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参与进去”
唐娜没有否认,“确实有这个想法,但我知道可能性不大”
杨橙点了点头,“福克斯不会同意我们进去分蛋糕的。”
“是啊,但我在想,既然参与不进去,我们要不要做一部类似的大片我是指技术方面”
杨橙一愣,随即想到,“你的意思是裸眼3d电影”
“不止,还有120帧”
“嘶”杨橙抽了口凉气,“你这个想法有些大胆”
8年前,卡梅隆凭借一部阿凡达,给全世界的观影者戴上了一副眼镜,时隔8年后的今天,卡神又扬言要帮大家把这副眼镜摘下来,而他的倚仗就是裸眼3d激光全息
裸眼3d,一个在5年前风生水起的显示技术,但是因为技术的不成熟,一度被人遗忘在角落里,而在目前阶段想要从平面的银幕上获得3d的感官享受,就一定要通过阿凡达给大家带上的这副眼镜,戴上的眼镜再想摘下来,难度何其高
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120帧,杨橙虽然不懂技术,但也可以想象这里面所要面临的复杂问题。
好莱坞是最喜欢跟风的地方,难度好莱坞各大厂,在看到阿凡达火爆全球后,就没有想跟风的想法
当然不会没有,但为什么至今没有看到类似的电影诞生因为卡梅隆只有一个。
当然,技术与实际应用的原理晦涩难懂,技术没有真正实现与大众接触之前,仅仅凭借着“120帧裸眼3d激光全息”这一组名词,是远远不能“臆想”出阿凡达2中所采用的技术,将会让电影画面与观影体验,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光凭想象,恐怕很难做出跟风之作。
不过说起120帧,其实应该不陌生,让大家熟知这项技术的,还真不是卡梅隆,而是华裔大导演李桉。
去年,他的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是采用这种技术放映的,在观看120帧版本时,能看清演员面部的每一处细节,不光有毛孔、黑眼圈和青春痘等等皮肤“瑕疵”,还各种细微的面部表情,比如演员在情绪激动时,下颌处的肌肉抖动,额头上暴起的青筋,或者是眼神的转动。
有一场比利林恩全家一起吃晚饭的戏,镜头里两次出现非常小的苍蝇飞过,普通版本就很难看清楚。
电影的拍摄过程,就是将连续时间内的光线变化,采集记录为离散的一幅幅静态电影画面。
而在放映阶段,要让这些静态画面重新“动”起来,就要运用到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
实验表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大约为01秒左右,因此只要画面切换的速度大于12帧秒,人眼就会将上一帧的暂留影像和下一帧画面连起来,形成连续的视觉感受。
这就是120帧诞生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