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好”毕构有问题。
    “促进大唐多地的冶炼技术发展,培养更多的冶炼技术工匠,往后大唐扩张到西南那里,我给朝廷一个大铁矿。”
    李易在说攀枝花,另外内蒙古的那个也行,突厥占着呢。
    “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否则只在那里我起名叫马鞍山,只在当地不行,会形成帮派。”
    李易说出当地铁矿一直好好冶炼,用当地的煤、当地的铁矿石。
    最后的结果是马鞍山铁帮形成,可以和当地官府对抗了。
    就如以后的盐帮,什么官员过去都废,杀一批,还有一批。
    利益摆着,从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小易你思虑周全,正该如此。”毕构认可。
    他看到的是现在的工盟、衣盟,为什么都是三个,三足鼎立,才不会一家独大。
    还有平康坊成立的一堆表演团队,互相竞争。
    他们渗透官府,官府利用他们,比起当初强了许多,阴暗的东西在减少。
    而这个主意,也是面前的小易所出。
    “现在的运输队伍,你李家庄子一家独大。”毕构调过头开始指责李易。
    “往后的京兆府小船队,同样我家独大,兑换券还只是我家发行呢。”
    李易接受指责,却不改变。
    “今年考试的题你想看看不试着答一下”
    毕构见指责李易没效果,换个事情说。
    他又不能把李易如何了,户部想罗列个罪名,问问京兆府的百姓答不答应
    有多少人指望着李家庄子多个活路,就有多少人能上万民书状告户部。
    不说旁的,李家庄子不收茶叶,同时在报纸上说一句因户部逼迫太狠,庄子无力收茶。
    后果不敢想啊。
    “不看,我答就是满分,我对科举已经越来越不感兴趣了。”李易拒绝。
    “帖经题你有把握”毕构表示不信。
    “帖经题才最简单,背的东西而已。时务策也简单,组织一下语言。今天考赋,没什么意思,写不上来又如何”
    李易对赋不重视,普通百姓又看不懂。
    要说写诗,还是白居易这个小白的比较好,比李白杜甫的好理解。
    “短毋见肤,长毋被土。后面。”毕构不服,张口说一个。
    李易笑了,轻轻点头“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广各寸半。别考我需要背诵的东西。”
    他把礼记深衣后面的全给照着念出来,表示十分无奈。
    他随时能查资料,别人需要背,他需要找到位置,然后读。
    毕构看着李易,无语。
    此时考场中,只要涉及到帖经题的科目,考生们都在先答这个。
    帖经答不上来,其他方面全对,还是被淘汰。
    而今年的帖经题,正是毕构刚刚问李易的那个。
    明经科的除了有这个,还有其他的帖经,他们以背诵为主。
    这道帖经题相对简单,众考生都很高兴,刷刷刷写下来,再看其他题。
    今年进士科多了个赋,赋的题目是丹甑。
    李家庄子的二百二十个考生看着题目,一个个面无表情,还能说啥
    抄吧,把之前写好的丹甑赋背诵着抄上去,就这么简单。

章节目录

带着系统来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农家一锅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农家一锅出并收藏带着系统来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