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五十艘百石的轮船排成一排。

    岸在没有轮的地方搭跳板,一箱箱的干海米、虾仁、干贝、虾酱被送船。

    装满一艘,一艘就离开,顺着渭水去黄河,再逆流一直到源头。

    此时蒲津渡的地方,铁索浮桥连在两岸,浮桥下面是船在支撑。

    每天有个固定的时间会打开中间的铁索,让船只从河面往来。

    更面的壶口瀑布已经在下船,原来在瀑布游的船只是往面倒短途。

    听说瀑布可以通过的时候,便带一点土产划船到位置,询问价钱。

    按照船的大小和装载的货物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最便宜的小船送过去,只需十钱,十多里的路,了轨道,牲畜拉着到另一头,再放下去。

    哪怕是自己做个小筏子,想过去,依旧为十钱,不能再低。

    干活的是俱从当地雇,帮忙拉手葫芦,他们指望瀑布吃饭。

    加牲畜的料钱,若没有船往来,就没人愿意干。

    “听说朝廷派出船队,要去面,不晓得给不给钱。”

    呆在壶口瀑布下面位置的地方,一个戴斗笠的人望着滚滚南去的河水,与旁人说。

    “许是要给钱,说好了不管什么样的船只,我们干活,便给我们工钱。”

    手忙着编制油树条筐的人看都不看筐,凭感觉便把枝条给编进去。

    “百石的船,一艘拿百钱,来个一百艘,大家分一分,可不少。”

    另一个看去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年脸露出期盼的神色。

    他的手拿着一张报纸,报纸是早期的,面有汉语拼音,他在学习。

    壶口瀑布不能通行的时候,当地人在山或者河滩边种几亩薄田,山有桑树,养蚕。

    少年是放羊,日子一天接一天过,跟其他的孩子一样下河捉鱼摸虾。

    等壶口瀑布了设备,有活干了,能赚更多钱了。

    当地人就有了想法,少年开始学习拼音,要读书。

    每一个字母都是问偶尔路过的会识字的人问来的,使劲记住怎么读,然后再自己拼。

    有时候忘了,或者觉得自己发音不够准,可以抽出来时间去县衙门。

    衙门中许多人识字,像他们请教,他们便耐心教。

    不耐心不行,百姓主动要求进,衙门官吏不理会,考评就完了。

    “一旦正式通航,每月还需交给李家庄子一笔钱,官船到达,自然是正式通航。”

    戴斗笠的人把少年的幻想给戳破,钱多,也不会全给自己等人分。

    瀑布的地方有县中的人坐镇,记账。

    现在是一天一结算,等大家钱多了,则换成一月一结。

    一天一结是由于冬天大家都没什么收入,需要钱。

    一天给的钱,买点米,就不用掺那么多的糠和麸子吃饭了。

    开春还有个好处,有野菜,把野菜和饭一起煮,补充维生素什么的百姓不懂,反正能顶点饿。

    帮工们都同意,他们不管是日结还是月结,拿到钱后除了当天生活必须花的,其他的会存起来。

    这点比李易那时的非洲一些地区强,通常不敢日结,当天结算完,当天人家拿着钱就去潇洒了,第二天不来班。

    什么时候钱花没了,什么时候再来。

    月结其实也差不多,所以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带着系统来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农家一锅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农家一锅出并收藏带着系统来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