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从他手上抢的钱给抢回来。
试想若是天下多了两百万户,少府岂会缺钱
朝廷岂会缺钱
有了钱之后,对付宗王岂不简单了许多
“爱卿有主意,可细细道来。”
皇帝要做的,就是人口普查。
但在这个时代做人口普查,并不容易。
首先一点,这就是触及到了世家的利益。
世家肯定不会将自己原来就有的好处送给皇帝。
人是一个很实际的动物。
俗话说得好,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
而司马遹要做的事情,无疑是要将世家的父母全杀了。
岂会容易
王生斟酌了一下,还是把方法说出来了。
“陛下要用软的,还是硬的”
软的
硬的
司马遹愣了一下,问道“何谓软,何谓硬”
王生也不卖关子了,直接说道“软的时间需要长一些,陛下掌盐铁,只需要看一郡之地一月或者一年用盐铁的数量,便可知道一郡大体上有多少人,届时陛下在那郡县中报出人数,让世家自己定夺,谓之软。”
盐是必需品,每个人都要用的。
这个方法可以粗略的解决地方的人口问题。
但是
世家也要配合。
也就是说,最后的人数,可能也是不确定的。
之所以说软,是因为皇帝可以少报一些人数,世家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司马遹只是微微思索一番,接着问道“软的方法是如此,何谓硬”
“若陛下用硬,臣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索貌阅,第二种是输籍定样。”
“何为大索貌阅,又何为输籍定样。”
这两个名字一出来,司马遹就觉得十分正式了,整个人也不禁认真起来了。
“所谓大索貌阅,便是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即检阅人口的形貌,查核有无低报年龄及伪报老病的种种情况。并规定户口不实者,里正流配远方;大功堂兄弟以下,皆令另立户籍,以防隐匿。”
缓了一口气,王生再说道“为了让陛下派遣的官吏认真做事,也让百姓乐于举报,规定户口有一个不实者,官司解职;凡检举得一壮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
“好办法。”
司马遹只是一想,眼睛就亮起来了。
“用了这个办法之后,我看这世家,也隐瞒不了人口。”
司马遹笑着看向王生,在他眼中,面前的这位男人,又给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所谓之输籍定样,又是如何的”
王生接着说道“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营私舞弊,文帐出没,复无定籍,难以推校。是故若陛下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百家或三百家为一团,根据定样标准划分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征岁差役与应纳税额,写成定簿。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或抑制士族、豪强占有百姓人口,从而增加朝廷收入,加强陛下权威。”
说到此处,王生再说了一句,道“原本军籍之人,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陛下心忧粮草问题,为何不设屯田将军,分统诸州军队,总隶属于陛下。军籍及其家属在州县落籍,平时从事生产,实行“寓兵于农”,减轻国家军费开支,且可收郡兵于陛下手中,可谓之一举两得。”
如果说前面的大索貌阅让司马遹眼前一亮的话,王生的这个输籍定样,就让司马遹心中一震了。
他知道,若是采取这种方法的话,他心心系系的粮草问题便不复存在了。
反而那些士卒屯田,还能给朝廷带来收入。
当真是好办法啊
“爱卿所言之,皆是治国良方,可之前为何说难呢”
王生苦笑一声,话也是马上说出来了。
“臣下之所以说难,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不管是输籍定样,还是大索貌阅,都是需要许多官吏去做的,然而这些官吏,大多又为世家之子,世家之子如何会为陛下断自家的财路”
绕来绕去,最后还是绕到了手下无人可用的局面来了。
司马遹脸上的笑意果然消失了。
“只是之前爱卿也考校过了,寒门之中,并无可用之人,这世家高门的人不可用,那朕该用谁”
这就是一个死圈了。
隋文帝能用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是因为经历了南北朝之后,世家的力量已经是逐渐衰弱了。
而在这个时候,在西晋,世家却是青年,正向着壮年发展,要在这个时候与世家掰手腕,便是作为皇帝,司马遹自己也是得斟酌斟酌的。
“或许可以靠易地治理,或者可以用此法,输籍多者,可免赋税。”
也就是说,干得好的那些人,你家的奴仆便免费给你打工,不需要独立出户口来交税。
司马遹眼睛微亮,轻轻点头。
“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说实话,这个办法却不怎样。
首先世家之间,大多是有交情的。
皇帝根本没有给世家好处,反而是挖世家的墙角。
即便是许了这些东西,但若是世家联合起来了,便是输籍定样,亦或者大索貌阅,恐怕都是失去作用了。
人才,还是决定一切啊
“如此的话,朕便明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恐怕现在中书监与尚书令都在等着爱卿,去罢。”
“诺。”
王生起身,对着司马遹行了一礼,
在退出宫殿之前,王生还是开口说话了。
“陛下,与世家争利,势必会与世家有所冲突,陛下可要三思后行。”
说完这句话,王生才退出宫殿了。
方法他是说出来了,而且是经历过考验的方法。
至于皇帝会如何做,就不是他能考虑的了。
毕竟他手下的事情,也是一点都不少的。
不过从皇帝的这一问便知道,现在的皇帝,终于知道自己是一个皇帝了。
知道享受,也知道要开始管管自己的国家,而非是一直盯着自己手上的权力。
虽然此时皇帝的做法,与之前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有一说一。
王生其实是不赞同皇帝与世家撕破脸的。
毕竟宗王的事情没解决,再搞世家。
单线作战皇帝便显得有些颓势,双线作战,恐怕是没有任何胜势的。
当然,这可能是王生自己多想了。
试想若是天下多了两百万户,少府岂会缺钱
朝廷岂会缺钱
有了钱之后,对付宗王岂不简单了许多
“爱卿有主意,可细细道来。”
皇帝要做的,就是人口普查。
但在这个时代做人口普查,并不容易。
首先一点,这就是触及到了世家的利益。
世家肯定不会将自己原来就有的好处送给皇帝。
人是一个很实际的动物。
俗话说得好,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
而司马遹要做的事情,无疑是要将世家的父母全杀了。
岂会容易
王生斟酌了一下,还是把方法说出来了。
“陛下要用软的,还是硬的”
软的
硬的
司马遹愣了一下,问道“何谓软,何谓硬”
王生也不卖关子了,直接说道“软的时间需要长一些,陛下掌盐铁,只需要看一郡之地一月或者一年用盐铁的数量,便可知道一郡大体上有多少人,届时陛下在那郡县中报出人数,让世家自己定夺,谓之软。”
盐是必需品,每个人都要用的。
这个方法可以粗略的解决地方的人口问题。
但是
世家也要配合。
也就是说,最后的人数,可能也是不确定的。
之所以说软,是因为皇帝可以少报一些人数,世家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司马遹只是微微思索一番,接着问道“软的方法是如此,何谓硬”
“若陛下用硬,臣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索貌阅,第二种是输籍定样。”
“何为大索貌阅,又何为输籍定样。”
这两个名字一出来,司马遹就觉得十分正式了,整个人也不禁认真起来了。
“所谓大索貌阅,便是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即检阅人口的形貌,查核有无低报年龄及伪报老病的种种情况。并规定户口不实者,里正流配远方;大功堂兄弟以下,皆令另立户籍,以防隐匿。”
缓了一口气,王生再说道“为了让陛下派遣的官吏认真做事,也让百姓乐于举报,规定户口有一个不实者,官司解职;凡检举得一壮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
“好办法。”
司马遹只是一想,眼睛就亮起来了。
“用了这个办法之后,我看这世家,也隐瞒不了人口。”
司马遹笑着看向王生,在他眼中,面前的这位男人,又给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所谓之输籍定样,又是如何的”
王生接着说道“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营私舞弊,文帐出没,复无定籍,难以推校。是故若陛下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百家或三百家为一团,根据定样标准划分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征岁差役与应纳税额,写成定簿。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或抑制士族、豪强占有百姓人口,从而增加朝廷收入,加强陛下权威。”
说到此处,王生再说了一句,道“原本军籍之人,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陛下心忧粮草问题,为何不设屯田将军,分统诸州军队,总隶属于陛下。军籍及其家属在州县落籍,平时从事生产,实行“寓兵于农”,减轻国家军费开支,且可收郡兵于陛下手中,可谓之一举两得。”
如果说前面的大索貌阅让司马遹眼前一亮的话,王生的这个输籍定样,就让司马遹心中一震了。
他知道,若是采取这种方法的话,他心心系系的粮草问题便不复存在了。
反而那些士卒屯田,还能给朝廷带来收入。
当真是好办法啊
“爱卿所言之,皆是治国良方,可之前为何说难呢”
王生苦笑一声,话也是马上说出来了。
“臣下之所以说难,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不管是输籍定样,还是大索貌阅,都是需要许多官吏去做的,然而这些官吏,大多又为世家之子,世家之子如何会为陛下断自家的财路”
绕来绕去,最后还是绕到了手下无人可用的局面来了。
司马遹脸上的笑意果然消失了。
“只是之前爱卿也考校过了,寒门之中,并无可用之人,这世家高门的人不可用,那朕该用谁”
这就是一个死圈了。
隋文帝能用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是因为经历了南北朝之后,世家的力量已经是逐渐衰弱了。
而在这个时候,在西晋,世家却是青年,正向着壮年发展,要在这个时候与世家掰手腕,便是作为皇帝,司马遹自己也是得斟酌斟酌的。
“或许可以靠易地治理,或者可以用此法,输籍多者,可免赋税。”
也就是说,干得好的那些人,你家的奴仆便免费给你打工,不需要独立出户口来交税。
司马遹眼睛微亮,轻轻点头。
“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说实话,这个办法却不怎样。
首先世家之间,大多是有交情的。
皇帝根本没有给世家好处,反而是挖世家的墙角。
即便是许了这些东西,但若是世家联合起来了,便是输籍定样,亦或者大索貌阅,恐怕都是失去作用了。
人才,还是决定一切啊
“如此的话,朕便明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恐怕现在中书监与尚书令都在等着爱卿,去罢。”
“诺。”
王生起身,对着司马遹行了一礼,
在退出宫殿之前,王生还是开口说话了。
“陛下,与世家争利,势必会与世家有所冲突,陛下可要三思后行。”
说完这句话,王生才退出宫殿了。
方法他是说出来了,而且是经历过考验的方法。
至于皇帝会如何做,就不是他能考虑的了。
毕竟他手下的事情,也是一点都不少的。
不过从皇帝的这一问便知道,现在的皇帝,终于知道自己是一个皇帝了。
知道享受,也知道要开始管管自己的国家,而非是一直盯着自己手上的权力。
虽然此时皇帝的做法,与之前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有一说一。
王生其实是不赞同皇帝与世家撕破脸的。
毕竟宗王的事情没解决,再搞世家。
单线作战皇帝便显得有些颓势,双线作战,恐怕是没有任何胜势的。
当然,这可能是王生自己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