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回头问“顾院长,致庸,你们怎么也来了”
    “衙署的地基不是打好了吗,我们不大放心,过来看看的。没想到一来就听谨言说您在山上,我们就这么过来了。”顾院长不无好奇地看了看杜三,接着道“中坝口抽取的厘金有我们两成,天晓得他们会不会在账目上做手脚,过来时正好遇到那两个什么委员,我也没跟他们客气,说好了从明天开始我们保甲局要派个人过去。”
    “派个人过去也好,您老打算派谁去”
    “要说合适,慎言最合适,可谨言哪抽得出身,我打算让千里的堂侄王有朋过去。有朋那孩子学业虽没什么长进,但为人和办事还算可靠。”
    “您老说可靠,那一定很可靠。”韩秀峰笑了笑,邀众人一起下山。
    杜三这是第二次来,晓得顾院长和李致庸不但是本地士绅,而且不是捐过顶带就是圣上钦赐的顶带,手下甚至有乡勇,何况心里本就有愧,不好意思跟太紧,就这么远远的跟在后头。
    不出他所里,刚走出几步,顾院长就问起韩秀峰为何突然想起来凤山上香。
    韩秀峰深吸口气,停住脚步遥望着扬州方向,凝重地说“扬州那边要开打了,这次是真打但明伦为将功赎罪,不但说晓得哪里有能把城墙轰开的万斤巨跑,还自掏腰包雇青壮去运,等炮一运到就开打。”
    “韩老爷,您这是为大军祈福”
    “大军还轮不着我韩秀峰操心,我是担心张翊国。”
    “那个屡战屡败的盐知事”顾院长下意识问。
    “恩,不过他不再是盐知事,现在跟我一样是从五品顶带,雷以诚保举的。”
    “大军攻城,跟他一个文官又有什么关系”
    韩秀峰苦笑道“朝廷为筹饷新开捐纳事例,捐一个从五品顶带用不了多少银子。雷以诚居然就用这值不了多少银子的顶戴花翎,让他死心塌地为朝廷卖命。明明是个文官,还主动请缨给大军做先锋,要亲率两百悍勇头一个攻城。”
    “他他又要领兵打仗”李致庸哭笑不得地问。
    “嗯。”
    “完了,让他当先锋,我看这城十有攻不下。”
    “致庸,你这话什么意思”顾院长不解地问。
    李致庸禁不住笑道“顾院长,您老又不是不晓得,他张翊国就没打过胜仗他能活到今天,我都觉得奇怪。”
    “话不能这么说,我大清总得有几个不怕死的文武官员,”顾院长想想又问道“韩老爷,那万斤巨炮找着了没有”
    “找着了,信上说已经运过江了,算算日子再过天便能运到扬州城下。”
    “在哪儿找到的”
    “江阴鹅鼻嘴,是一尊道光二十三年铸造的奋威振远大将军炮,重一万两千斤,吃药三百二十四两,配弹二百四十两。当年铸造这炮是为防范洋人的,后来不是议和了吗,这炮也就没用上,好多人都不记得了,没想到但明伦居然记得。”
    顾院长沉思了片刻,又问道“韩老爷,晓不晓得城里有多少贼匪”
    “吴文铭的信上说分兵之后城里的广西老贼不会超过三千,但贼匪每到一处就裹挟百姓,从贼的到底有多少就不晓得了。”
    “张翊国有没有给你信”
    “有信,不过一句也没提他要身先士卒去攻城的事,只说他已经求过雷以诚,等厘金收上来就拨一千五百两送海安来,抚恤那一百多个帮同官军围堵贼匪而战死的乡勇。”
    “忠臣,他是真正的忠臣。”
    “不然我也不会来上香许愿帮他祈福。”
    “吴先生有没有说什么”李致庸忍不住问。
    韩秀峰轻叹口气,无奈地说“吴文铭一心为吴家两位老祖宗和吴家庄上下一百多口报仇雪恨,拜见完雷以诚又回仪真了。打算回去筹集钱粮,招募民壮,编练乡勇。他是怀着必死之心回去的,在信中说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就请我帮着照应安置在泰州的那些家小。”
    “他这又是何苦呢”
    “他跟你我不一样,他要是啥也不做,将来哪有脸面对他那两位哥哥。”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章节目录

韩四当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卓牧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卓牧闲并收藏韩四当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