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殿下,统叶护亲率突厥大军东进,骑兵无边无际”翌日清晨,隋军斥候第一时间将突厥东进的消息传向了杨侗。
    “应该是知道老巢被端急于决战”
    “比预想的要快些”
    “殿下,下命令吧”
    早已做好准备的大隋众将立刻看向了主位上的杨侗,一个个斗志昂扬。
    杨侗冷冷一笑“拆掉大营,返回旧营,让他们来攻。”
    统叶护可汗显然知道老巢被端了,情知此时回军去救也来不及了,索性决定击溃了自己,然后没有后顾之忧的回师。但杨侗却不肯和西突厥决战,突厥军有二十五万骑兵,杨侗并没有必胜的把握,那么扬长避短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他准备东撤到之前的营地,利用旧营的地利优势,尽可能的杀死敌军有生力量,削弱敌军力量和士气。直到最后一刻再出击,彻底歼灭这一支西突厥大军。
    而且西突厥越往东,他们的补给线越长,只要秦琼在后面将之掐断,统叶护可汗便会面临粮食危机,坚持不住后只能撤离。从这里到老营地有一百多里路,无疑给隋军多了一百多里的攻击范围。
    “呃”
    对于杨侗的决定,众将都有些傻眼。
    杨侗笑着对众人道“若我是统叶护可汗,我在听到老巢被端掉之时,我会率先保证自己和粮道安全,然后审时度势的对敌军发动雷霆一击,绝不会给对方破坏粮道的机会。他们老巢被端的消息要是在军中散开,大军的士气会消退殆尽,这一战在气势上首先就输掉了三分;一旦叔宝掐断了他的粮道,大军离崩溃已经不远了。”
    沈光恍然笑道“殿下说得不错,作战在于扬长避短,骑兵之长在于强大的冲击力和强大的机动性,势不可为一沾即走。骑兵之短在于弃马攻城和敌人长期对峙这次突厥却反着与我军打消耗,从我军立营于此便不断地攻城,骑兵的势力一次都没有用过,西突厥的失败其实在与我们对峙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裴行俨亦是明白了过来,大笑道“根源还是出在统叶护可汗身上,此人是个相当了得的人物,继位以后东征西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拓境千里,他摧凶克敌,往往无往不利。一系列的大胜,他难免生出傲气和自负,接受不了失败的现实,因此想从殿下身上找回场子。
    说到了这里,裴行俨的思路渐渐清晰,他接着说道“统叶护可汗的自负令他失去理智,从而看不透大局。当年始毕可汗四十万大军围攻雁门,当天下勤王大军杀到,始毕可汗便知事不可为,顺势而退,这就是大局观。而统叶护可汗则鼠目寸光,明知我军准备充分,又知国内遭遇惨重损失,居然不思撤离,还要孤军深入,这就是不懂大局的表现。这样的人为西突厥之主,也是上苍垂青大隋。”
    一番话让众将精神大振,众人纷纷磨拳擦掌,恨不能立刻上阵和突厥军大战一场似的。
    “当他知道我们兵力不如他的时候,定然会疯狂的强攻。”尉迟恭咧嘴一笑,接着说道“我们的军营小了一半以后,防御将面面俱到,威力倍增。不把西突厥军队战力彻底耗光,我们绝不能出营一步。”
    罗士信见人人都有说法,而自己像个sb一样,十分没面子,他看着杨侗,心中突然一动,笑着说道“末将有一计,或能以极少极少的代价歼灭西突厥部分力量。”
    杨侗挑了挑眉,看向罗士信的眸子里带着几分笑意,扬了扬下巴“说来听听。”
    “既然要走,我们完全可以在营中设下陷阱嘛然后把留座空营给他们,便是不能全歼,也能重创他们。”罗士信有些兴奋地道。
    “有意思”杨侗笑了起来,若是如此的话,倒是有些机会。想了一想又问道“那么,又如何让他们住进来呢”
    “这”罗士信却是说不上来,这念头也不过是灵光一闪,至于如何操作罗士信一时间真想不出来。
    一旁薛万彻却是心中一动,看向杨侗道“殿下,末将却是想到了一件事。”
    “何事”
    “末将当年当先父一名亲兵,有幸参与吐谷浑之战,家父是路大军的主将,那路敌军心有退意,曾玩了一套悬羊击鼓的打戏,只是他们当夜便开始悬羊击鼓,家父本已收兵修整战果,但听那鼓声彻夜不绝,当下生起了疑心,连夜派人查探,却见那吐谷浑人学不到家,用得太早了,他们人还没完全退走,先父当即提兵追击,大杀了一通。”薛万彻笑着说道。
    “你是说”杨侗眼睛为之一亮。
    “我们为其道为之,故意露出破绽,引西突厥大军来攻,我军攻其不备、一战破之。”罗士信兴奋的说道。
    杨侗顿时露出了意动之色,他不愿战是怕损耗太大,不过若能以极少的代价将折下西突厥一条胳膊,对于接下来的战事极为有利,西突厥的力量越弱,还能彻底激怒统叶护可汗。
    “好,便依计行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隋第三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碧海思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海思云并收藏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