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忙着相看人家之时, 朝堂上却风起云涌。
    有人到顺天府告御状,告的是江南都转盐运使司和地方官府告他们勾结土豪势要,私造大船, 兴贩私盐;告他们放任私盐贩子张旗持兵,沿途但遇往来客商等船, 辄肆劫掠,死伤者众, 江河沿岸民众怨声载道,官府却毫无作为。
    顺天府嘛,就在天子脚下,不光管着京城,还能直达天听。
    只是,御状也不是那么好告的投状纸前,得先受笞刑五十。
    五十下板子, 实打实的那种,皮开肉绽都是轻的, 有些忍饥挨饿、长途跋涉过来的老百姓, 可能没等撑过五十下就当场没了。
    即便这样,顺天府还是隔三差五的收到御状。
    稀疏平常得京城上下都习惯了。要是几天没人告了,还会以为是不是自己落伍了漏了什么消息。
    这样的背景下,有人状告告宿怀盐政、宿怀当地官府, 听起来还是挺正常的。
    但是, 这次不一样。
    这次告御状的,拖家带口足足几十号人, 还大部分是老弱妇孺。除了一名身体看起来稍微强壮些的男子进去送状纸并挨五十大板,其余人等全留在门口哭嚎。
    待男子的五十大板挨完,顺天府收了状纸, 数名老者立马撞死在顺天府门前阶上。
    真正的惨烈。
    大衍朝这些年顺风顺水,最大的动作就是前两年的田税改革,也是获得百姓们的颂声载道。
    突然来这么一出,大伙都懵了。
    最重要的是,这群人还带了许多证据,
    看来江南之事非同小可。顺天府尹不敢自专,立马将状纸往上递。
    承嘉帝当即勃然大怒。
    盐税是大衍朝的重要税收收入,盐还关乎百姓民生。堂堂朝廷命官,竟然勾结私盐贩子做出这等事情
    查,必须彻查到底
    承嘉帝抽调督察院、户部数名官员即刻前往江南,同时调临近州府之巡抚前往江南,全权统筹此事。
    索性这两年水泥路大兴,诸位官员快马疾鞭,十天不到便到了江南。
    江南上下官员犹自醉生梦死,便被随同巡抚前来的芦州、潞州守备一并拿下。
    七月中旬,巡抚并诸位协查官员联合上奏。
    江南官员勾结土豪势要,兴贩私盐,动以万计,属实。
    放任私盐贩子张旗持兵,辄肆劫掠,伤亡百姓,属实。
    除此之外,他们还查出江南盐政私取盐息,每份盐引私自提取白银三两的费用,收取的费用每年高达二十多万两。
    这些费用从未奏报,户部也从未见过丝毫与之相关的造报派用文册。
    这么多的银钱哪里去了
    更别说还有受贿索贿。区区一名巡盐御史府里,便搜出八万多两白银,玉器古玩更是多不胜数。
    这不光是在挖承嘉帝、挖大衍的钱袋子,这分明是挖大衍的根基啊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江南官员一撸到底,填补官员飞速上任。
    除此之外,巡抚等人顺藤摸瓜,还摸出了这笔浮费的流向
    他们却不敢查了,索性任务已经完成,他们便将东西收拾收拾,打道回京,然后将所有查出来的东西堆到承嘉帝案前。
    承嘉帝一板脸,正想训斥,对上众人闪避的目光和紧张的神情,心里一咯噔,瞬间冷静下来。
    他按捺性子,捡起桌上东西逐一翻看,看着看着,脸便冷了下来。
    御书房里静可闻落针。
    “朕知道了。”承嘉帝面沉如水,“接下来朕会处理。”
    诸位官员自然不敢多话。
    你道是为什么因为这事查下来,跟后宫的安妃、大皇子靖王谢峮挂上了关系。
    以大衍朝的祖宗规矩,历来很少外戚当权之事,祸乱超纲之类的事件,更是百年难见。
    再者,盐铁此类干系重大,每任帝王都是派遣不偏不倚的皇党担任此类重职。
    承嘉帝自然也不会例外。
    刚被撸下来的运盐使,乃是正儿八经科举出身,经翰林、转户部等部门一步步升上来。
    白身出身,没有家世背景,在京城毫无根基,除了兢兢业业为承嘉帝办事,别无他途。
    但,是人就有缺点。
    这位野心勃勃的盐运使大人,以不惑之龄,纳了中书省的参知政事的同族侄女为妾。纳妾后的第三年,便得以擢升,被派往江南监管盐运。
    而中书省的参知政事是谁
    安妃族妹嫁给了他的弟弟。
    这关系一捋,大伙顿时不敢查了。
    承嘉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气得要命,还得看在自家妃嫔儿子的份上从轻处罚。
    参知政事直接降成六品员外郎,后宫里的安妃被降为嫔,谢峮则月例减半、禁足半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回到古代交笔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沙舟踏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沙舟踏翠并收藏回到古代交笔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