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
“在门外蹲好别动,别让外人闯进现场。”
“汪汪”凯撒机灵地应了一声。
它紧接着便转过身去面朝外侧,像是守门的石狮子一般,稳稳地蹲坐下来。
林新一等人则是打开法医勘察箱和现场勘察箱,找出手套、鞋套、发套、口罩,各自戴上。
随后,毛利兰负责勘察现场痕迹,林新一带着浅井成实查验尸体。
而面对这具尸体脑袋上开着的深深血洞,林新一的目光不禁有些凝重
“枪击案啊有些麻烦。”
林新一很怕遇到枪击案。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实在是缺少处理枪击案的经验。
虽然该用的知识课上都学过,但这毕竟是一个重实践更重理论的职业。
实践经验太少,理论往往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上次处理濑羽尊德杀人案的时候,林新一就只是依靠痕检技术破案,没能从尸体本身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谁让国内治安太好,他想积累处理枪击案的经验,都没有什么机会。
而且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专业领域,还是灯塔国最强。
人家学术水平高超,实战经验丰富,在枪弹创的法医学研究上领先全球,不是那些连枪击案都很少的落后国家能比的。
“算了先按流程把尸表检查做了。”
林新一轻轻一叹,便带着浅井成实,开始按照程序验尸。
浅井成实一边默默记着林新一验尸的手法步骤,一边又好奇地提问道
“死者身后依靠的玻璃窗上,怎么也有个弹孔”
“玻璃窗被子弹打中,不会碎掉吗”
“不会的。”
林新一随口回答道
“你觉得玻璃被子弹打中就一定会碎,应该是电视看多了。”
“实际上子弹速度极快、动能较大,而子弹和玻璃的接触面积很小,压强就很大。”
“所以,当子弹击中玻璃,往往会像是钻头一样凿出一个小孔,而不是击碎整块玻璃。”
“尤其是这个案子”
“凶手用的手枪子弹贯穿力很强,强到可以先凿穿大脑,再凿穿玻璃窗。”
林新一指着那玻璃窗上淋着的一片喷溅状血迹说道
“喷溅状血迹是指认死者受伤时,所在具体位置的最佳线索。”
“你看,这块喷溅状血迹围绕着玻璃窗上的弹孔,呈现类圆形分布。”
“通过这几乎可以判定,死者中枪时就站在这玻璃窗的前面。”
“而子弹是先从前额贯穿了死者的大脑,又从脑后射出,贯穿了这扇玻璃窗。”
“鲜血随着子弹从脑后的射出口喷溅而出,才会在这玻璃窗上留下这样的喷溅状血迹。”
“嗯我明白了。”
浅井成实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而这时,负责现场勘查的毛利兰似乎是有了什么发现。
她提着4个分别装着一枚弹壳的透明证物袋,对林新一说道
“林新一先生。”
“我在窗户边上的墙面发现了3个弹孔,墙角发现了4个弹壳。”
“加上死者头部中的一枪,弹孔和弹壳数量对上了。”
“所以,我觉得”
毛利兰小心地说着自己的推断
“凶手应该是用电话把诹访先生叫到了这个房间。”
“然后,他掏出带有消音器的手枪,把诹访先生吓得退到窗边。”
“凶手开枪扫射,追杀在房间里逃窜的诹访先生。”
“其中3发子弹偏到了墙上,1发子弹正中诹访先生的额头,然后凿穿玻璃飞了出去。”
“看来,这个凶手的枪法应该不是很好,而且出手时也比较激动。”
林新一沉默着,没有急着表态。
其实毛利兰的推理虽然简单,但的确能解释现在发现的情况。
接下来再让凯撒闻闻现场的气味,尤其是那把遗留在现场的手枪上的气味,说不定就能找出嫌疑人了。
而只要那个被找出的嫌疑人被确认有作案时间和作案动机,锁定他往下调查,这个案子差不多就能破了。
只不过真有那么简单么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林新一紧紧皱着眉头,把目光移回到尸体额头上的那个弹孔。
回忆着自己学到后就极少用到过的枪弹创知识,他突然发现了什么
“不对,这个弹孔,好像太椭了。”
“什么意思”
毛利兰微微一愣,浅井成实也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如果弹头垂直进入人体,那射入口应当是正圆形。”
“如果弹头成角度射进人体,射入口就会形成类椭圆形的皮肤缺损。”
“射入角越锐,形成的类椭圆形就越扁。”
“而死者额头上的这个椭圆形皮肤缺损不是一般的039扁039。”
“这说明,射入角很锐凶手的射击角度,似乎有点特殊。”
林新一想了一想,对浅井成实说道
“拿尺子来,测量一下尸体弹孔的横轴长度和纵轴长度。”
“我要计算一下射入角度。”
“在门外蹲好别动,别让外人闯进现场。”
“汪汪”凯撒机灵地应了一声。
它紧接着便转过身去面朝外侧,像是守门的石狮子一般,稳稳地蹲坐下来。
林新一等人则是打开法医勘察箱和现场勘察箱,找出手套、鞋套、发套、口罩,各自戴上。
随后,毛利兰负责勘察现场痕迹,林新一带着浅井成实查验尸体。
而面对这具尸体脑袋上开着的深深血洞,林新一的目光不禁有些凝重
“枪击案啊有些麻烦。”
林新一很怕遇到枪击案。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实在是缺少处理枪击案的经验。
虽然该用的知识课上都学过,但这毕竟是一个重实践更重理论的职业。
实践经验太少,理论往往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上次处理濑羽尊德杀人案的时候,林新一就只是依靠痕检技术破案,没能从尸体本身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谁让国内治安太好,他想积累处理枪击案的经验,都没有什么机会。
而且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专业领域,还是灯塔国最强。
人家学术水平高超,实战经验丰富,在枪弹创的法医学研究上领先全球,不是那些连枪击案都很少的落后国家能比的。
“算了先按流程把尸表检查做了。”
林新一轻轻一叹,便带着浅井成实,开始按照程序验尸。
浅井成实一边默默记着林新一验尸的手法步骤,一边又好奇地提问道
“死者身后依靠的玻璃窗上,怎么也有个弹孔”
“玻璃窗被子弹打中,不会碎掉吗”
“不会的。”
林新一随口回答道
“你觉得玻璃被子弹打中就一定会碎,应该是电视看多了。”
“实际上子弹速度极快、动能较大,而子弹和玻璃的接触面积很小,压强就很大。”
“所以,当子弹击中玻璃,往往会像是钻头一样凿出一个小孔,而不是击碎整块玻璃。”
“尤其是这个案子”
“凶手用的手枪子弹贯穿力很强,强到可以先凿穿大脑,再凿穿玻璃窗。”
林新一指着那玻璃窗上淋着的一片喷溅状血迹说道
“喷溅状血迹是指认死者受伤时,所在具体位置的最佳线索。”
“你看,这块喷溅状血迹围绕着玻璃窗上的弹孔,呈现类圆形分布。”
“通过这几乎可以判定,死者中枪时就站在这玻璃窗的前面。”
“而子弹是先从前额贯穿了死者的大脑,又从脑后射出,贯穿了这扇玻璃窗。”
“鲜血随着子弹从脑后的射出口喷溅而出,才会在这玻璃窗上留下这样的喷溅状血迹。”
“嗯我明白了。”
浅井成实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而这时,负责现场勘查的毛利兰似乎是有了什么发现。
她提着4个分别装着一枚弹壳的透明证物袋,对林新一说道
“林新一先生。”
“我在窗户边上的墙面发现了3个弹孔,墙角发现了4个弹壳。”
“加上死者头部中的一枪,弹孔和弹壳数量对上了。”
“所以,我觉得”
毛利兰小心地说着自己的推断
“凶手应该是用电话把诹访先生叫到了这个房间。”
“然后,他掏出带有消音器的手枪,把诹访先生吓得退到窗边。”
“凶手开枪扫射,追杀在房间里逃窜的诹访先生。”
“其中3发子弹偏到了墙上,1发子弹正中诹访先生的额头,然后凿穿玻璃飞了出去。”
“看来,这个凶手的枪法应该不是很好,而且出手时也比较激动。”
林新一沉默着,没有急着表态。
其实毛利兰的推理虽然简单,但的确能解释现在发现的情况。
接下来再让凯撒闻闻现场的气味,尤其是那把遗留在现场的手枪上的气味,说不定就能找出嫌疑人了。
而只要那个被找出的嫌疑人被确认有作案时间和作案动机,锁定他往下调查,这个案子差不多就能破了。
只不过真有那么简单么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林新一紧紧皱着眉头,把目光移回到尸体额头上的那个弹孔。
回忆着自己学到后就极少用到过的枪弹创知识,他突然发现了什么
“不对,这个弹孔,好像太椭了。”
“什么意思”
毛利兰微微一愣,浅井成实也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如果弹头垂直进入人体,那射入口应当是正圆形。”
“如果弹头成角度射进人体,射入口就会形成类椭圆形的皮肤缺损。”
“射入角越锐,形成的类椭圆形就越扁。”
“而死者额头上的这个椭圆形皮肤缺损不是一般的039扁039。”
“这说明,射入角很锐凶手的射击角度,似乎有点特殊。”
林新一想了一想,对浅井成实说道
“拿尺子来,测量一下尸体弹孔的横轴长度和纵轴长度。”
“我要计算一下射入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