能叫陛下把钱全拿走。
    “易弟你这是认真了”李成器觉得要重新看自己的易弟了。
    之前易弟多温和呀,总是往外扔技术。
    有人欺负上门,仅仅是对等回敬一下,从来没有赶尽杀绝过。
    谁一问他有啥好主意,他保证告诉,不求回报的那种。
    唯一一次最厉害的出手是教裴耀卿写万民表,把户部尚书钟绍京给顶墙上了。
    那是最狠的一次,直接对付尚书。
    至于商人那点事情,小打小闹而已。
    若是非要说另一个,是官学对族学,这个还在慢慢来的阶段,只有一本新书,其他的书别人在编纂。
    而盐的事情,绝对不简单,指点江山了。
    天下大事,随之而动。
    李易平静“不使使劲儿,要等什么时候正好来了机会。魏尚书不过来问,我还想不起来呢。”
    “太快了。”李成器说着喝口酒。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开元,必须是盛世,也一定是真正的盛世。”李易先抄一句。
    “好,开元盛世。”李成器对此无比支持。
    说着他断起酒碗,张大嘴停顿一下,小抿一口,不能喝多了。
    早上空着肚子,这一碗下去,黄酒也受不住哇
    “大哥就这一碗,不能喝多,呆会儿我还要跟你说事。”李易先劝。
    他以前喝酒就是,别人都是劝其他人多喝,他让别人少喝,控制住,不能喝多了。
    有时请人吃饭,对方没喝够,还不高兴,不过其他方面他给的多,对方也就原谅了。
    时间长了,总在一起喝酒,那些之前不高兴的就很高兴,发现跟李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带着系统来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农家一锅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农家一锅出并收藏带着系统来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