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汇集团”资方全套设备、负责培训工人,给二十万美金现汇,配备三辆丰田皇冠轿车,总股本合计三百万美金,占股百分之六十。
食品公司、县政府、轻工业公司等等地皮、建设厂房、办公楼,并且出资五百万人民币,占股百分之四十。
把配备进口轿车也算作投资的一部分,完全是为了用足国家给的优惠条件,也是因为进口轿车的税费太高。
三水县在大发展,对于小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多三辆黑牌照的进口车用于接待当然皆大欢喜。
“三汇集团”留一辆自用,还有两辆可以有偿借用给其他单位装门面。
外事接待时借进口车已经是套路,算不上是,“华美风”的进口车就经常被县里借用。
现在的三水县谈合资更加不介意是否控股,因为三年前合资的“阳光集团”就是资方控股。
当时上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应该是本着看看“阳光集团”的发展再做定论的想法。
因此每一次市里、省里的领导来都要看看“阳光集团”的现状,听听钱爱国这个挂职总经理、董事的汇报。
事实证明合资企业不会因为资方占股比例的多少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该交的税费少不了,该赚的利润不会放弃,给工人的报酬、福利达到普通国营单位的双倍以上。
导致国营单位的工人想方设法往合资企业调动,造成了国营单位的人才、技术工、熟练工快速流失。
人才、技术工、熟练工不仅仅是流入“阳光集团”,“华美风”收下的熟练工更加多,已经超过两千人。
三水县的领导态度明确,允许职工攀高枝,并且把前来诉苦的国营单位的厂长、经理骂得狗血喷头。
为什么不一直说资本家从头到脚都滴着肮脏的血么人家发给工人双倍还多的工资、福利,你们就不能扪心自问
这些国营单位的当家人被强词夺理了,心里苦啊
为何流失的都是好工人、熟练工,在原来的厂子里是主要劳动力,他们一个人创造出的效益要养五个人以上。
资本家只需要发两倍多的工资挖了墙角,其实赚大发了。
可是这东西不好拿到台面上针锋相对。因为理由说不通,凭什么人家好好干活的一个工人要养活五个
你们这些厂长、经理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进行改革裁汰冗员
这就是八十年代初、中期国营、集体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
企业办社会,不堪重负,一个一二百人的厂子居然能弄医务室配两个厂医、弄个托儿所养个保育员。
一个小单位出现两三个得大病的,整个单位都得被拖得病入膏肓。
经历了八十年代末期企业纷纷倒闭的阵痛,九十年代初国家才下了狠心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了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尝试。
三水县“敢为天下先”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是真刀真枪搞改革,坚决不保护落后,让强者更强,不惜让弱者倒闭。
亲眼看到“阳光集团”良好地发展,销售过亿,职工达到一千五百多,省里的态度逐渐明朗,已经不提及是否控股。
有激进的省领导甚至于提出,人家只要肯来,全资也可以接受。
但这仅仅是默许,可以尝试,不可能形成红头文件下发各县、市,该摸着石头过河,还得摸。
因此秦淑洁这一次的效率非常高,没有把时间花在谈判桌上磨牙,第二天下午就草签了合作意向书。
三个月内,她会陪同出资人带着由律师起草的正式合同再来三水县举行签字仪式。
“华美风”明天早上派车送秦淑洁去杭城,晚上黄瀚特意叫上小颦陪他一起来和秦淑洁聊聊。
虽然黄瀚比秦淑洁小十六岁,但是心理年龄摆在哪儿,在黄瀚眼里,秦淑洁其实是个小姑娘。
不对,不应该是个小姑娘,是个女人,而且是那种带着成熟魅力的白富美。
孤男寡女在宾馆房间里几个小时,有些尴尬。
黄瀚觉得秦淑洁对自己的好感与日俱增,以前无比骄傲的她还多多少少有些端着,这一次总是不经意的流露出
怎么说呢反正黄瀚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后世,留过洋的中国人还带着心理优越性呢,更加不要提八十年代初中国跟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天壤之别时。
那个知名演员在国内算得上混得不错了,生活条件肯定好于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
就她这样的,才出国一两年就能在春晚现场说出“你们中国人”这种忘了祖宗的话就可见一斑。
秦淑洁同样是骄傲的,但是她没有迷失自我,黄瀚对她同样存在好感。
因为黄瀚认为忠于国家,有民族自豪感,不忘本的人才值得信赖,他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果然,有了小颦这个听众,俩人貌似都觉得轻松多了。
这个晚上从工作到私生活,秦淑洁谈了许多,她甚至于流露出不想结婚,但是想要有个孩子的想法。
这种问题黄瀚就没法给建议了,一个单身女子领养一个孩子,在美国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性。
自己生,即便不结婚,总得找个男朋友吧
由此可见在美国生活这些年,确实改变了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此时的秦淑洁应该是处于茫然期,最好的结果是让她遇到能够怦然心动的男人。
看来得跟沈晓蓉打电话,让她多留点心,帮着小姨牵线搭桥。
黄瀚一家子准备明年去美国看一看,在秦淑洁眼里是小事一桩,商务签证的事儿由她大包大揽。
帮着张春梅找担保人也容易,秦淑洁回美国时会跟沈晓蓉说这件事,让沈晓蓉找一套完整的复习资料寄回来。
有沈晓蓉指点重点复习什么,应该是事半功倍,以张春梅的基础,被录取的机会很大。
秦淑洁很想让黄瀚带着家人去美国看看,因为她跟沈晓蓉一样,也希望黄瀚能够去美国留学。
她甚至于想着,等黄道舟、张芳芬到了美国后,带他们参观几所美国的名校,设身处地跟他们谈谈美国教育水平。
黄道舟、张芳芬都是有见识的,中美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他们夫妻
食品公司、县政府、轻工业公司等等地皮、建设厂房、办公楼,并且出资五百万人民币,占股百分之四十。
把配备进口轿车也算作投资的一部分,完全是为了用足国家给的优惠条件,也是因为进口轿车的税费太高。
三水县在大发展,对于小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多三辆黑牌照的进口车用于接待当然皆大欢喜。
“三汇集团”留一辆自用,还有两辆可以有偿借用给其他单位装门面。
外事接待时借进口车已经是套路,算不上是,“华美风”的进口车就经常被县里借用。
现在的三水县谈合资更加不介意是否控股,因为三年前合资的“阳光集团”就是资方控股。
当时上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应该是本着看看“阳光集团”的发展再做定论的想法。
因此每一次市里、省里的领导来都要看看“阳光集团”的现状,听听钱爱国这个挂职总经理、董事的汇报。
事实证明合资企业不会因为资方占股比例的多少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该交的税费少不了,该赚的利润不会放弃,给工人的报酬、福利达到普通国营单位的双倍以上。
导致国营单位的工人想方设法往合资企业调动,造成了国营单位的人才、技术工、熟练工快速流失。
人才、技术工、熟练工不仅仅是流入“阳光集团”,“华美风”收下的熟练工更加多,已经超过两千人。
三水县的领导态度明确,允许职工攀高枝,并且把前来诉苦的国营单位的厂长、经理骂得狗血喷头。
为什么不一直说资本家从头到脚都滴着肮脏的血么人家发给工人双倍还多的工资、福利,你们就不能扪心自问
这些国营单位的当家人被强词夺理了,心里苦啊
为何流失的都是好工人、熟练工,在原来的厂子里是主要劳动力,他们一个人创造出的效益要养五个人以上。
资本家只需要发两倍多的工资挖了墙角,其实赚大发了。
可是这东西不好拿到台面上针锋相对。因为理由说不通,凭什么人家好好干活的一个工人要养活五个
你们这些厂长、经理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进行改革裁汰冗员
这就是八十年代初、中期国营、集体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
企业办社会,不堪重负,一个一二百人的厂子居然能弄医务室配两个厂医、弄个托儿所养个保育员。
一个小单位出现两三个得大病的,整个单位都得被拖得病入膏肓。
经历了八十年代末期企业纷纷倒闭的阵痛,九十年代初国家才下了狠心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了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尝试。
三水县“敢为天下先”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是真刀真枪搞改革,坚决不保护落后,让强者更强,不惜让弱者倒闭。
亲眼看到“阳光集团”良好地发展,销售过亿,职工达到一千五百多,省里的态度逐渐明朗,已经不提及是否控股。
有激进的省领导甚至于提出,人家只要肯来,全资也可以接受。
但这仅仅是默许,可以尝试,不可能形成红头文件下发各县、市,该摸着石头过河,还得摸。
因此秦淑洁这一次的效率非常高,没有把时间花在谈判桌上磨牙,第二天下午就草签了合作意向书。
三个月内,她会陪同出资人带着由律师起草的正式合同再来三水县举行签字仪式。
“华美风”明天早上派车送秦淑洁去杭城,晚上黄瀚特意叫上小颦陪他一起来和秦淑洁聊聊。
虽然黄瀚比秦淑洁小十六岁,但是心理年龄摆在哪儿,在黄瀚眼里,秦淑洁其实是个小姑娘。
不对,不应该是个小姑娘,是个女人,而且是那种带着成熟魅力的白富美。
孤男寡女在宾馆房间里几个小时,有些尴尬。
黄瀚觉得秦淑洁对自己的好感与日俱增,以前无比骄傲的她还多多少少有些端着,这一次总是不经意的流露出
怎么说呢反正黄瀚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后世,留过洋的中国人还带着心理优越性呢,更加不要提八十年代初中国跟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天壤之别时。
那个知名演员在国内算得上混得不错了,生活条件肯定好于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
就她这样的,才出国一两年就能在春晚现场说出“你们中国人”这种忘了祖宗的话就可见一斑。
秦淑洁同样是骄傲的,但是她没有迷失自我,黄瀚对她同样存在好感。
因为黄瀚认为忠于国家,有民族自豪感,不忘本的人才值得信赖,他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果然,有了小颦这个听众,俩人貌似都觉得轻松多了。
这个晚上从工作到私生活,秦淑洁谈了许多,她甚至于流露出不想结婚,但是想要有个孩子的想法。
这种问题黄瀚就没法给建议了,一个单身女子领养一个孩子,在美国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性。
自己生,即便不结婚,总得找个男朋友吧
由此可见在美国生活这些年,确实改变了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此时的秦淑洁应该是处于茫然期,最好的结果是让她遇到能够怦然心动的男人。
看来得跟沈晓蓉打电话,让她多留点心,帮着小姨牵线搭桥。
黄瀚一家子准备明年去美国看一看,在秦淑洁眼里是小事一桩,商务签证的事儿由她大包大揽。
帮着张春梅找担保人也容易,秦淑洁回美国时会跟沈晓蓉说这件事,让沈晓蓉找一套完整的复习资料寄回来。
有沈晓蓉指点重点复习什么,应该是事半功倍,以张春梅的基础,被录取的机会很大。
秦淑洁很想让黄瀚带着家人去美国看看,因为她跟沈晓蓉一样,也希望黄瀚能够去美国留学。
她甚至于想着,等黄道舟、张芳芬到了美国后,带他们参观几所美国的名校,设身处地跟他们谈谈美国教育水平。
黄道舟、张芳芬都是有见识的,中美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他们夫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