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扶桑国的使团被带离之后,朝堂里到是更安静了一些。
    不管是李世民也好,还是长孙皇后也罢,静静的看着钟文,什么话也不说,就这么静静看着。
    如此诡异的画面,着实有些让钟文显得尴尬的很。
    再者,朝堂中的文臣武将们,也都集体看向钟文,好似在问,刚才那扶桑女人问为要谢你难道你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成吗
    反观钟文,也不再看任何人,直接把眼一闭,爱咋咋的吧。
    而此刻,长孙皇后到是欣喜的笑了笑说道“圣上,刚才那扶桑女子说愿嫁于我唐国皇子,诸位可有什么好的建议啊”
    长孙皇后的话一开,到是把这大殿中的尴尬给破了去了。
    至少,钟文不再尴尬了。
    不过,钟文不再尴尬,但李世民以及众朝臣却是开始尴尬了。
    毕竟,这里是太极殿,主事者应该属李世民的,而如今,却是换成了李世民的妻子,这是什么个情况呢
    总之,众朝臣就是不回话,也不应答,冒似集体在抵制什么一样。
    女子不参与政事,这是天下人皆知之事。
    而今天,长孙皇后却是第一次前来朝堂之上,而且,还过问起扶桑使团所说之事。
    或许,男子的骨子里就存在着男权至上的概念吧,要不然,也不会集体不说话了,甚至于,李世民也都不说话。
    场面,再一次的开始陷入安静当中,再一次的开始显得诡异了起来。
    而长孙皇后此时已是知晓了自己不该多言,更是知道晓了自己不该过问朝政。
    随即站起了身说道“是妾身的不是,朝堂政事,确实不该我一个妇道人介入,妾身这就离去。”
    当长孙皇这话一落,众朝臣却是开始向着长孙皇后躬身行起礼来。
    这足以表明,大殿中的众朝臣确实不愿意见到长孙皇后过问朝堂政事。
    长孙皇后瞧着朝堂中的众文臣武将们,随即带着几个女官离去。
    谁也不说话,就此静静的瞧着长孙皇后的离开。
    而钟文心中虽想说什么,但也知道,这是李世民的事情,他也不好多言,只得站在那儿,闭目养身。
    好半天之后,朝堂里到是恢复原来的景像。
    李世民也坐回到他的宝座上,静静的看着大殿中的众人,想问话,却也不知道向谁问了,只得转向巨鹿郡公魏徵问道“魏爱卿,你来说说看,这扶桑使团之事该如何定论”
    李世民的话,打破了大殿的安静。
    随着李世民的话一落,众朝臣开始轻声细语的交头接耳了起来。
    魏徵思虑了一会儿后站了出来回道“回圣上,臣认为,这扶桑使团之事,还需从长计议。扶桑国离着我唐国甚远,又相隔波涛汹涌的大海,真要如扶桑使团那般请求,需要派兵前往,那必然会使得我唐国国力渐弱。”
    “更何况,我唐国还需要面对吐蕃国,以及土谷浑,兵力更是需要分散应对,再加之我唐国旱情日趋严重,想来,今年我唐国的粮食将会面临一个大问题,如此时再派兵援救扶桑国,到时必然会使得我唐国国力更加低迷,此事,需从长计议。”
    魏徵的话,说的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建设性的话语。
    但是,也表明了,他魏徵也不是很想同意那扶桑国的事情,至于他嘴中的从长计议是什么,那可就不好说了。
    “启禀圣上,我唐国与扶桑国历来交好,如果此时拒绝了扶桑国,最终,扶桑国必然会因我唐国救援不及时,导致两国交恶,圣上,就此事之上,臣建议可以派上一些兵马前往。”此时,邢国公房玄龄却是站了出来,向着李世民谏言道。
    “是啊,圣上,扶桑国与我唐国早有渊源,如此事不应下的话,到时必然会让各国心寒啊。”
    “圣上,臣也同意房相之意。”
    “圣上,臣”
    此时,文官这一侧的人员,大多数是同意房玄龄的建议的。
    “老程我反对,你们这些酸腐,打战你们懂吗不懂就别在这里瞎叽叽。”此刻,程咬金却是蹦了出来,直接反对道。
    “臣也不同意。”
    “要打战,你们去打吧,反正我尉迟不愿去什么扶桑国。”
    “就是,要打你们去打吧,我也不去什么扶桑国。”
    随着文臣们的赞同,武将们大多也都跳了出来反对。
    总之,这文臣与武将们,大部分之时,意见都是相背的,谁也不会同意对方的意思,就如此时一样。
    这样的场面,李世民早就见怪不怪了。
    文官同意的,武将必然反对,武将同意的,文官们也同样会反对。
    很少有达成同一战线的,更别说齐心协力的场面了。
    随着大殿中的文官武将们的争吵一起,场面极度都快要失控了。
    这要是有个裁判吹一哨之后,必然会打起来的。
    不过,钟文却是依然闭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唐朝第一道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流连山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流连山竹并收藏唐朝第一道士最新章节