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些思想并不意味着了解这个人,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他的思想,否者我们人人都是圣人或者哲学家了。”
    李纱说的很明白,林语也清楚这个道理,读过圣贤书的人很多,但能成为圣贤的人却没有几个。
    等林语消化了一段时间,李纱接着说道“现在我们来说第二种资料,即他人所写的资料。”
    “首先我们都要明白,某人本身和其他人眼中的某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任何记录者是不可能完全还原一个人的,他描绘的性格、相貌、思想一定会存在偏差,其中的偏差可能会有5也可能会有50,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而且许多记录者,和被记录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就像是弟子及再传弟子、几辈后的子孙、或者对某个人物特别崇拜的后来者,甚至绝大多数史官都是参考第三方资料来撰写史书的。”
    “记录者和被记录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巨大的时间鸿沟。”
    说完这些之后,李纱喝了一口水,之后打开另一副抽屉,从其中拿出了一本书,三国志。
    “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第一种资料还是第二种资料,都是文字信息,这个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同样会产生误差。”
    李纱打开三国志,随便翻到了一页,说道“这本三国志是十几年的出版书,使用的是现代汉语。而三国志本身是西晋时期的书,那时使用的语言和文字肯定不同于现代汉语,你说其中需要什么步骤”
    “翻译。”
    林语反应很快,一瞬间说出了答案,同时也明悟了什么。
    “没错,就是翻译,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
    李纱点了点头,语气逐渐加重,“在我看来,不同的语言和文字代表着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两个时代中,同一个词语所指代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到现在汉语,每经过一次翻译,就会出现一次偏差,这同样是无法避免的,越是传承悠久的文明越是如此。”
    李纱一口气说完了这些,就不再说话了,只让林语静静的思考。
    李纱所讲的其实并不深奥,林语很深刻的明白了她想传达的意思。
    想了解古代某个人物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别说99还原历史了,可能50还原历史都是奢望。
    林语甚至感到一丝庆幸,逍遥游中对列子的描写竟然是真实的信息,而且非常有效。
    良久之后,林语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那么我该如何提高具现度”
    对这个问题,李纱早已经有了答案。
    “在有限的资料中,能得到的有效信息其实非常少的,大概只有时间、地点、人物。虽然这些也不一定是百分百正确,但大部分还是靠谱。”
    “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和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见之所见、行之所行。”
    这即是一种相似、也是一种了解。”

章节目录

这个召唤不太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花絮惹的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絮惹的霍并收藏这个召唤不太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