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堪如此选拔武职官员的方式。其实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据的。但是。这其中必然也就会出现用人不当的现象。毕竟。被沮授选拔出来的县长辞退的那些兵曹或者贼曹当中。也不乏滥竽充数。或者与前几任县长沆瀣一气的无能之辈。
这样的人上任之后。不仅不会对安平国境内各县的防务有所帮助。反而成了残害地方的蠹虫。而这个弊端。在后来董超帅部进入到安平国之后。被董超立即发现并牢牢抓住。狠狠地抓住了这个弊端。从安平国身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大肥肉下去。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至于说审配。他比起辛评的贪婪。其实也不遑多让。但是。若是将他们二人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审配各方面的能力显然是要强一些。尤其是在军事方面。而他在选拔人才方面。虽然也收受贿赂。但一般都是与本地能力比较强的世家或者豪强们相勾结。这样的人上台担任一县的三主官。尽管依然会搜刮民脂民膏。但是。他们干事还是会有所限制。并不会像周扒皮那样。过度残害境内百姓。
总体来说。清河国的稳定性其实还在安平国之上。毕竟。荀堪到安平国担任国相。其实要比辛评和审配都要晚了近半年的时间。
而辛评的弟弟。也就是在原先的曹魏历史上享有极高名望的辛毗。现在他的年纪都还不到二十岁。在袁绍麾下。年纪轻。就意味着会被人看不起。就意味着。也很难得到袁绍的信任和重用。
这与袁绍麾下文臣整体的用人习惯有关。金珏和司马懿的崛起。故而让袁绍在选拔将领的时候。已经开始注意提拔和培养年轻的将领。但是。在文官任用方面。却依然还是以中老年政治为主。年轻人依然还是很难出头。
其实。这一次。袁绍分派他麾下重臣到各郡屯田。辛毗是有机会出头的。他若是能够在河间国担任一县的县长。甚至是县令。负责主官该县的屯田任务的话。以他个人的能力。即便比不上沮鹄他们。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到最后。真正阻碍了辛毗这次出头机会的人。却是他的亲大哥辛评。
一方面。任命他的弟弟担任河间国一县的主官。难免会招致物议。
举贤不避亲。并不是每一个臣子都轻易敢干的。
就算是沮授这样一个既得到袁绍信任。且有能力的官员。他依然不敢将他的儿子沮鹄放置在高位。
之前。也就是第一次黑山贼之乱发生之前。沮鹄能够当上邯郸县县令。那是审配故意将他举荐给袁绍。
审配也明白。要想打击他在袁绍麾下最大一个政敌沮授。单靠谗言是不够的。捧杀也是必须要的一种手段。而沮鹄恰恰就是沮授身上最大的一个软肋。
这样的人上任之后。不仅不会对安平国境内各县的防务有所帮助。反而成了残害地方的蠹虫。而这个弊端。在后来董超帅部进入到安平国之后。被董超立即发现并牢牢抓住。狠狠地抓住了这个弊端。从安平国身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大肥肉下去。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至于说审配。他比起辛评的贪婪。其实也不遑多让。但是。若是将他们二人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审配各方面的能力显然是要强一些。尤其是在军事方面。而他在选拔人才方面。虽然也收受贿赂。但一般都是与本地能力比较强的世家或者豪强们相勾结。这样的人上台担任一县的三主官。尽管依然会搜刮民脂民膏。但是。他们干事还是会有所限制。并不会像周扒皮那样。过度残害境内百姓。
总体来说。清河国的稳定性其实还在安平国之上。毕竟。荀堪到安平国担任国相。其实要比辛评和审配都要晚了近半年的时间。
而辛评的弟弟。也就是在原先的曹魏历史上享有极高名望的辛毗。现在他的年纪都还不到二十岁。在袁绍麾下。年纪轻。就意味着会被人看不起。就意味着。也很难得到袁绍的信任和重用。
这与袁绍麾下文臣整体的用人习惯有关。金珏和司马懿的崛起。故而让袁绍在选拔将领的时候。已经开始注意提拔和培养年轻的将领。但是。在文官任用方面。却依然还是以中老年政治为主。年轻人依然还是很难出头。
其实。这一次。袁绍分派他麾下重臣到各郡屯田。辛毗是有机会出头的。他若是能够在河间国担任一县的县长。甚至是县令。负责主官该县的屯田任务的话。以他个人的能力。即便比不上沮鹄他们。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到最后。真正阻碍了辛毗这次出头机会的人。却是他的亲大哥辛评。
一方面。任命他的弟弟担任河间国一县的主官。难免会招致物议。
举贤不避亲。并不是每一个臣子都轻易敢干的。
就算是沮授这样一个既得到袁绍信任。且有能力的官员。他依然不敢将他的儿子沮鹄放置在高位。
之前。也就是第一次黑山贼之乱发生之前。沮鹄能够当上邯郸县县令。那是审配故意将他举荐给袁绍。
审配也明白。要想打击他在袁绍麾下最大一个政敌沮授。单靠谗言是不够的。捧杀也是必须要的一种手段。而沮鹄恰恰就是沮授身上最大的一个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