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毕来了,我做买卖不赔钱,然有个回报期。诸位怎有闲暇三哥,我先回去了。”

    李易起身,他对四个人拱拱手,准备离开。

    “慢着。”毕构出声阻拦,别走。

    “干啥”李易一脸茫然。

    “倭国的买卖,这次统计出来了”毕构不绕圈子。

    “不但统计出来了,而且投资也投进去了,还需要三哥补一些。”李易点点头。

    “总要知道多少钱吧”毕构才不信。

    “没多少,反正未赔,老毕你还不了解我嘛我做买卖不赔钱,就算这次投资全扔进去,过不了年的我也会”

    “多少钱”

    “五百余万缗,就这么一丁点。”

    毕构身子晃了晃“好,小易坐。”

    “我还有事儿呢”李易要走。

    “陛下”毕构向李隆基微微躬身。

    其他三个人跟着一同,跟本没搭理李易。

    李易无奈地落座,左右看看“来杯白开水。”

    有宫女拎暖壶过来,给他倒一杯。

    其他五个人就是另一个暖壶,放点茶叶冲泡,杯子不一样。

    “陛下,臣等过来有三件事,一者,想知道对倭国贸易赚钱几许,好评估海外贸易利润。”

    毕构先说刚才的话题,他已经知道了,五百万缗,捡钱啊

    宫女又送来干果,用编制的小篮子装,一篮子大概半斤,四样。

    他们不能吃,走的时候可以拎着。

    回政事堂后,放在外面的大厅桌子上,谁想吃抓一把。

    宋璟看李易一眼“陛下,五百万缗贸易,可持久否”

    李易双手抱着水杯“几次可以,长久他们没存货了。”

    “其他海外之地呢”苏颋跟着问。

    “要看地方,人多东西才多,最多的乃为各种宝石,黄金器皿、首饰,但同样不可久。

    作物方面,如桂皮、八角、茴香、胡椒,可持续。

    另不同种类的稻米数量大,只要让他们见到有利可图,他们会增加种植面积。”

    李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人的地方有什么,要看当地。

    孟加拉国那里的黄金和宝石就多,如果当地人勤快,稻米也不少。

    再往西去,到天竺的地方,适合种水稻的平原更多,当地气温高,适合水稻生长,一般一年能两熟。

    张九龄接话“即,别人原有积累下来的东西兑换完了,那些东西出产少,而作物多”

    “正是,他们那里的气候适合作物生长,如广州,水稻只要付出足够多的肥料和人工,籼稻一年四熟没问题。

    故此,大唐长江以南区域,耕种人数增加或技术到位,足够养活大唐百姓。

    粮食少,在于耕作方式、地域人口分布、粮种品质、肥料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李易着重提别人的地方粮食播种的次数多,顺便提大唐内部情况。

    湖南湖北人少,两广地区山民多,山民不喜欢种水稻,他们更多的时候在山里打猎,还有野果子什么的。

    反正广州的山民是怎么都能吃饱,管他吃什么呢。

    只有相对的平原地区,百姓才会专门种地,山地种着费劲。

    大唐之前没有太多的铁给别人用,那里的百姓有个陶的罐子煮饭就不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带着系统来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农家一锅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农家一锅出并收藏带着系统来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