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吗”
曹操呓语过后,完全沉默了下来。
因为几乎在同时,他又收到了曹洪身死的消息,而且特别的具体。曹操知道这是明军故意给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击他的信息,逼迫他投降。只是
“这么轻易就死了还是死在城门口”
“看来明军的夜战能力比想象的还要厉害,之前看到的弓弩也并不是明军之中最为厉害的弓弩啊”
在继曹仁死后,曹操暗中着人保护曹范、曹初之后,又将曹馥保护了起来,同时遣心腹暗中出城,唤回了曹楷和曹震。
其人,均乃曹仁和曹洪之后,或子或孙。
扑棱棱
信鸽落下,初始养鸽人并不在意,但是看到信鸽翅膀上的印记,面色陡然大变,接着快步上前一把抓住信鸽,迅速取下其脚上的小竹筒,死死捏在手中,然后才将信鸽扔了出去“好生伺候着。”
其他人一看,也都知道为什么,急忙接住,挑选最好的虫子喂食
“都督,涿县急讯”
帐门处的守卫本见一人飞奔而来,便要拔刀,听得此言,急忙掀开了帐帘
“都督,涿县急讯”
高顺早已听到,站起来急忙上前,道“东西呢快,给本都督。”
“在这儿。”来人不敢怠慢,急忙将攥在手心的小竹筒递了过去。
“陛下将至,高顺都督务必尽快拿下兖豫二州,勿使陛下落入险境。”
话不多,仅三句。
没有落款,但在信的背面有一个印章图案。高顺回转身,从角落的箱子里取出一物,仔细进行了对比,方才点头确定了下来。
“没有问题”
高顺接着迅速写下一封回信,交给来人。待来人离去,高顺呼道“来人”
“都督”
“去请”
“不用了,登已经来了。”
“长史听到消息了”
高顺回应着,同时又对进来的守卫示意,让他退了出去。
“嗯”陈登点头,然后问道,“可是陛下要南下”
高顺面露异色,不动声色道“长史如何得知”
陈登笑道“曹军覆灭在即,陛下与曹丞相关系匪浅,应该是要一叙的。而且汉帝的事情,无论是登还是都督都不好处理,唯有陛下才行。”
高顺心头松了口气,赞同道“没错,刘氏根深蒂固,最后会怎么样,还需陛下一言而决。”
就近些年,不,应该说近百年来看,刘氏的所为,实际上对百姓的伤害极大。黄巾起义,并非偶然,而是长久以来的困苦,让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方才在有人站出来的时候,选择了反抗。
毕竟民不与官斗只有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才会不得不反。
像高顺等人来说,实际上受到的影响不小,要说对刘氏没有恨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要他们斩了刘协,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就是刘氏统治四百年的威力并不是简单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解释的。
陈登点头,又道“不过,我们也该加强攻势了。”
“禁卫的实力确实很强,但是他们到底人数太少,又要兼顾皇宫守卫,能分出来的人手不过千而已。或许仍是能护住陛下,但是凡事都有万一,若是出现意外,无人能承担得起。”
高顺赞同道“没错,所以首先就是要通知高览副都督,同时加快调兵。”
陈登点头道“好,高览副都督那边由都督来通知,调兵的问题则由登来负责。”
南军计有五十五万之巨,而今投入大战的是仅有三十余万,就算除去部分用于守御各地的士兵,也尚有十万人马可调。十万人,已经足以大大加快速度,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顺想了想,同意了下来“好,就这样定了。”
随后,陈登又建议道“此时曹军士气衰颓,都督或可大军前出,进抵许昌,后面分兵围城。”
高顺眼前一亮,道“而且可以先一步切断许昌和陈留的连续,或可逼迫陈留剩下的城池投降。”
第二天,高顺就领兵十万,长驱直入,扑向许昌东北面的扶沟,当道下寨,威吓许昌,并不直接围困许昌,以免陷入四面围困的局势。
不过陈登并未随行,而是停驻外黄,负责调兵,以及围困其他城池的军务。几乎高顺每南下一地,就有一城被围困。陈留、雍丘、圉县、襄邑、尉氏、扶沟等,无一落空,稳住了高顺后方的局势。
此举
曹操呓语过后,完全沉默了下来。
因为几乎在同时,他又收到了曹洪身死的消息,而且特别的具体。曹操知道这是明军故意给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击他的信息,逼迫他投降。只是
“这么轻易就死了还是死在城门口”
“看来明军的夜战能力比想象的还要厉害,之前看到的弓弩也并不是明军之中最为厉害的弓弩啊”
在继曹仁死后,曹操暗中着人保护曹范、曹初之后,又将曹馥保护了起来,同时遣心腹暗中出城,唤回了曹楷和曹震。
其人,均乃曹仁和曹洪之后,或子或孙。
扑棱棱
信鸽落下,初始养鸽人并不在意,但是看到信鸽翅膀上的印记,面色陡然大变,接着快步上前一把抓住信鸽,迅速取下其脚上的小竹筒,死死捏在手中,然后才将信鸽扔了出去“好生伺候着。”
其他人一看,也都知道为什么,急忙接住,挑选最好的虫子喂食
“都督,涿县急讯”
帐门处的守卫本见一人飞奔而来,便要拔刀,听得此言,急忙掀开了帐帘
“都督,涿县急讯”
高顺早已听到,站起来急忙上前,道“东西呢快,给本都督。”
“在这儿。”来人不敢怠慢,急忙将攥在手心的小竹筒递了过去。
“陛下将至,高顺都督务必尽快拿下兖豫二州,勿使陛下落入险境。”
话不多,仅三句。
没有落款,但在信的背面有一个印章图案。高顺回转身,从角落的箱子里取出一物,仔细进行了对比,方才点头确定了下来。
“没有问题”
高顺接着迅速写下一封回信,交给来人。待来人离去,高顺呼道“来人”
“都督”
“去请”
“不用了,登已经来了。”
“长史听到消息了”
高顺回应着,同时又对进来的守卫示意,让他退了出去。
“嗯”陈登点头,然后问道,“可是陛下要南下”
高顺面露异色,不动声色道“长史如何得知”
陈登笑道“曹军覆灭在即,陛下与曹丞相关系匪浅,应该是要一叙的。而且汉帝的事情,无论是登还是都督都不好处理,唯有陛下才行。”
高顺心头松了口气,赞同道“没错,刘氏根深蒂固,最后会怎么样,还需陛下一言而决。”
就近些年,不,应该说近百年来看,刘氏的所为,实际上对百姓的伤害极大。黄巾起义,并非偶然,而是长久以来的困苦,让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方才在有人站出来的时候,选择了反抗。
毕竟民不与官斗只有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才会不得不反。
像高顺等人来说,实际上受到的影响不小,要说对刘氏没有恨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要他们斩了刘协,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就是刘氏统治四百年的威力并不是简单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解释的。
陈登点头,又道“不过,我们也该加强攻势了。”
“禁卫的实力确实很强,但是他们到底人数太少,又要兼顾皇宫守卫,能分出来的人手不过千而已。或许仍是能护住陛下,但是凡事都有万一,若是出现意外,无人能承担得起。”
高顺赞同道“没错,所以首先就是要通知高览副都督,同时加快调兵。”
陈登点头道“好,高览副都督那边由都督来通知,调兵的问题则由登来负责。”
南军计有五十五万之巨,而今投入大战的是仅有三十余万,就算除去部分用于守御各地的士兵,也尚有十万人马可调。十万人,已经足以大大加快速度,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顺想了想,同意了下来“好,就这样定了。”
随后,陈登又建议道“此时曹军士气衰颓,都督或可大军前出,进抵许昌,后面分兵围城。”
高顺眼前一亮,道“而且可以先一步切断许昌和陈留的连续,或可逼迫陈留剩下的城池投降。”
第二天,高顺就领兵十万,长驱直入,扑向许昌东北面的扶沟,当道下寨,威吓许昌,并不直接围困许昌,以免陷入四面围困的局势。
不过陈登并未随行,而是停驻外黄,负责调兵,以及围困其他城池的军务。几乎高顺每南下一地,就有一城被围困。陈留、雍丘、圉县、襄邑、尉氏、扶沟等,无一落空,稳住了高顺后方的局势。
此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