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是抢着要。
    张青峰作为封神演义的作者,他自然是有稿子的,他也是被几家勾栏抢着要。
    最后,张青峰选择了一家叫做茶园棚,能够容纳五百人的勾栏。
    他的评书时间被安排在了白天,差不多每天两场,晚上的时候他才有时间写稿子。
    张青峰没有想到的是,他第一天讲评书,五百座的茶园棚就被观众坐满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买了站票,可以说是爆满。
    其实张青峰也知道,这并不是他有多么大的号召力,而是因为封神演义评书最近太火爆了,很多人想要听封神演义评书而不可得。
    很多人看到茶园棚挂上了封神演义评书节目的招子,第一时间就买了票。
    张青峰讲评书,比起赵老先生和他的几个师兄还是有些差距,不过就算是这样,他讲的评书也是受到了很多听众的追捧。
    每次他讲评书,台下的观众也没少打赏。
    张青峰讲评书,每场的工钱四百钱,观众打赏也差不多能得到三四百钱左右。
    加上老先生和几个师兄每天给的差不多一贯钱,张青峰发现自己一天竟然能赚接近三贯钱,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不只是张青峰每天赚那么多钱,赵老先生在莲花棚讲评书,每天最少都能赚七八贯,比张青峰可多多了。
    他的几个师兄每天在几家勾栏赚的也不少,就没有少于两贯钱的。
    从这一点来看,他们所有人都得感谢张青峰,没有张青峰的封神演义,他们根本就别想赚那么多钱。
    就以大师兄田志为例子,他以前在他落在的勾栏,一天是一场评书,一场评书的工钱是三百文,加上打赏的也不会超过四百文。
    而现在,他讲封神演义评书,从每天一场变成了每天两场,而且每一场的上座率都是爆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工钱也涨了一倍,还有打赏的分成,一天下来两贯多是稳稳的,赚的钱足足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虽然他们讲评书赚的多,但是勾栏方面赚的更多,如果勾栏天天都是这样爆满,勾栏的东家一年最少都能赚一两万贯。
    当然天天爆满是不可能的,观众就这么多,别家勾栏也会竞争。
    “柳大爷,你们班子还要人不”
    这天,张青峰缠着柳大爷问道。
    被他称为柳大爷的,正是一个戏班子的班头。
    “杨三郎,你讲评书赚那么多钱,怎么还看得上我这赚辛苦钱的戏班子啊。”柳老头笑着朝张青峰说。
    柳老头手下十几个人,虽然每天都能赚一些钱,但是这么多人分下来一个人也拿不到多少。
    比起张青峰一天最少赚两贯可少多了。
    “怎么会看不上,我还年轻,准备多学一些东西呢,一辈子光说评书多无聊啊”
    张青峰朝柳老头说道“要不你让大娘子教我胡琴吧,我愿意交学费。”
    大娘子,是柳老头的女儿,已经结婚生子,女儿女婿都在他的班子里讨生活。
    柳老头的女儿拉的一手好胡琴,这是张青的想要的。
    胡琴,在宋朝书名叫奚琴,老百姓叫胡琴,后世叫二胡。
    虽然张青峰穿越来之前已经用学习卡学到了李春教授的二胡技能。
    但他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宋朝少年,作为一个有根有底的人,他想要把些这个技能表现在人前,总得找一个老师吧,虽然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只为了给他的技能一个出处。

章节目录

穿越之青史留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授与天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授与天齐并收藏穿越之青史留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