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严重,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相信政府,相信国家的意志和力量。
    如果你们要出门办事,记得戴上口罩,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在非常时期,不给社会添乱,就是对国家作贡献。
    我在宜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度时艰。
    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你们是英雄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以下是自认为很有仪式感的正文。
    白天提着千年寒铁锻造的菜刀,剁着大猪蹄;晚上回家拿着国产的2b铅笔,装模作样地写小说,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子龙路一号。
    不管你们信或是不信,真实的我,就是这个鸟样。
    感谢签约编辑枸杞,感谢责编田七姑娘,感谢网给了我这个机会。
    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如同我在写在前面的话里所说的一样营区被夷为平地,菜地杂草丛生,团营连三级的编制都不复存在,曾经那些肉眼可见的一切,此际全部化为乌有。
    去年年底,我们班有一个浙江的老兵,赶在营房拆除之际,坐动车专程去了一趟老部队。
    当看到即将被铲平的营房、炮库和菜地时,他红着眼圈发了个朋友圈“兄弟们,你们看啦,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属于我们的记忆中的这些东西,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不见了。”
    望着那层林叠翠高耸入云,被我们当兵时誉为“晴雨表”的老虎山,老兵在朋友圈里又发出了悲伤的感叹“老虎山还是那么高,还是那么绿,可是我们却爬不动了,老了,特么的真的爬不动了”
    看着老兵发出的朋友圈,我哽咽,我无语。
    班长对我说鸟人,你不是当兵的时候,很会写日记嘛就是那种流水帐一样日记要不你出来露一手,比如,在qq空间里写一篇日志,记录一些我们当兵时的过往。
    我考,班长这个“老乌龟”,现在居然还有心情,提及我的那些伤心往事。
    想当年,我写个日记,就好像做贼一样的。
    但是qq日志太短,似乎不足以囊括部队发生的那些点点滴滴。
    我决定将日志拉长,写成一部小说,一部关于我们那个年代军人的小说。
    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二,这是我当兵的那段时间。
    我们这批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入伍的新兵,被部队统称为“九八年兵”,而“九八年兵”是兵役法改革后,承担过渡的一批兵。
    我们第一年的军衔是列兵;第二年是上等兵,担任副班长以上职务的,挂下士;第二年底没有退伍的,那么进入第三年,我们即便是当了班长,仍然挂上等兵;直到第四年转了士官,肩上的两条弯杠,才换成了两把枪架起。
    所以,我个人觉得“九八年兵”是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充当着特殊的角色。
    在那个年代,由于通讯欠发达,你想打个电话回家,可家里却没有电话。
    于是,写信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战友们用来维系与亲人朋友之间感情的唯一方式。
    退伍十七年了,但是我在部队里写出去和收到的一百多封书信,如今仍然完整无缺地保存着
    偏了偏了,说是写上架感言的,可再这么继续放任下去,估计上架感言,马上要变异成回忆录了。
    网有很多描写军旅生涯的优秀作者,他们中有写特种兵、步兵、排雷兵、骑兵、导弹兵、舰艇兵、驾驶员和卫生员,甚至还有的作者写,带着个系统穿越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炮岁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子龙路一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子龙路一号并收藏战炮岁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