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景”
听到李世民略有些含糊的说辞,萧寒原本醉醺醺的脑子瞬间清醒了许多
关于黄河遇险的事,他其实并没有向外宣扬
当然,这不是他不恨那个暗地里在纤绳上做手脚,险些害他丧命黄河之上的幕后黑手。
而是因为他也不能确定这件事情,到底是他妈谁做的
不可否认,在洛阳遇上的李元景有很大的嫌疑
但是当初这家伙狼狈而走,然后只用一天时间,就能想出这个法子来弄死自己
萧寒表示自己很怀疑这个蠢货到底有没有这种心机和手段
而像这种事情万一弄错了,并且宣扬出去,介于李元景独特的身份,其后果连萧寒也会无比的头疼
所以,在当初静下心来之后,萧寒就做了决定先不声张,而是暗中再派人调查,查与自己有仇的那些人,都谁有最大的嫌疑
也正是这一查,才让他豁然发现别看自己这些年一直游离在朝堂之外,看似与世无争
但正如那句禅语所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
纵使你有一手左右逢源的好本事,但只要身在这个圈子,并且还想做点什么总会在有意无意间,与他人落下仇怨
所以在他列出的嫌疑人名单里,就出现了老牌的七宗五姓
还有有朝堂上的大臣官爵
更有新结仇的山东世家
与这些人相比,蠢货一枚的李元景反倒没那么大的嫌疑了
甚至说,如果不是今天在长安的偶遇,并且这个蠢货自己喊破了嘴,萧寒都差点他排除在嫌疑人名单之外了。
至于现在,李世民为什么也会知道这事萧寒反而对此根本没有半分惊讶
因为,自己的身边有李世民的耳目
这一点萧寒早就知道了。
而且他还知道不光是自己,几乎所有大臣的身边,都有李世民的耳目
像是这种事,都已经是半公开性质了。
包括萧寒在内的许多大臣,他们不光知道此事,甚至心里都清楚身边那几个耳目是谁
可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一个对此有过微词,更没有把这几个耳目排挤在外的。
因为有耳目,并不是皇帝不信任你反而恰恰相反,这代表着皇帝器重你
这看起来很矛盾,可事实就是如此
不信看看历史,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李渊抗议,他才是开国皇帝
李世民是少数几个不诛杀功臣的别杠,侯君集,张亮他们是活该
除了他,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有统一华夏的秦始皇,位面之子刘秀,以及后世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能做到。
而且后面这两位比起前面两位,多少还是有些差距。
至于像是刘邦,朱元璋,杨坚等人,在他们手下打工,一个个都死的都老惨了
有人说秦始皇,李世民之所以不杀功臣,是因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自身强大无比的自信
但其实还有一点是更重要的,那就是他们对于手下的掌控
想当初,侯君集要造反,李世民早早就得知了消息,并且特意传他进宫,并前后询问了他三次你是不是造反。
可惜走火入魔的侯君集对于这三次机会都没有抓住,后来直至造反失败,才痛哭流涕,悔不
听到李世民略有些含糊的说辞,萧寒原本醉醺醺的脑子瞬间清醒了许多
关于黄河遇险的事,他其实并没有向外宣扬
当然,这不是他不恨那个暗地里在纤绳上做手脚,险些害他丧命黄河之上的幕后黑手。
而是因为他也不能确定这件事情,到底是他妈谁做的
不可否认,在洛阳遇上的李元景有很大的嫌疑
但是当初这家伙狼狈而走,然后只用一天时间,就能想出这个法子来弄死自己
萧寒表示自己很怀疑这个蠢货到底有没有这种心机和手段
而像这种事情万一弄错了,并且宣扬出去,介于李元景独特的身份,其后果连萧寒也会无比的头疼
所以,在当初静下心来之后,萧寒就做了决定先不声张,而是暗中再派人调查,查与自己有仇的那些人,都谁有最大的嫌疑
也正是这一查,才让他豁然发现别看自己这些年一直游离在朝堂之外,看似与世无争
但正如那句禅语所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
纵使你有一手左右逢源的好本事,但只要身在这个圈子,并且还想做点什么总会在有意无意间,与他人落下仇怨
所以在他列出的嫌疑人名单里,就出现了老牌的七宗五姓
还有有朝堂上的大臣官爵
更有新结仇的山东世家
与这些人相比,蠢货一枚的李元景反倒没那么大的嫌疑了
甚至说,如果不是今天在长安的偶遇,并且这个蠢货自己喊破了嘴,萧寒都差点他排除在嫌疑人名单之外了。
至于现在,李世民为什么也会知道这事萧寒反而对此根本没有半分惊讶
因为,自己的身边有李世民的耳目
这一点萧寒早就知道了。
而且他还知道不光是自己,几乎所有大臣的身边,都有李世民的耳目
像是这种事,都已经是半公开性质了。
包括萧寒在内的许多大臣,他们不光知道此事,甚至心里都清楚身边那几个耳目是谁
可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一个对此有过微词,更没有把这几个耳目排挤在外的。
因为有耳目,并不是皇帝不信任你反而恰恰相反,这代表着皇帝器重你
这看起来很矛盾,可事实就是如此
不信看看历史,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李渊抗议,他才是开国皇帝
李世民是少数几个不诛杀功臣的别杠,侯君集,张亮他们是活该
除了他,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有统一华夏的秦始皇,位面之子刘秀,以及后世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能做到。
而且后面这两位比起前面两位,多少还是有些差距。
至于像是刘邦,朱元璋,杨坚等人,在他们手下打工,一个个都死的都老惨了
有人说秦始皇,李世民之所以不杀功臣,是因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自身强大无比的自信
但其实还有一点是更重要的,那就是他们对于手下的掌控
想当初,侯君集要造反,李世民早早就得知了消息,并且特意传他进宫,并前后询问了他三次你是不是造反。
可惜走火入魔的侯君集对于这三次机会都没有抓住,后来直至造反失败,才痛哭流涕,悔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