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点,本次发布为防盗版,正文1点半前换上
    面对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即位的宋神宗想要除旧布新改变格局,同在朝堂高踞要位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认识到要变法革新,但在变法的目标方向,以及实施的具体路径等环节,司马光和王安石出现了分歧。于是,搅乱北宋政坛数十年的新党和旧党之争,从此开始。相互拆台和攻讦的现象一直延续到神宗死后,宋哲宗即位。前后长达五十年。北宋政治废弛,两党更迭执政,人民无所适从。
    司马光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作资治通鉴的呢
    司马光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但他的政治主张没有被宋神宗采纳,上疏请求外任。宁四年1071,他判西京御史台,力荐德才兼备太常寺卿黄中庸为侍中兼枢密副使,而自己毅然辞去了枢密副使的官职,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退而修史。这段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5
    第二集编辑
    智伯之亡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那么,资治通鉴开篇写的是哪个历史发生呢
    公元前453年发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可以说是春秋到战国的分水岭,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把这件事情放在开篇来记述,可见司马光对这件事情是十分重视的。
    而三家分晋之前,春秋晋国是四卿把持朝政,其中的智氏一家独大,已经具备兼并韩赵魏三家,独代晋宗的可能。但最终智氏的族长智伯没能成为一统江山的英主,反而成了三家分晋的垫脚石。智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在晋国都干了哪些大事
    智伯是春秋晋国卿大夫家族中,势力最强大的智氏家族的族长,他采用的“食果去核”之计,巧妙地削弱了韩赵魏三卿的实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智氏家族在晋国的卿大夫中一家独大。如果不出意外,智伯统领下的智氏家族必然会吞并其他三家,最终取代晋君,另立国家。但是,历史走势往往出人意料,智伯最终却败在了自己洋洋得意的一句话上。那么,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呢除此之外,在他身上还有什么样的缺点呢6
    第三集编辑
    魏文侯其人
    战国七雄的格局形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看不出哪个国家有统一天下的气魄。而战国七雄中第一场有声有色的大戏,是从魏国开始上演的。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崛起的国家,而它的崛起,和魏国的一代有为之君魏文侯密不可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妃虽晚不须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伪装清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伪装清纯并收藏一妃虽晚不须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