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寒躲在封地,利用这难得的空闲,为庄子以后的发展规划设计,一点一点的铺就道路。
    而在他躲起来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却也逐渐脱离了很多人的预料,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这一切的起因,说白了还是年初庆州的事,那场开始的轰轰烈烈,结束的却悄无声息的莫名叛乱。
    经过这段时间,朝堂上面的大佬,已经从点点滴滴猜出这是一场基于太子与秦王的博弈。
    至于那可怜的杨文干,估计只是一枚被抛弃的可怜棋子罢了,连上场机会都那么稀少。
    事件明了起来,所有人再看李渊当时的处理方式,便都有了自己的一番计较。
    从他们得到的消息来看,这摆明就是李世民计划发动的,但到了最后的结果,却是各打五十大板
    这突然的转变,是不是就意味着秦王的地位,已经变得跟太子一样
    未来大唐的主人,也不一定非落在李建成的头上
    敏锐的发现这一点后,那些大臣还不等理清其中的问题。
    接下来,李世民的行动,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以后的大唐朝堂上,李世民突然一改之前的沉默寡言,开始用自己中书令的职权,对许多大小朝政进行批奏,于一条条法令中,逐步加重自己在朝堂上的重量。
    当然,那李建成也不笨。
    在看出李世民想法后,他再也顾不上在家养伤,强拖着身体每天都要上朝与李世民争权。
    隋唐时间,权力集中的宰相制度已经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则是三省六部制。
    在这三省六部之中,李世民担任的中书令,则可以说是百官之首,说话分量更是极重
    他甚至依照规矩,可以封驳皇帝所有不合时宜的圣旨,由此可见权势之大。
    至于太子,那更不用说,本就有监国之任,协助皇帝处理朝中大事更是分内之事
    所以当这两个职位正面对上,可就苦了其他的一众人
    本来一件事情,处理过后,不管是否得当,下面的人照例施行就可以。
    但现在,往往在李世民处理过后,太子又会重新批复一次,拿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再重新下发下去。
    这样一来,大唐原本运行顺畅的朝政,立刻陷入了一片混乱。
    那些做事的部门,往往会拿着两份文书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实行。
    秦王得罪不起太子亦得罪不起至于当墙头草两边倒不想被人连根拔掉的话,还是收起这个“聪明”的想法吧。
    底下人叫苦连天,事情便跟着越拖越久。到了最后,也不知哪位聪明人给出了注意,说是以先到者为准谁的命令先到手上,就听谁的。
    至于晚来的,就用前令不消,后令不遵的理由对付
    这个办法一出,立刻让那些愁的头发胡子一起掉的官员大松了一口气,反正他们有法子做就行,再上面的事,就跟他们没了什么关系。
    “好办法”自然流传的极快,只用短短几天,朝廷的办事效率便上升一倍,两方卯足了劲,都想将自己的命令第一时间送至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唐腾飞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青岛可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岛可乐并收藏大唐腾飞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