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女子,虽然蒙着面巾,看不清面容,但举手投足显示出的风范修养也是不俗。至于他的随从个个高高大大,壮得跟熊一般。他知道对方是世家子弟。
    不过,凌敬却也不惧,道“秦王英明神武,论文治,不弱先帝,论武功,不亚当今,若能两者合一,我大隋王朝只会前进不会后退。”
    杨侗有些脸红
    “不过,若是殿下能够发展商业就好了”
    “哦愿闻其详”杨侗眯眼沉吟,一对丹凤眼却射出锐利慑人的异芒。
    “怎么说呢我前主体是农业,可农业大力发展就真的支撑起大隋所需吗未必。而商业可以填补这个空缺,甚至可以带动农业发展,这样的好事情,为什么不做”凌敬说道,“农为主、商为辅、工为骨,才是发展民生最佳方略。一个国家要的不是畸形繁荣,而是综合强盛”
    杨侗眼睛一亮,施又透出不平之色“商人逐利,而且商业乃是聚敛之道,有人赚就有人赔,赚的是商人,贫困的是百姓。故先秦以来,无不是行贵农贱商之国策,商业终究是小道,真正撑起国家根本的还是田亩赋税”
    这种论调是自古以来的主流。
    凌敬嘴角牵出一抹讥讽地笑“商贾逐利不假,难道百姓就不逐利吗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天性”说到这里,他目视尤在看榜的诸多士子,“这些人来涿郡,不也是为了名利吗当然,这也包括在下本人。”
    杨侗惊叹,能够这样坦然说出来的,果非常人。
    “确实如此军人追逐军功是逐利,文臣为晋升而努力,也是逐利,故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凌敬点头道“兄台好见识其实商业是商人购买百姓手中剩余货物,再去出售,商人赚了钱,就会大规模从百姓手中购买,百姓赚了钱,工匠积极制作家具、农民积极生产各行各业的产量就会提高国家获得的税收更充沛,国力更强盛。”
    “愚以为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准,不应以朝廷府库拥有的财富为标准,而应该看百姓,百姓安居乐业,家有余钱,那这一个国家不用看,一定开明强盛,而百姓如果生活困顿,朝廷再有钱也不能证明什么”
    “凌兄好见识”杨侗由衷赞叹,凌敬说的无疑是高明之处,这点杨侗无法否认。
    论起虚假繁荣、畸形繁荣,非“开皇之治”莫属
    杨坚有钱源于是他清查户口,从黑户变成平民的几千万百姓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财政收入。
    当时关中人丁稀少,中原水灾频频,但大隋府库总是满的,杨坚仿佛有用不完的钱,逢年过节都给文武百官与士兵发赏钱,一次性发完三百万匹布帛,就这样他的钱依旧没花完
    后来府库满了,都没有地方放了,杨坚得瑟了的问众臣“我每年都发了那么多赏钱,怎么还没用完”
    他的钱在小赏方面当然用不完,因为大隋的农业潜力几乎被榨干净了
    到了杨广上台,官员丈量土地时,为了迎合他好大喜功的性情,故意夸大耕地面积,并放出亩产万斤粮、胡瓜大如房之类的风声
    于是,杨广大手一挥,既然产量这么高、一庄子人都吃不完一个大瓜、猪狗都能跨大洋,那就加收税赋
    这一加,百姓就穷得饭都吃不上了。
    而为库房不足而发愁的杨广怎么办的
    任性的大兴土木之后还不过瘾,再来个京杭运河一年通
    这样一来,本就在生存线上左右摇摆的百姓彻底没活路了,除了造反还能怎么样
    大隋这样一个大家伙,在过渡压榨中变成这样子。
    这教训不仅告诉杨侗要藏富于民,民富则国强还让他知道经济要多方面发展
    因为一个国家是一个人体的话,农业是骨架、工业是肌肉、教育是灵魂,而商业无疑串连各行各业的经脉。
    凌敬一个土生土长的大隋土著,能力排众议的提出农为主、商为辅、工为骨之国策,的确是不同凡响
    他决定,再设一个商部
    商部头头,非凌敬莫属
    稍作闲聊,杨侗便告辞而去。
    这一天还早,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于是杨侗很自然的牵过小舞的手,有些懒散地朝精武馆报名点走去

章节目录

大隋第三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碧海思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海思云并收藏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